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在开车过程中同步快速消除驾驶疲劳的汽车坐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039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在开车过程中同步快速消除驾驶疲劳的汽车坐垫,包括坐垫主体,所述坐垫主体包括坐垫内芯原胚,所述坐垫内芯原胚由坐垫底部、坐垫三角区与坐垫靠背三部分组成,同时坐垫底部与坐垫三角区之间形成坐垫臀部曲面,坐垫靠背单独形成背部曲面,所述坐垫主体还包括包裹在坐垫内芯原胚最外侧的坐垫外套,并且坐垫外套维持了坐垫内芯原胚三部分的形状结构,所述坐垫外套上连接有绑带,所述绑带上远离坐垫外套的一端连接有带扣。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安全,环保,且对人体无害的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A kind of car seat cushion which can eliminate driving fatigue quickly and synchronously during dri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在开车过程中同步快速消除驾驶疲劳的汽车坐垫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坐垫
,具体为一种能够在开车过程中同步快速消除驾驶疲劳的汽车坐垫。
技术介绍
一、关于疲劳驾驶与驾驶疲劳1、关于疲劳驾驶长期以来,在长时间和长途开车过程中产生的驾驶疲劳困扰着驾驶者,严重威胁到行车安全,同时也严重威胁到了驾驶者的身体健康。困乏无力、腰酸背痛、颈椎僵硬等等,都是驾驶疲劳的表现,严重的会导致腰椎盘突出、颈椎病等病症,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疲劳驾驶现在已经成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家交通法规明确规定驾驶人必须强制休息,就是要减少疲劳驾驶。“《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疲劳驾驶: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运动等方面。”“疲劳驾驶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害人害己。”“驾驶人轻度疲劳时,会换档不及时、准确;中度疲劳时,会操作呆板、滞缓;中度疲劳时,会有打瞌睡、失去对车辆的控制。”因此,减少和消除驾驶疲劳,既有合乎法规要求的需要,也有提升行车安全、促进驾驶人身体健康的实际需要,对人对己都是一种责任。2、关于驾驶疲劳本专利技术所阐述的驾驶疲劳,指的是正常的健康的自然人在以正常姿势开车或乘车过程中产生的疲劳,包含躯体疲劳和精神疲劳两部分,两者可以同时对人体产生影响作用,也可以单独产生作用。比如,有时候身体明明很好很轻松舒服,但精神很困乏,而有时候身体很累但精神却很兴奋。本专利技术所研究的驾驶疲劳不包括病理性、心里性、因病康复性导致的疲劳,不包括天气、环境、气候等因素导致的疲劳,不包括因为熬夜、激烈运动、过度劳累等事前透支体能导致的疲劳,不包括驾乘者因怪异的姿势导致的疲劳(例如翘腿、大角度倾斜、弓马步、倒立),等等。人体疲劳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是人类发挥自我保护的安全本能,疲劳无法根本消除,只能尽量缓解。导致人体疲劳的因素:睡眠不足、身体局部肌肉僵化、自然衰老、精神负担、姿势不当、座椅不适、药物、疾病、体能消耗、熬夜、连续长时间工作、运动、精神焦虑、高原反应、天气、气候、季节、狭小空间、噪声和机械振动、自然生理(女性月事等)、心理、心情、情绪、光线、时差、路况、车速、行车时间,等等。以上所有这些因素在此都不做深入探讨,本专利技术只研究导致驾驶疲劳的直接物理因素,而且是只针对正常而健康的自然人驾乘者。躯体疲劳的表现有,腰酸背痛、动作呆板、手脚发麻、颈脖僵硬、四肢无力、眼睛发胀,等等。躯体疲劳的危害有,脊柱损伤、腰肌劳损、腰酸背痛、腰椎盘突出、骨质增生、颈椎病、坐骨神经痛、前列腺增生、噪声性耳聋、视力疲劳综合症、泌尿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脂肪肝、便秘、手掌麻木、碗关节疼痛,等等。精神疲劳的表现有,视线模糊、打哈欠、打瞌睡、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眼神呆滞、精神不振、焦虑、急躁,等等。精神疲劳的危害有,反应迟钝、精神不振、呆滞、精神涣散、暴躁、焦虑、紧张、情绪不稳,等等。躯体疲劳主要与身体相关联的物质物理环境直接相关,因此只要搞清楚这些物理关联,就能够排除导致躯体疲劳的因素,有效缓解疲劳。精神疲劳就复杂很多,除了受到周边物质物理环境影响外,还会受到心理的、生理的、心情的、情绪的、记忆的、药物的、疾病的、甚至光影、音效、时差、天气等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往往是非直接接触的、非物理性的、甚至是跨越时间空间的(比如“一日遭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些因素对精神疲劳影响的直接关联性往往是模糊而又客观存在的,其影响程度甚至难以定性分析,到现在仍然是个世界性难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述消除和缓解的驾驶疲劳主要是躯体疲劳,由于消除或缓解了躯体疲劳从而最大程度保持了人体体能,使得分配到大脑所需的能量增多,因此也部分缓解了精神疲劳。通过大量司机实际使用事实证明,使用本专利技术汽车坐垫,能够使驾乘者身体的疲劳得到非常大的有效缓解,即使连续行车十小时以上,在开车过程中并不会感到腰酸背痛,且身体体能在下车休息十五分钟左右就能轻松复原,恢复到开车之前的身体状态,这是因为本专利技术坐垫阻断了躯体疲劳产生的根源,同步缓解疲劳,最大程度保持了驾乘者的体能,同时也部分缓解了精神疲劳。二、传统上缓解驾驶疲劳的方法和缺点1、放松法:放松肌肉有体操、慢跑、瑜伽、按摩、理疗、针灸、水浴、桑拿等,放松神经有睡眠、音乐、意念冥想、心里恢复等。缺点是,这些都是事后修复弥补的方法,是在躯体疲劳产生后对躯体修复的方法,是额外强加作用给躯体的,额外加重身体负担,效果因人而异,费时费力也不经济且效果也不佳,而且这些方法大多都不能与疲劳产生的同时同步进行,比如不能边开车边按摩、不能边工作边睡觉。2、补充机体物质,有功能饮料、药物、膳食等等。缺点是,功能饮料和药物吃多了会破坏身体平衡,且人体会产生免疫,再吃就不管用,总是吃药也不好,是药三分毒,这种额外强加作用给躯体的方法又会额外加重身体负担。3、市场上常见各种坐垫布套、皮套、加热垫、鼓风垫、竹席垫、毛皮套等作用是防尘、装饰、加热、凉爽,没有任何消除疲劳的作用。4、市场上常见的各种按摩垫、各种简单曲线造型的孔网结构腰靠、各种脊柱生理曲线造型的腰靠和坐垫等。这类产品对减少疲劳缓解腰酸背痛有一定效果,但效果十分有限,效果不佳。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不足:各种按摩垫,就是利用电机带动部件对人体某些部位进行按摩。在产生疲劳之后进行按摩修复身体,是事后行为。不能开车时同步按摩消除疲劳,影响行车安全,只能停车间歇或劳累了一天后再来按摩,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费时费力也不经济。各种简单造型的孔网结构腰靠,利用孔网绳索的张力来支撑腰部,这种支撑非常不稳固,会不停产生晃动导致新的人体杠杆作用不断产生,肌肉群一直处于绷紧备战状态维持着身体的平衡,导致躯体疲劳,因此缓解疲劳的功效较差。各种造型实体结构的腰靠和坐垫,由于采用了人体工学设计,坐垫沿着人体脊柱生理曲线保护人体腰部,而且可以在开车的同时使用,因此这种方法比上面两种更为有效,但效用仍然不佳且不持久。由于这类坐垫的内部填充材料采用的是疏松孔状结构材料,例如,海绵、乳胶海绵,记忆棉等等。如图2、图3所示,不论哪种海绵,都是利用孔状结构的可压缩性产生形变吸收机械振动与冲击的能量,达到缓冲减振目的。孔状结构不是实心状态,海绵的力学性能和回弹性再好也达不到其本体的实心状态。当海绵的致密度很高时,其力学性能就更接近其本体的实心状态,对冲击作用力的传递也很快,会把汽车产生的机械振动与冲击传递给人体来承受。如图2所示,孔状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形变,当海绵的致密度不高时,这种形变会使产品形状难以稳固,轻微受力就会产生整体或大部分位移的晃动,晃动就会不断产生新的人体杠杆作用,导致躯体疲劳。如图3所示,长期使用孔状结构容易坍塌,而且无法弥补,导致压力传递不均匀,抗压性、回弹性变差,产生永久变形,大大降低了缓冲减振的效果,同时加剧了人体杠杆作用,导致躯体疲劳。所以新坐垫用了一段时间后就变形了、没有回弹力了,失去功能效果的原因。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在开车过程中同步快速消除驾驶疲劳的汽车坐垫,包括坐垫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主体(1)包括坐垫内芯原胚(5),所述坐垫内芯原胚(5)由坐垫底部(2)、坐垫三角区(3)与坐垫靠背(4)三部分组成,同时坐垫底部(2)与坐垫三角区(3)之间形成坐垫臀部曲面,坐垫靠背(4)单独形成背部曲面;所述坐垫主体(1)还包括包裹在坐垫内芯原胚(5)最外侧的坐垫外套(6),并且坐垫外套(6)维持了坐垫内芯原胚(5)三部分的形状结构,所述坐垫外套(6)上连接有绑带(7),所述绑带(7)上远离坐垫外套(6)的一端连接有带扣(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在开车过程中同步快速消除驾驶疲劳的汽车坐垫,包括坐垫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主体(1)包括坐垫内芯原胚(5),所述坐垫内芯原胚(5)由坐垫底部(2)、坐垫三角区(3)与坐垫靠背(4)三部分组成,同时坐垫底部(2)与坐垫三角区(3)之间形成坐垫臀部曲面,坐垫靠背(4)单独形成背部曲面;所述坐垫主体(1)还包括包裹在坐垫内芯原胚(5)最外侧的坐垫外套(6),并且坐垫外套(6)维持了坐垫内芯原胚(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文举
申请(专利权)人:叶馨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