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藻类收集原位处理浮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192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藻类收集原位处理浮床,包括提供浮力的正浮板,以及位于正浮板下方增加浮力的漂浮块;所述正浮板上安装有用于借助风力移动的动力帆,以及其两侧设有引导孔并安装有将水面藻类通过引导孔引入到正浮板内部的引流板;所述正浮板的内部为用于藻类微生物降解的藻类处理池;所述正浮板的上方盖有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种植浮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生态浮床经风力和水流的作用,可在自然水体中自由飘动,经藻类收集装置的收集可将水体中分散的藻类收集储存于藻类处理装置中,藻类在藻类处理装置中经贝类消化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植物吸收作用可处理为有机肥、营养盐类等,被贝类、植物、微生物所吸收。

A floating bed for algae collection and in-situ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藻类收集原位处理浮床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体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漂浮性、能够有效吸收N、P等营养盐类、实现藻类收集、原位处理的生态浮床,具体为一种藻类收集原位处理浮床。技术背景近年来,在人类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自然水体(如湖泊、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在这样的背景下,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就愈发关键了。由于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大大超出了自然水体的自净能力,人工净化富营养化水体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而生态浮床因其价格廉价、净化效果好、可大面积使用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于治理富营养水体中。然而大部分生态浮床都固定于一点,只能净化固定区域的水体,而且只重视其吸收N、P等营养盐类的能力,对于解决由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问题却没有提出解决方案。比如专利号为CN201410210536.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型生态浮床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水生植物区,种植盐生陆生植物,中层为水生动物区,养殖水生动物,下层散养滤食性贝类,该生态浮床虽然运用了盐生陆生植物、水生动物、滤食性贝类来吸水富营养水体中的N、P等营养盐类,但其净化区域固定,没有考虑对富营养水体的长期净化,且没有考虑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问题。又比如专利号为CN201721033585.2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带有蓝藻收集口结构的浮床设备,虽然可以收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但对藻类只采用的方法,没有好好利用藻类,且其对富营养水体中的N、P等营养盐类的吸收只采用植物吸收,过于单一,达不到净化水体的效果。因此,总的来说,如今的生态浮床只重视吸收富营养化水体中N、P等营养盐类,而对富营养化水体所引起的藻类问题却没有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案。要想通过抑制富营养化水体中N、P等营养盐类的含量来抑制藻类的生长,不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抑制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前,生态浮床主要只针对水体富营养化N、P等营养盐类含量过多的问题,而对水体富营养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没有提出一种实际、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案。本专利基于此背景下,提出了一种漂浮性的、有效吸收N、P等营养盐类的、关于藻类收集、原位处理的生态浮床,有效的解决了富营养水体中的水污染问题(如水体透明度下降、水质下降、藻类爆发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生态浮床只考虑水体富营养化N、P等营养盐类含量过多的问题,对于由水体富营养化而产生的水污染问题(如水体透明度下降、水质下降、藻类爆发等)并没有实质的、快速的、有效的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漂浮性的、能够有效吸收N、P等营养盐类的、实现藻类收集、原位处理的生态浮床,旨在吸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N、P等营养盐类的同时,解决由水体富营养化而产生的水污染现象(如水体透明度下降、水质下降、藻类爆发等)。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藻类收集原位处理浮床,包括提供浮力的正浮板,以及位于正浮板下方增加浮力的漂浮块;所述正浮板上安装有用于借助风力移动的动力帆,以及其两侧设有引导孔并安装有将水面藻类通过引导孔引入到正浮板内部的引流板;所述正浮板的内部为用于藻类微生物降解的藻类处理池;所述正浮板的上方盖有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种植浮层。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藻类收集原位处理浮床的优选方法:所述正浮板前后两端分别开有进出孔,且前后两端还分别安装有通过进出孔进入到正浮板内部藻类处理池的藻类收集装置;所述藻类收集装置为顶端开口的箱状结构,其前侧壁上设有向内侧单向开启铰接的藻类收集板、以及底部安装有藻类收集网;所述箱状结构还盖有盖板。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藻类收集原位处理浮床的优选方法:所述种植浮层上设有若干个种植孔洞,其底部安装有用于植物生长保存养分的微生物生物棉。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藻类收集原位处理浮床的优选方法:每个所述引导孔和进出孔处均安装有防止藻类堵塞藻类处理池的藻类过滤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藻类的收集和原位处理。本专利技术在原生态浮床的基础上增添藻类收集装置、藻类处理装置,在实现生态浮床吸收N、P等营养盐类的基础上,增添了藻类的收集和原位处理的功能。(2)吸收水体中N、P等营养盐类效果好。本专利技术利用了植物层、微生物、水生贝类来吸收水体中的N、P等营养盐类,植物层、微生物、水生贝类分别对应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能更好的吸收水体中N、P等营养盐类。(3)可漂浮移动。本专利技术新添了动力帆,其主要目的是把风能转换为动力,为生态浮床的漂浮移动提供动力,实现生态浮床的自我移动,从而收集自然水体中分散的藻类。(4)稳定性强。植物层、微生物、水生贝类分别对应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其在生态浮床中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整个生态系统不易被整体破坏,稳定性强。(5)平衡性强。本专利技术的漂浮层由泡沫板和泡沫块组成,漂浮层的分布较为均匀,具有较好的平衡性,起漂浮生态浮床、保持平衡的作用(6)经济效益高。本专利技术的植物层和水生贝类均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植物、贝类吸收藻类分解的有机肥后,不仅增加了产量,还提高了自身的质量,经济效益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正浮板和藻类收集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图5是正浮板和种植浮层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藻类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是藻类过滤管结构示意图;图中:1-动力帆,2-引流板,3-正浮板,4-引导孔,5-种植浮层,6-微生物生物棉,7-水葵,8-水生贝类,9-美人蕉,10-藻类处理池,11-藻类过滤管,12-藻类收集装置,13-种植孔洞,14-进出孔,15-藻类收集网,16-藻类收集板,17-盖板,18-漂浮块。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和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藻类收集、原位处理的生态浮床,具体地,一种藻类收集原位处理浮床,包括提供浮力的正浮板3,以及位于正浮板3下方增加浮力的漂浮块18;所述正浮板3上安装有用于借助风力移动的动力帆1,以及其两侧设有引导孔4并安装有将水面藻类通过引导孔4引入到正浮板3内部的引流板2;所述正浮板3的内部为用于藻类微生物降解的藻类处理池10;所述正浮板3的上方盖有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种植浮层5。如图3和4所示,所述正浮板3前后两端分别开有进出孔14,且前后两端还分别安装有通过进出孔14进入到正浮板3内部藻类处理池10的藻类收集装置12;如图6所示,所述藻类收集装置12为顶端开口的箱状结构,其前侧壁上设有向内侧单向开启铰接的藻类收集板16、以及底部安装有藻类收集网15;所述箱状结构还盖有盖板17。如图5所示,所述种植浮层5上设有若干个种植孔洞13,其底部安装有用于植物生长保存养分的微生物生物棉6。如图7所示,每个所述引导孔4和进出孔14处均安装有防止藻类堵塞藻类处理池10的藻类过滤管11。一种藻类收集原位处理浮床,其中可分为3个功能,分别为生态浮床基本功能、藻类收集功能、藻类原位处理功能;生态浮床基本功能:漂浮功能:该生态浮床使用了正浮板3和漂浮块18来实现其漂浮功能。其中,漂浮块是由泡沫块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藻类收集原位处理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浮力的正浮板(3),以及位于正浮板(3)下方增加浮力的漂浮块(18);所述正浮板(3)上安装有用于借助风力移动的动力帆(1),以及其两侧设有引导孔(4)并安装有将水面藻类通过引导孔(4)引入到正浮板(3)内部的引流板(2);所述正浮板(3)的内部为用于藻类微生物降解的藻类处理池(10);所述正浮板(3)的上方盖有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种植浮层(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藻类收集原位处理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浮力的正浮板(3),以及位于正浮板(3)下方增加浮力的漂浮块(18);所述正浮板(3)上安装有用于借助风力移动的动力帆(1),以及其两侧设有引导孔(4)并安装有将水面藻类通过引导孔(4)引入到正浮板(3)内部的引流板(2);所述正浮板(3)的内部为用于藻类微生物降解的藻类处理池(10);所述正浮板(3)的上方盖有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种植浮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藻类收集原位处理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浮板(3)前后两端分别开有进出孔(14),且前后两端还分别安装有通过进出孔(14)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秀磊邹晔锋李世斌农均丞杨成方刘加强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