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5032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充电枪,包括充电支路和放电支路,充电支路与充电桩的供电端电连接;充电端口,充电端口与充电支路和放电支路均连接;检测组件,设置于充电端口上;控制器,控制器与检测组件、充电支路、放电支路均通信连接,控制器用于在检测组件检测到充电状态达到预设状态时,控制充电支路和放电支路间断性工作,以使充电端口连接的电动汽车处于充放电平衡状态。这样,充电装置可以自动监控为电动汽车充电的状态,并在达到预设状态时控制充放电支路工作,以使电动汽车处于充放电平衡状态,避免了过充电导致爆炸等安全事故的情况,且减少了人工值守的成本,优化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案。

A Char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为电动汽车充电的充电桩也越来越多。现有为电动汽车充电的充电装置通常包括充电桩和充电枪,充电枪内设置有充电电路,将充电枪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连接,即可为电动汽车充电。由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较长,而且充电时长不确定,因此必须要有人来监控充电状态,以避免过充电引发爆炸等安全事故。可见,现有的充电装置存在安全性较低、人力浪费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装置,以解决现有充电装置存在安全性较低、人力浪费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充电枪,包括充电支路和放电支路,所述充电支路与所述充电桩的供电端电连接;充电端口,所述充电端口与所述充电支路和所述放电支路均连接;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充电端口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组件、所述充电支路、所述放电支路均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到充电状态达到预设状态时,控制所述充电支路和所述放电支路间断性工作,以使所述充电端口连接的电动汽车处于充放电平衡状态。可选的,所述充电枪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串联在所述充电支路上,所述第二开关串联在所述放电支路上,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可选的,所述充电支路包括:整流器、计量单元和功率转换单元;其中,所述整流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桩的供电端电连接,所述整流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计量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功率转换单元的输入端均连接,功率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端口连接,所述计量单元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可选的,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串联在所述充电桩的供电端和所述充电枪之间,所述保护电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可选的,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相互串联的均衡器和热敏电阻。可选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可选的,所述充电桩的供电电源为交流电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充电枪、充电端口、检测组件和控制器,充电枪包括充电支路和放电支路,所述充电支路与所述充电桩的供电端电连接。通过检测组件检测充电支路为电动汽车充电的状态是否达到预设状态,并在预设状态时控制充电支路和放电支路间断性工作,以使所述充电端口连接的电动汽车处于充放电平衡状态。这样,充电装置可以自动监控为电动汽车充电的状态,并在达到预设状态时控制充放电支路工作,以使电动汽车处于充放电平衡状态,避免了过充电导致爆炸等安全事故的情况,且减少了人工值守的成本,优化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充电装置100主要包括:充电桩110;充电枪120,包括充电支路121和放电支路122,所述充电支路121与所述充电桩100的供电端电连接;充电端口130,所述充电端口与所述充电支路121和所述放电支路122均连接;检测组件140,设置于所述充电端口130上;控制器150,所述控制器150与所述检测组件140、所述充电支路121、所述放电支路122均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150用于在所述检测组件140检测到充电状态达到预设状态时,控制所述充电支路121和所述放电支路122间断性工作,以使所述充电端口130连接的电动汽车处于充放电平衡状态。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充电装置100,充电桩的供电端连接所述充电枪120,充电枪120内设置有充电支路121,经由充电端口130与外接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电连接,由充电桩提供的电能,经由充电支路121的整流作用后输出到电动汽车的电池,为电动汽车充电。可选的,所述充电桩的供电电源为交流电源。此外,充电枪120还包括放电支路122,放电支路122也可以经由充电端口130与外接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电连接,为电动汽车的电池放电。另外,充电装置100的充电端口130上同时设置有检测组件140,该检测组件140可以通过采集温度、电流值等参数来检测充电支路121为电动汽车充电的状态。可选的,所述检测组件140包括温度传感器。考虑到电动汽车的电池在充电量达到一定值后,若继续充电则会造成过充电的现象,而过充电会导致电动汽车的电池过热,进而引发爆炸等安全事故。但若直接停止充电,则较长时间的放置也会造成电动汽车的电量消耗,影响电动汽车的正常使用。因此,在检测组件140检测到充电状态达到预设值时,即可先暂停充电支路121,启动放电支路122,为电动汽车的电池放电。在放电一定时段后,再次暂停放电支路122并开启充电支路121继续为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这样,充电支路121和放电支路122间断性地工作,为电动汽车的电池间隔性地充放电,即可使得电动汽车处于充放电平衡状态。既能避免过充电造成的爆炸等安全事故,也能避免静置时电量消耗造成电池储能变少。另外,间断性地充放电可以增加电动汽车的充放电次数,使得电动汽车的充电次数可以尽快达到“充放电次数为3000-5000”时的最优利用化利用状态,提高电动汽车的电池性能。另外,所述充电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器150,控制器150与所述检测组件140、所述充电支路121、所述放电支路122均通信连接,用于获取检测组件140采集的检测状态,来监控电动汽车的充放电状态,并控制充电状态达到预设状态之后的充放电平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充电枪、充电端口、检测组件和控制器,充电枪包括充电支路和放电支路,所述充电支路与所述充电桩的供电端电连接。通过检测组件检测充电支路为电动汽车充电的状态是否达到预设状态,并在预设状态时控制充电支路和放电支路间断性工作,以使所述充电端口连接的电动汽车处于充放电平衡状态。这样,充电装置可以自动监控为电动汽车充电的状态,并在达到预设状态时控制充放电支路工作,以使电动汽车处于充放电平衡状态,避免了过充电导致爆炸等安全事故的情况,也能避免静置时电量消耗造成电池储能变少,且减少了人工值守的成本,优化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案。另外,间断性地充放电可以增加电动汽车的充放电次数,使得电动汽车的充电次数可以尽快达到“充放电次数为3000-5000”时的最优利用化利用状态,提高电动汽车的电池性能。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枪120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串联在所述充电支路121上,所述第二开关串联在所述放电支路122上,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均与所述控制器150连接。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支路121可以包括:整流器、计量单元和功率转换单元;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充电枪,包括充电支路和放电支路,所述充电支路与所述充电桩的供电端电连接;充电端口,所述充电端口与所述充电支路和所述放电支路均连接;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充电端口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组件、所述充电支路、所述放电支路均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到充电状态达到预设状态时,控制所述充电支路和所述放电支路间断性工作,以使所述充电端口连接的电动汽车处于充放电平衡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充电枪,包括充电支路和放电支路,所述充电支路与所述充电桩的供电端电连接;充电端口,所述充电端口与所述充电支路和所述放电支路均连接;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充电端口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组件、所述充电支路、所述放电支路均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检测组件检测到充电状态达到预设状态时,控制所述充电支路和所述放电支路间断性工作,以使所述充电端口连接的电动汽车处于充放电平衡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串联在所述充电支路上,所述第二开关串联在所述放电支路上,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秀娟嵇海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