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的智能设备及其采用该智能设备的智能行李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459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智能设备及其采用该智能设备的智能行李箱,包括座体、安装在座体上的驱动轮组件、控制驱动轮组件运行的控制系统、控制驱动轮组件升降的升降机构、从动轮以及电源;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相对所述座体可上下移动的固定座和连接于固定座的动力轮,所述固定座连接于升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移动智能设备设有安装在驱动轮组件上的动力轮,该动力轮能够带动从动轮转动。动力轮通过升降机构可抵靠或分离于地面。动力轮抵靠于地面时,动力轮带动从动轮转动,实现电力推动智能设备移动;动力轮分离于地面时,从动轮支撑可移动智能设备,采用外部推动力能够方便的推动该可推动智能设备,提高了推动效率。

Mobile Intelligent Equipment and Its Intelligent Lugg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移动的智能设备及其采用该智能设备的智能行李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移动底座,尤其涉及一种安装有智能移动底座的智能行李箱。
技术介绍
智能移动机器人,是一个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随着机器人性能不断地完善,移动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大为扩展,在工业、农业、医疗、服务、出行工具等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移动机器人通过移动底座实现自主移动功能,其中采用轮式移动底座较为普遍。现有轮式移动底座安装有通过电机驱动的动力轮,该动力轮通过弹性悬挂结构连接于底座上。悬挂结构可以确保该动力轮抵靠于地面,并与地面摩擦产生推动力,以带动底座移动。但是在电机停止转动,采用外部推动力(外部推动力指人体通过肢体施加于移动底座的推动力或者由其他外部机构作用于移动底座的推动力)推动该轮式移动底座时,抵靠于地面的动力轮滚动于地面容易受到电机牵制,无形中增加地面相对动力轮的摩擦阻力,必然需要增加施加于轮式移动底座的外部推动力以克服摩擦阻力,影响推动效率,该轮式移动底座不适宜采用外部推动力推动。生产厂家在研发过程中,对于轮式移动底座的驱动结构还有待改善。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安装在座体上的驱动轮组件、控制驱动轮组件运行的控制系统、控制驱动轮组件升降的升降机构、从动轮以及电源;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相对所述座体可上下移动的固定座和连接于固定座的动力轮,所述固定座连接于升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安装在座体上的驱动轮组件、控制驱动轮组件运行的控制系统、控制驱动轮组件升降的升降机构、从动轮以及电源;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相对所述座体可上下移动的固定座和连接于固定座的动力轮,所述固定座连接于升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动力轮安装部、连接于动力轮安装部一端的第一耳座以及连接于动力轮安装部另一端的第二耳座,所述座体上设有供第一耳座滑动的第一滑轨和供第二耳座滑动的第二滑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耳座上设有贯穿的安装孔,滑轨贯穿于该安装孔;其中,位于耳座下方的滑轨固定连接于座体,位于耳座上方的滑轨套设有压缩弹簧;滑轨的顶端设有配合安装压缩弹簧的限位块,所述压缩弹簧位于耳座与限位块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在座体上的升降电机、传动连接于升降电机输出轴并竖向设置的丝杆、螺旋连接于丝杆并可沿丝杆长度方向上下移动的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固定连接于动力轮安装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在座体上的管状壳体、卷绕于管状壳体内壁的电磁线圈、可在电磁线圈内滑动的滑杆以及顶持滑杆向壳体外部移动的压缩弹簧,所述滑杆的一端位于管状壳体的内部并连接压缩弹簧,滑杆的另一端位于管状壳体的外部并连接所述固定座;该电磁线圈通电时,滑杆牵引固定座向上移动;该电磁线圈断电后,滑杆牵引固定座向下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升降机构的滑杆分别连接于第一耳座和第二耳座。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移动的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件还包括安装在固定座上的转向驱动机构,所述动力轮的数量为一个,该动力轮通过轮叉连接于转向驱动机构。8.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依依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摩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