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土和有土栽培的双层盆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5367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无土和有土栽培的双层盆栽系统。包括进水管、水位自动控制器、输水管道和若干个双层盆栽装置,所述的进水管与水位自动控制器的入水口相连,所述的输水管道与水位自动控制器的出水口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无土和有土栽培的双层盆栽系统可按需获取水分,减轻人为浇水和施肥次数,能显著改善根系通气性能,从而缓解了常规上部浇水方法造成的通气不良、水分不均和养分流失问题,同时,该双层盆栽系统操作方便,省水省肥,节省管理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可实现植物的大批量盆栽种植。

A double-layer potting system for Soilless and soilless cultiv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土和有土栽培的双层盆栽系统
:本技术属于植物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无土和有土栽培的双层盆栽系统。
技术介绍
:盆栽种植是一种可操作性强、便于推广的植物栽培方式,可以很方便的在阳台、天台等庭院进行,也可以在温室、大棚等环境条件受到严格管控的园区中进行。盆栽种植一般是将植物定植在装有生长介质的特定容器中,通常选用下方带排水孔的盆型或者桶型容器。盆栽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要不断从环境中获取水、肥、气等资源,以满足自身生存所需。相比传统农田种植,盆栽植物受制于有限的栽植容器和栽植场所,植物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更加苛刻,特别是植物根系需要均匀的水肥供给和保持良好的通气性。另一方面,不同的植物种类对水、肥、气等资源组合比例及总量要求有着不同的偏好性。在盆栽种植时,需要根据植物对水、肥、气等喜好而调整盆栽方法和管理方式。选用传统有土盆栽时,植物需水量不易控制,浇水过少会导致水分分布不均匀,浇水过多易使未被充分吸收的水分和营养元素从容器底部流出,也容易造成表层土壤板结,降低透气性。选用传统无土盆栽时,不仅需要精准调控营养液中的元素配比浓度,还需要不断的调整和更换营养液,这个过程不仅财力和人力成本高,而且容易造成植株根系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省水省肥,节省管理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可实现植物的用于无土和有土栽培的双层盆栽系统。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施的:本技术的用于无土和有土栽培的双层盆栽系统,包括进水管、水位自动控制器、输水管道和若干个双层盆栽装置,所述的进水管与水位自动控制器的入水口相连,所述的输水管道与水位自动控制器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的双层盆栽装置包括上层的植物固着容器、下层的储液容器和中间的盖板,所述的植物固着容器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容器,在植物固着容器的底壁和周壁上设有许多排列孔;所述的储液容器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容器;所述的盖板盖住在储液容器的开口端,所述的盖板表面大于植物固着容器的底面,所述的植物固着容器放置于盖板上,在植物固着容器底壁盖住的盖板区域设有面积小于植物固着容器底壁的穿透孔,在植物固着容器底壁未盖住的盖板区域设有注水孔,在注水孔上设有过滤网盖住注水孔,还设有吸水绳,吸水绳一端位于储液容器中,另一端穿过穿透孔和穿透孔对应植物固着容器底壁区域的排列孔,伸入植物固着容器中;在储液容器的周壁上还设有进液管,其一端与储液容器内部相通,另一端连接于输水管道上,输水管道的末端封闭。优选,在植物固着容器和储液容器的周壁上设有把手,方便移动盆栽装置时施力。优选,所述的输水管道与双层盆栽装置的连接通过三通接口实现,具体是输水管道分成若干段输水分管,前后两段输水分管分别与三通接口的两个接口相连,三通接口的另外一个接口则与储液容器的进液管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双层盆栽装置中的上层植物固着容器的周壁排列孔能提高通气性,显著改善栽培基质通气性能和植物根系呼吸作用,吸水绳能自动按需供给植物水分,使栽培基质的水分分布均匀,减少养分流失,底壁上的排列孔便于喜水植物根系生长穿透,发挥生长潜能,下层储液容器可储水储肥,减轻人为浇水和施肥次数,从而缓解了常规上部浇水方法造成的通气不良、水分不均和养分流失问题,保证了栽培基质的透气性和保水性。通过水位自动控制器控制储液容器中的水位,从而实现按需获取水分,减轻人为浇水和施肥次数。由此可见,本技术的用于无土和有土栽培的双层盆栽系统可按需获取水分,减轻人为浇水和施肥次数,能显著改善根系通气性能,从而缓解了常规上部浇水方法造成的通气不良、水分不均和养分流失问题,同时,该双层盆栽系统操作方便,省水省肥,节省管理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可实现植物的大批量盆栽种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无土和有土栽培的双层盆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进水管;2、水位自动控制器;3、输水管道;4、双层盆栽装置;5、植物固着容器;6、储液容器;7、盖板;8、排列孔;9、穿透孔;10、注水孔;11、过滤网;12、吸水绳;13、把手;14、三通接口;15、16、输水分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期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无土和有土栽培的双层盆栽系统,包括进水管1、水位自动控制器2、输水管道3和若干个双层盆栽装置4,所述的进水管1与水位自动控制器2的入水口相连,所述的输水管道3与水位自动控制器2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的双层盆栽装置4包括上层的植物固着容器5、下层的储液容器6和中间的盖板7,所述的植物固着容器5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容器,在植物固着容器5的底壁和周壁上设有许多排列孔8;所述的储液容器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容器;所述的盖板7盖住在储液容器的开口端,所述的盖板7表面大于植物固着容器5的底面,所述的植物固着容器放置于盖板上,在植物固着容器底壁盖住的盖板区域设有面积小于植物固着容器底壁的穿透孔9,在植物固着容器底壁未盖住的盖板区域设有注水孔10,在注水孔上设有过滤网11盖住注水孔10,还设有吸水绳12,吸水绳一端位于储液容器6中,另一端穿过穿透孔9和穿透孔对应植物固着容器底壁区域的排列孔8,伸入植物固着容器5中。在植物固着容器和储液容器的周壁上设有把手13,方便移动盆栽装置时施力。在储液容器的周壁上还设有进液管,其一端与储液容器内部相通,另一端连接于输水管道上。如此沿着输水管道连接有8个双层盆栽装置,输水管道的末端封闭。输水管道与双层盆栽装置的连接可以通过三通接口14实现,如输水管道分成若干段输水分管,前后两段输水分管15、16分别与三通接口的两个接口相连,三通接口14的另外一个接口则与储液容器的进液管相连。本技术的用于无土和有土栽培的双层盆栽系统是这样使用的:以马尾松苗有土盆栽为例,在植物固着容器5中填入基质,栽种马尾松苗,然后将植物固着容器放于盖板7的上方,并使吸水绳12上端埋入基质中,下端浸入储液容器的水或营养液中。开启水位自动控制器,进水管进水或营养液,流经水位自动控制器2、输水管道3,再流入各储液容器6中。储液容器中的水位达到设定高度时水位自动控制器断开水流,储液容器中的水位下降时水位自动控制器再接通水流,盖有过滤网的注水孔10不仅防止害虫进水产卵,而且方便给储液容器加入营养液、杀虫剂、消毒剂、液肥、颗粒化肥等。水位自动控制器控制水流的开与关,无需传统人工浇水,省水省力,吸水绳12为盆栽植物按需提供水分,能及时补充养分和消毒剂,改变常规上部浇水导致的水分不均和土壤结构破坏,排列孔8和穿透孔9改善了盆栽植物的通气性,利于植物根系生长,盖有过滤网11的注水孔10便于观察水位和及时补充养分和消毒剂,把手方便盆栽植物按需移动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土和有土栽培的双层盆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水位自动控制器、输水管道和若干个双层盆栽装置,所述的进水管与水位自动控制器的入水口相连,所述的输水管道与水位自动控制器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的双层盆栽装置包括上层的植物固着容器、下层的储液容器和中间的盖板,所述的植物固着容器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容器,在植物固着容器的底壁和周壁上设有许多排列孔;所述的储液容器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容器;所述的盖板盖住在储液容器的开口端,所述的盖板表面大于植物固着容器的底面,所述的植物固着容器放置于盖板上,在植物固着容器底壁盖住的盖板区域设有面积小于植物固着容器底壁的穿透孔,在植物固着容器底壁未盖住的盖板区域设有注水孔,在注水孔上设有过滤网盖住注水孔,还设有吸水绳,吸水绳一端位于储液容器中,另一端穿过穿透孔和穿透孔对应植物固着容器底壁区域的排列孔,伸入植物固着容器中;在储液容器的周壁上还设有进液管,其一端与储液容器内部相通,另一端连接于输水管道上,输水管道的末端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土和有土栽培的双层盆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水位自动控制器、输水管道和若干个双层盆栽装置,所述的进水管与水位自动控制器的入水口相连,所述的输水管道与水位自动控制器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的双层盆栽装置包括上层的植物固着容器、下层的储液容器和中间的盖板,所述的植物固着容器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容器,在植物固着容器的底壁和周壁上设有许多排列孔;所述的储液容器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容器;所述的盖板盖住在储液容器的开口端,所述的盖板表面大于植物固着容器的底面,所述的植物固着容器放置于盖板上,在植物固着容器底壁盖住的盖板区域设有面积小于植物固着容器底壁的穿透孔,在植物固着容器底壁未盖住的盖板区域设有注水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东金玲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