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坐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11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坐垫,包括下层面料和上层本体,所述下层面料和上层本体之间具有架空层,设置通道与架空层内腔连通,并在通道上设置风扇往架空层内送风,上层本体具有依次排列的隆起和若干穿透设置的风口,所述相邻隆起之间形成凹部,风口设置在凹部底部,并在风口上设置孔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坐垫通风性能好,充分地确保使用者感受到凉风带来的降温效果;更主要是特别设置了孔扣用以支撑稳固风口的形状,使其不会由于上层本体受理变形而堵塞,确保了本汽车坐垫的使用效果。

A kind of car cush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坐垫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坐垫,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坐垫。
技术介绍
一般车用座椅在炎炎夏日或太阳光强烈照射车体下,其座椅易产生高温,乘座者常因不知座椅温度极高,且座椅透气性不佳,长时间坐在座椅上易产生闷热、不舒适感,便在座椅上另外铺有设具透气性的椅垫来降低座椅的温度,而一般的椅垫散热效果有限,长时间坐于椅垫上温度仍会升高,也会产生闷热的不适感。特别是夏日,即使车内空调打开,车内乘坐人员的背部和臀部与座椅贴靠,不透气,背部和臀部同样会出汗并湿透衣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坐垫,用于对使用者与汽车座椅接触部分身体降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坐垫,包括下层面料和上层本体,所述下层面料和上层本体之间具有架空层,设置通道与架空层内腔连通,并在通道上设置风扇往架空层内送风,上层本体具有依次排列的隆起和若干穿透设置的风口,所述相邻隆起之间形成凹部,风口设置在凹部底部,并在风口上设置孔扣。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隆起整体呈长条状,沿上层本体宽度方向设置,沿上层本体长度方向排列,所述隆起两端具有弯曲的波浪段,所述风口分布在波浪段凹部区域。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层本体为一体成型的海绵体。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海绵为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层本体上表面附着有一层布料。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布料具有透气性能。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层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层软质隔板。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下层面料和上层本体之间通过骨架支撑架空。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设置有若干用于捆绑固定的束缚带。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包括坐垫部和背靠部,所述坐垫部与背靠部之间具有连通的架空层。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的汽车坐垫通风性能好,充分地确保使用者感受到凉风带来的降温效果;更主要是特别设置了孔扣用以支撑稳固风口的形状,使其不会由于上层本体受理变形而堵塞,确保了本汽车坐垫的使用效果;通过波浪段的设置增强对身体的支撑效果,使身体不会因受力挤压而陷入隆起之间的凹部而影响凉风的流动,更是防止直接被身体堵塞风口;本技术的汽车坐垫,其上层本体通过海绵一次热压成型,从而使生产工艺优化,大大的提高了本汽车坐垫的制作效率,节省人工成本,从而使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汽车坐垫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汽车坐垫结构分解;图3是本技术的A-A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B-B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C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的D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的汽车坐垫使用场景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所涉及的骨架结构示意图。图中:a-坐垫部、b-背靠部、1-下层面料、2-上层本体、3-通道、4-风扇、5-孔扣、6-通风夹层、7-布料、8-软质隔板、9-骨架、10-束缚带、11-汽车座椅、12-置物袋、13-魔术贴、14-挂钩、15-过滤网、16-布条、201-隆起、202-风口、203-波浪段、901-支撑单元格、902-连接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已给出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未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参阅图1-8,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坐垫,包括下层面料1和上层本体2,所述下层面料1和上层本体2之间具有架空层,设置通道3与架空层内腔连通,并在通道3上设置风扇4往架空层内送风,上层本体2具有依次排列的隆起201和若干穿透设置的风口202,所述相邻隆起201之间形成凹部,风口202设置在凹部底部,并在风口202上设置孔扣5。所述风扇4可以选着适合12V电源的风扇产品,并为风扇4配设点烟器插头以方便电源连接;或者选着可使用5V电压的风扇4,并为风扇4配设USB插头以方便电源连接;并且可以选择具备调速功能的风扇4;所述风扇4上可以设置过滤网15以防止异物进入风扇4影响风扇4的运行。本技术的汽车坐垫通过风扇4工作,将凉风吸入通道3并往下层面料1和上层本体2之间的架空层能输送,进入架空层的空气在风扇4继续吸入凉风的推动下,使凉风从风口202吹出,凉风吹在使用者的身体上,给使用者降温。为发挥本技术的汽车坐垫的使用效果,充分地对使用者与座椅依靠贴合部分身体降温,本汽车坐垫包括坐垫部a和背靠部b,上述隆起201、风口202和孔扣5等结构分别设置在坐垫部a与背靠部b对应区域,所述坐垫部a与背靠部b之间具有连通的通风夹层6,坐垫部a与背靠部b可以以通风夹层6为活动节点转动或折叠,以调整坐垫部a与背靠部b使用时的放置姿态;使用时将坐垫部a设置在汽车座椅11的坐垫上,将背靠部b设置在汽车座椅11的靠背上,分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臀部和背部;此时,通过风扇4送入的凉风便分别从坐垫部a与背靠部b上的风口202中吹出,分别吹向使用者臀部与背部,为使用者散热,带来舒适感。本技术的汽车坐垫的上层本体2具有隆起201,并将风口202设置在隆起201之间的凹部底部的目的在于通过隆起201将使用者身体撑起,并隔离身体与风口202,避免身体堵塞风口202,影响出风而影响使用效果;但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风口202往往会由于身体对上层本体2的施力挤压而变形闭合,为此,特别设置了孔扣5用以支撑稳固风口202的形状,使其不会由于上层本体2受理变形而堵塞,确保了本汽车坐垫的使用效果。所述隆起201整体呈长条状,所述隆起201两端具有弯曲的波浪段203,可以设置隆起201沿上层本体2宽度方向设置,沿上层本体2长度方向排列,所述风口202分布在波浪段203凹部区域。通过波浪段203的设置增强对身体的支撑效果,使身体不会因受力挤压而陷入隆起201之间的凹部而影响凉风的流动,或者直接被身体堵塞风口202;确保本技术的汽车坐垫对使用者身体降温的使用性能。为提高本汽车坐垫的制作效率,节约人工成本,所述上层本体2为一体成型的海绵体。制作时上层本体2,先截取适合大小形状的板状海绵,经过加热软化,然后利用模具一次挤压成型,由此加工出具有隆起201的上层本体2。加工方便,效率高。为了进一步提升本汽车坐垫的耐用性,所述海绵采用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XPE),因为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是用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加交联剂和发泡剂经过高温连续发泡而成,与EPE(物理发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坐垫,包括下层面料(1)和上层本体(2),所述下层面料(1)和上层本体(2)之间具有架空层,设置通道(3)与架空层内腔连通,并在通道(3)上设置风扇(4)往架空层内送风,其特征在于:上层本体(2)具有依次排列的隆起(201)和若干穿透设置的风口(202),所述相邻隆起(201)之间形成凹部,风口(202)设置在凹部底部,并在风口(202)上设置孔扣(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坐垫,包括下层面料(1)和上层本体(2),所述下层面料(1)和上层本体(2)之间具有架空层,设置通道(3)与架空层内腔连通,并在通道(3)上设置风扇(4)往架空层内送风,其特征在于:上层本体(2)具有依次排列的隆起(201)和若干穿透设置的风口(202),所述相邻隆起(201)之间形成凹部,风口(202)设置在凹部底部,并在风口(202)上设置孔扣(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隆起(201)整体呈长条状,两端具有弯曲的波浪段(203),所述风口(202)分布在波浪段(203)凹部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本体(2)为一体成型的海绵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坐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舒宁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悦动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