一种双面可移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156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面可移胶带,包括基材、设置于所述基材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胶黏剂层、和设置于所述基材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二胶黏剂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胶黏剂层的另一表面的离型层。该胶带,在保证双面可移时,又有较高剥离力的同时,可以实现多次重复粘贴,仍然不留残胶,不破坏可移胶面。

A Double-sided Movable Adhesive T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可移胶带
本技术涉及胶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可移胶带。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都用到双面胶带,尤其是可移胶带在市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目前,市面上的可移胶带只能是单面可移,而有很多场合是需要双面可移的;还有一些可移胶带普遍存在性能不好,可重复利用率低下,多次移动之后,边缘就有残胶产生,对产品造成污染和损坏;还有大多数的胶带由于过于追求可移,导致剥离力不是很高,稍微碰触就会脱落,影响使用。因此,我们亟需一款胶带,解决胶带可移次数少、剥离力度低下和边缘易产生残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可移胶带,在保证双面可移,又有较高剥离力的同时,可以实现多次重复粘贴,仍然不留残胶,不破坏可移胶面,当一面实现重复粘贴的过程当中,另一面具有比其它可移胶带偏高的剥离力,在一定程度内一定时间内保持固定。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面可移胶带,其特征是,包括基材、设置于所述基材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胶黏剂层、和设置于所述基材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二胶黏剂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胶黏剂层的另一表面的离型层。优选地,所述第一胶黏剂层的厚度为35-150μm,所述第二胶黏剂层的厚度为35-150μm。优选地,所述第一胶黏剂层和第二胶黏剂层均为有机硅改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胶黏剂层。优选地,述基材的厚度为30-175μm。优选地,所述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烯酰基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降冰片烯树脂、烯烃聚合物和三乙酰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双面可移胶带的总厚度为100-500μm。优选地,所述离型层是双面离型的硅油淋膜纸,两面的离型力之比为1:(1-1.5)。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胶带双面可移,而普通的可移胶带只有单面可移,当某一面需要重复粘贴即移动的时候,另一面由于剥离力仍然较高,在实现可移过程当中,胶面不会脱离产品;当另一面需要返工重贴即可移的时候,这一面的胶面也会与产品贴合面紧紧贴合,不会脱离。2、在可移的同时,剥离力非常高,普通可移胶带的剥离力在800g/25mm以内,本技术胶带可移面的180°剥离力有了极大改善,甚至超过1200g/25mm,极大改善了产品的性能。3、本技术可以实现多次重复粘贴,并且不会产生残留胶,不破坏可移胶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面可移胶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材;2、第一胶黏剂层;3、第二胶黏剂层;4、离型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面可移胶带,总厚度为100μm,图1所示,包括厚度为35μm的第一胶黏剂层2、厚度为30μm的基材1、厚度为35μm的第二胶黏剂层3和离型层4,该离型层4为双面离型的硅油淋膜纸,两面的离型力为1:1,能保证产品在制备过程中的性能,并且能够很好的撕开;所述第一胶黏剂层2贴合在所述基材1的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二胶黏剂层3贴合在所述离型层4与所述基材1的另一个表面之间。所述第一胶黏剂层2和第二胶黏剂层3均为有机硅改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胶黏剂层。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面可移胶带,总厚度为300μm,图1所示,包括厚度为100μm的第一胶黏剂层2、厚度为100μm的基材1、厚度为100μm的第二胶黏剂层3和离型层4,该离型层4为双面离型的硅油淋膜纸,两面的离型力为1:1;所述第一胶黏剂层2贴合在所述基材1的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二胶黏剂层3贴合在所述离型层4与所述基材1的另一个表面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胶黏剂层2和第二胶黏剂层3均为有机硅改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胶黏剂制备而成,基材1为聚酯树脂。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面可移胶带,总厚度为400μm,图1所示,包括厚度为150μm的第一胶黏剂层2、厚度为100μm的基材1、厚度为150μm的第二胶黏剂层3和离型层4,该离型层4为双面离型的硅油淋膜纸,两面的离型力为1:1;所述第一胶黏剂层2贴合在所述基材1的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二胶黏剂层3贴合在所述离型层4与所述基材1的另一个表面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胶黏剂层2和第二胶黏剂层3均为有机硅改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胶黏剂制备而成,基材1为聚碳酸酯树脂。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面可移胶带,总厚度为185μm,图1所示,包括厚度为35μm的第一胶黏剂层2、厚度为50μm的基材1、厚度为100μm的第二胶黏剂层3和离型层4,该离型层4为双面离型的硅油淋膜纸,两面的离型力为1:1.3,能保证产品在制备过程中的性能,并且能够很好的撕开;所述第一胶黏剂层2贴合在所述基材1的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二胶黏剂层3贴合在所述离型层4与所述基材1的另一个表面之间。所述第一胶黏剂层2和第二胶黏剂层3均为有机硅改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胶黏剂层。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面可移胶带,总厚度为235μm,图1所示,包括厚度为35μm的第一胶黏剂层2、厚度为50μm的基材1、厚度为150μm的第二胶黏剂层3和离型层4,该离型层4为双面离型的硅油淋膜纸,两面的离型力为1:1.5;所述第一胶黏剂层2贴合在所述基材1的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二胶黏剂层3贴合在所述离型层4与所述基材1的另一个表面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胶黏剂层2和第二胶黏剂层3均为有机硅改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胶黏剂制备而成,基材1为聚酯树脂。实施例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面可移胶带,总厚度为300μm,图1所示,包括厚度为100μm的第一胶黏剂层2、厚度为50μm的基材1、厚度为150μm的第二胶黏剂层3和离型层4,该离型层4为双面离型的硅油淋膜纸,两面的离型力之比为1:1.3,能保证产品在制备过程中的性能,并且能够很好的撕开;所述第一胶黏剂层2贴合在所述基材1的一个表面上;所述第二胶黏剂层3贴合在所述离型层4与所述基材1的另一个表面之间。所述第一胶黏剂层2和第二胶黏剂层3均为有机硅改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胶黏剂层。本技术所述双面可移胶带按照测试方法GB/T2792-1998进行180°剥离力的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实施例1-3中胶带两个胶黏剂层180°剥离力测试结果表2实施例4-6中胶带两个胶黏剂层180°剥离力测试结果本技术胶带可移面的180°剥离力有了极大改善,甚至超过1200g/25mm,极大改善了产品的性能,不仅能双面可移,并且多次重复粘贴后不会产生残留胶,也不破坏可移胶面,还可以根据产品需求调整两个胶黏剂层的厚度,达到更好的工业化用途。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可移胶带,其特征是,包括基材、设置于所述基材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胶黏剂层、和设置于所述基材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二胶黏剂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胶黏剂层的另一表面的离型层;所述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烯酰基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降冰片烯树脂、烯烃聚合物和三乙酰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一胶黏剂层和第二胶黏剂层均为有机硅改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胶黏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可移胶带,其特征是,包括基材、设置于所述基材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胶黏剂层、和设置于所述基材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二胶黏剂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胶黏剂层的另一表面的离型层;所述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烯酰基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降冰片烯树脂、烯烃聚合物和三乙酰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一胶黏剂层和第二胶黏剂层均为有机硅改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胶黏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登武吴卫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日高胶带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