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壳体叠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580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机壳体叠喷装置,包括一上盖1、一底座2及若干中板3,所述若干中板依次层叠设置于上盖与底座之间,手机壳体逐一放置于上盖与中板之间、相邻中板之间、中板与底座之间形成堆叠式结构。所述手机壳体叠喷装置大大提高喷涂线的挂载量,有效实现单个线体在单位时间内倍增式的产能输出,极大降低费效比,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An Overlay Spraying Device for Mobile Phon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壳体叠喷装置
本技术属于喷涂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手机壳体叠喷装置。
技术介绍
通讯类电子设备(如手机)属于快消产品,更新换代快。目前,手机的技术存活周期平均为三个月。为了快速抢占大份额市场,企业需要大大增加自身的产能。在手机壳体喷涂领域,当前的手机壳体喷涂装置中一套喷涂装置只能对应一件手机壳体进行喷涂,产能低下。通常情况下,企业为了增加自身单位时间内的产能,只能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更多的生产设备、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此举必然同时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与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壳体叠喷装置,大大提高喷涂线的挂载量,有效实现单个线体在单位时间内倍增式的产能输出,极大降低费效比,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手机壳体叠喷装置,包括一上盖、一底座、若干中板,所述若干中板依次层叠设置于上盖与底座之间,手机壳体逐一放置于上盖与中板之间、相邻中板之间、中板与底座之间形成堆叠式结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手机壳体叠喷装置通过若干插销将上盖、手机壳体、若干中板、底座固定连接,实现手机壳体的快速拆装,节省喷涂前处理工序人员配置成本。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盖、中板、底座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贯穿插销的贯穿孔。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销尾部设置限位机构,对上盖、中板、底座以及手机壳体进一步固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销头部设置弹性卡扣,对上盖、中板、底座以及手机壳体进一步固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手机壳体叠喷装置的中板设置有用于对手机壳体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挡墙,确保在叠喷过程中手机壳体位置固定,提高手机壳体叠喷装置的稳定性,从而确保精确的叠喷效果。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盖的下面板设置若干定位孔,所述中板的上面板设置的若干定位柱、下面板设置若干定位孔,所述底座的上面板设置若干定位柱,在进行装配时,定位孔与定位柱对应,实现在装配过程中对手机中壳的定位,防止装配过程中手机壳体偏移晃动,同时还实现了上盖、中板、底座以及手机中壳的固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盖的上面板设置有第一可插式连接杆,所述可插式连接杆固定于支架卡槽或自动线spindle支撑杆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盖的上面板垂直设置有辅助限位柱,防止手机壳体叠喷装置在自动线spindle上横向转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二限位挡墙,确保在叠喷过程中手机壳体位置固定,提高手机壳体叠喷装置的稳定性,从而确保精确的叠喷效果。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下面板设置有第二可插式连接杆,所述可插式连接杆固定于支架卡槽或自动线spindle支撑杆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式,所述手机壳体叠喷装置通过辅助支撑架固定于自动线spindle支撑杆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辅助支撑架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延伸臂及一“T”形支架底座,所述延伸臂上设置有固定第一可插式连接杆和第二可插式连接杆的卡槽;所述一对延伸臂分别设置在支架底座的横臂左右两端,所述支架底座的竖臂下端固定于自动线spindle支撑杆上。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优点及效果:(1)所述手机壳体叠喷装置可实现多层手机壳体的叠加喷涂,大大提高了喷涂线的挂载量,有效实现单个线体在单位时间内倍增式的产能输出,且不需要投入额外的设备及人力,极大降低费效比,从而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2)通过若干插销将上盖、手机壳体、若干中板、底座固定连接,实现手机壳体的快速拆装,节省喷涂前处理工序人员配置成本。(3)手机壳体之间通过中板间隔,可实现多层手机壳体一并清洁擦拭,喷涂过程中更合理利用雾化油漆,降低单个油耗用量,节省清洁擦拭的时间,从而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4)手机壳体叠喷装置通过第一限位挡墙和第二限位挡墙使手机壳体叠喷装置装配后形成密闭腔体,手机壳体至于密闭腔体内部,避免喷涂油漆时腔内飞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一中所述手机壳体叠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述手机壳体叠喷装置的爆炸图。图3为图1所述手机壳体叠喷装置的另一视角爆炸图。图4为图1所述手机壳体叠喷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实施例二中所述辅助支撑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上盖、2-底座、3-中板、4-插销、5-辅助支撑架、101-贯穿孔、102-定位孔、103-辅助限位柱、104-第一可插式连接杆、201-第二限位挡墙、202-第二可插式连接杆、301-第一限位挡墙、302-定位柱、401-限位机构、402-弹性卡扣、501-延伸臂、502-支架底座、501A-卡槽、502A-横臂、502B-竖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手机壳体叠喷装置,针对需要喷涂外观效果统一颜色的手机壳体时所述手机壳体叠喷装置采用平喷式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以手机中壳为例进行说明,但本技术所保护的方案不限于手机中壳,可同理应用于手机上壳、手机下壳、IPAD壳体等其他移动终端的壳体。参考图1-图4,所述手机壳体叠喷装置包括一上盖1、一底座2、若干中板3,所述若干中板依次层叠设置于上盖与底座之间,手机中壳逐一放置于上盖与中板之间、相邻中板之间、中板与底座之间形成堆叠式结构。一上盖、一底座及五个中板可对应装配六个手机中壳。所述上盖的下面板设置若干定位孔102,所述中板的上面板设置的若干定位柱302、下面板设置若干定位孔,所述底座的上面板设置若干定位柱。所述手机壳体叠喷装置进行装配堆叠时所述定位柱穿过手机中壳后与对应的定位孔配合,实现在装配过程中对手机中壳的定位,防止装配过程中手机壳体偏移晃动,同时还实现了上盖、中板、底座以及手机中壳的固定。所述手机壳体叠喷装置的上盖、手机中壳、若干中板、底座堆叠固定后通过四根插销4进一步固定。具体地,所述上盖、中板、底座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贯穿插销的贯穿孔101,所述插销尾部设置限位机构401、头部设置弹性卡扣402。所述插销的头部依次贯穿底座、中板、上盖的贯穿孔后通过头部的弹性卡扣及尾部的限位机构进行固定,实现对上盖、中板、底座以及手机中壳的进一步固定。本技术通过插销固定方式实现手机中壳的快速拆装,节省喷涂前处理工序人员配置成本,生产效率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机壳体叠喷装置的中板还设置有用于对手机中壳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挡墙301,确保在堆叠过程及喷涂过程手机中壳位置固定,提高手机壳体叠喷装置的稳定性,从而确保精确的叠喷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的上面板垂直设置有辅助限位柱103,防止手机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机壳体叠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盖(1)、一底座(2)及若干中板(3),所述若干中板依次层叠设置于上盖与底座之间,手机壳体逐一放置于上盖与中板之间、相邻中板之间、中板与底座之间形成堆叠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壳体叠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盖(1)、一底座(2)及若干中板(3),所述若干中板依次层叠设置于上盖与底座之间,手机壳体逐一放置于上盖与中板之间、相邻中板之间、中板与底座之间形成堆叠式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体叠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壳体叠喷装置通过若干插销(4)将上盖、手机壳体、若干中板、底座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壳体叠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中板、底座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贯穿插销的贯穿孔(10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壳体叠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尾部设置限位机构(40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壳体叠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头部设置弹性卡扣(40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体叠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设置有用于对手机壳体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挡墙(301);所述底座设置有用于对手机壳体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挡墙(20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体叠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武李刚潘毅陈桂璇李升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正和诚信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