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模块雷电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5179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器模块雷电防护装置,包括外壳,外壳一侧设置开合门,外壳底部设置支架,外壳内由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分为三个区域,三个区域分别放置电源组件、防雷组件、辅助组件,所述防雷组件包括升降台,升降台由上板、升降杆、下板组成,上板和下板间设置伸缩气杆,伸缩气杆设置为中空结构,伸缩气杆侧壁底部开口,底部开口处连接进气管,进气管上设置小型充气泵,伸缩气杆侧壁顶部开口,顶部开口处连接排气管,排气管上设置电磁阀;上板上设置防雷针,防雷针的连接线穿过上板、下板、外壳底部与地面连通;外壳顶部开有通孔。解决雷电时防雷针在外壳内不易进行防雷的问题。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 for Electrical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器模块雷电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护装置领域,具体涉及电器模块雷电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雷电防护是指保护建筑物、电力系统及其他一些装置和设施免遭雷电损害的技术措施。雷电及其它强干扰对通信系统的致损及由此引起的后果是严重的,雷电防护将成为保障生命财产的必需措施。雷电脉冲由高能的低频成份与极具渗透性的高频成份组成,其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作用于设备:一种是通过金属管线或地线直接传导雷电致损设备;一种是闪电通道及泄流通道的雷电电磁脉冲以各种耦合方式感应到金属管线或地线产生浪涌致损设备,绝大部分雷损由这种感应而引起。对于电子信息设备而言,危害主要来自于由雷电引起的雷电电磁脉冲的耦合能量,通过以下三个通道所产生的瞬态浪涌。金属管线通道,如自来水管、电源线、天馈线、信号线、航空障碍灯引线等产生的浪涌;地线通道,地电位反击;空间通道,电磁场的辐射能量。其中金属管线通道的浪涌和地线通道的地电位反击是电子信息系统致损的主要原因,它的最见的致损形式是在电力线上引起的雷损,所以需作为防护的重点。由于雷电无孔不入地侵袭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将是个系统工程。雷电防护的中心内容是泄放和均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器模块雷电防护装置,解决雷电时防雷针在外壳内不易进行防雷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器模块雷电防护装置,包括外壳,外壳一侧设置开合门,外壳底部设置支架,外壳内由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分为三个区域,三个区域分别放置电源组件、防雷组件、辅助组件,所述防雷组件包括升降台,升降台由上板、升降杆、下板组成,上板和下板间设置伸缩气杆,伸缩气杆设置为中空结构,伸缩气杆侧壁底部开口,底部开口处连接进气管,进气管上设置小型充气泵,伸缩气杆侧壁顶部开口,顶部开口处连接排气管,排气管上设置电磁阀;上板上设置防雷针,防雷针的连接线穿过上板、下板、外壳底部与地面连通;外壳顶部开有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小型充气泵由蓄电池供电,小型充气泵与控制器连接,电磁阀与控制阀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壁设置为双层壁结构,双层壁之间填充干燥剂,双层壁的内壁上开有小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设置为双层壁结构,双层壁之间填充吸水剂,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相对面内壁上开有小孔。进一步的;所述通孔顶部的外壳活动连接挡板,挡板另一侧设置在固定槽内,固定槽设置在外壳上。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底部连通细管,细管设置在外壳内,细管的末端设置在外壳侧壁。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壁上设置有吸水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1、本技术中外壳三个区域内分别放置有源组件、防雷组件、辅助组件,在有雷电时,小型充气泵使得进气管进气,伸缩气杆设置,伸缩气杆使得上板和下板间的升降杆伸展,上板上的防雷针穿过外壳顶部的通孔,防雷针的连接线与地面连通,防雷针实现防雷的作用。2、有雷电时,控制器使得小型充气泵工作,小型充气泵使得进气管进气且伸缩气杆伸展,便于升降台的上升,便于板上的防雷针穿过外壳顶部的通孔实现防雷,当没有雷电结束时,控制器使得电磁阀打开排气管进行排气,伸缩气杆伸缩,可以根据需要防雷针进行防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防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外壳顶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电源组件、3-第一隔离板、4-防雷组件、5-第二隔离板、6-辅助组件、7-支架、8-防雷针、9-上板、10-伸缩气杆、11-排气管、12-升降杆、13-下板、14-进气管、15-小型充气泵、16-细管、17-固定槽、18-吸水垫、19-通孔、20-挡板。具体实施方式图1-3所示,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电器模块雷电防护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一侧设置开合门,外壳1底部设置支架7,外壳1内由第一隔离板3、第二隔离板5分为三个区域,三个区域分别放置电源组件2、防雷组件4、辅助组件6,防雷组件4包括升降台,升降台由上板9、升降杆12、下板13组成,上板9和下板13间设置伸缩气杆10,伸缩气杆10设置为中空结构,伸缩气杆10侧壁底部开口,底部开口处连接进气管14,进气管14上设置小型充气泵15,伸缩气杆10侧壁顶部开口,顶部开口处连接排气管11,排气管11上设置电磁阀;上板9上设置防雷针8,防雷针8的连接线穿过上板9、下板13、外壳1底部与地面连通;外壳1顶部开有通孔19;外壳1三个区域内分别放置有源组件2、防雷组件4、辅助组件6,在有雷电时,小型充气泵15使得进气管14进气,同时,伸缩气杆10伸展,伸缩气杆10使得上板9和下板13间的升降杆12伸展,上板9上的防雷针8穿过外壳1顶部的通孔19,防雷针8的连接线与地面连通,防雷针8可以实现防雷的作用,满足需要。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小型充气泵15由蓄电池供电,小型充气泵15与控制器连接,电磁阀与控制阀连接;有雷电时,控制器使得小型充气泵15工作,小型充气泵15使得进气管14进气且伸缩气杆10伸展,便于升降台的上升,便于板9上的防雷针8穿过外壳1顶部的通孔19实现防雷,当没有雷电结束时,控制器使得电磁阀打开排气管11进行排气,伸缩气杆10伸缩,可以根据需要防雷针8进行防雷。实施例3: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外壳1壁设置为双层壁结构,双层壁之间填充干燥剂,双层壁的内壁上开有小孔;干燥剂利于外壳1内保持干燥。实施例4: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第一隔离板3和第二隔离板5设置为双层壁结构,双层壁之间填充吸水剂,第一隔离板3和第二隔离板5相对面内壁上开有小孔;干燥剂利于第一隔离板3和第二隔离板5间保持干燥。实施例5: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通孔19顶部的外壳1活动连接挡板20,挡板20另一侧设置在固定槽17内,固定槽17设置在外壳1上;外壳1活动连接挡板20,当防雷针8向上运动推动挡板20,便于防雷针8从通孔19内移出,便于防雷针8的防雷。实施例6: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固定槽17底部连通细管16,细管16设置在外壳1内,细管16的末端设置在外壳1侧壁;雷电时,固定槽17内的雨水通过细管16排出。实施例7:在实施例1-6的基础上,通孔19壁上设置有吸水垫18;吸水垫18在防雷针8移动到外壳1内时,可以吸附防雷针8上的水。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器模块雷电防护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一侧设置开合门,外壳(1)底部设置支架(7),外壳(1)内由第一隔离板(3)、第二隔离板(5)分为三个区域,三个区域分别放置电源组件(2)、防雷组件(4)、辅助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组件(4)包括升降台,升降台由上板(9)、升降杆(12)、下板(13)组成,上板(9)和下板(13)间设置伸缩气杆(10),伸缩气杆(10)设置为中空结构,伸缩气杆(10)侧壁底部开口,底部开口处连接进气管(14),进气管(14)上设置小型充气泵(15),伸缩气杆(10)侧壁顶部开口,顶部开口处连接排气管(11),排气管(11)上设置电磁阀;上板(9)上设置防雷针(8),防雷针(8)的连接线穿过上板(9)、下板(13)、外壳(1)底部与地面连通;外壳(1)顶部开有通孔(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器模块雷电防护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一侧设置开合门,外壳(1)底部设置支架(7),外壳(1)内由第一隔离板(3)、第二隔离板(5)分为三个区域,三个区域分别放置电源组件(2)、防雷组件(4)、辅助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组件(4)包括升降台,升降台由上板(9)、升降杆(12)、下板(13)组成,上板(9)和下板(13)间设置伸缩气杆(10),伸缩气杆(10)设置为中空结构,伸缩气杆(10)侧壁底部开口,底部开口处连接进气管(14),进气管(14)上设置小型充气泵(15),伸缩气杆(10)侧壁顶部开口,顶部开口处连接排气管(11),排气管(11)上设置电磁阀;上板(9)上设置防雷针(8),防雷针(8)的连接线穿过上板(9)、下板(13)、外壳(1)底部与地面连通;外壳(1)顶部开有通孔(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模块雷电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充气泵(15)由蓄电池供电,小型充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忠周金欣贺敬安赵珠王治邦胡亚男王玉娟贾斌周文峰赵超君许文奕陶世银罗少辉王小明王秀英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