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机交互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922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机交互终端,包括终端控制机构,所述终端控制机构包括调节主体、鼠标和导线,所述导线的前端固定连接在调节主体的内部,所述导线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鼠标的前端,所述鼠标与导线电性连接,所述调节主体包括挡板、收线主体和固定座,所述收线主体的上部外壁螺纹安装在挡板的内壁,所述收线主体的下端转动安装在固定座的内壁一端,所述收线主体的中部外壁滑动安装在固定座的内壁,所述收线主体包括收线盘、第一旋钮、第二旋钮和螺旋导线,所述第一旋钮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收线盘的上端,所述第二旋钮的内壁滑动安装在第一旋钮的下部外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防止鼠标前侧导线散乱,更好的满足使用需要。

A Human-Computer Interactiv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机交互终端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设备
,具体为一种人机交互终端。
技术介绍
终端也称终端设备,是计算机网络中处于网络最外围的设备,主要用于用户信息的输入以及处理结果的输出等;人机交互终端指的是计算机向使用者传递信息与使用者控制计算机的设备,计算机向使用者传递信息通常由显示器和音响实现,控制计算机主要通过键盘和鼠标,其鼠标主要分为无线和有线两种,而有线鼠标的反映速度高于无线鼠标,故多数人会选择有线鼠标,但是有线鼠标前端的导线易拖拉碍事,使用中经常需要整理,所以急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机交互终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机交互终端,包括终端控制机构,所述终端控制机构包括调节主体、鼠标和导线,所述导线的前端固定连接在调节主体的内部,所述导线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鼠标的前端,所述鼠标与导线电性连接;所述调节主体包括挡板、收线主体和固定座,所述收线主体的上部外壁螺纹安装在挡板的内壁,所述收线主体的下端转动安装在固定座的内壁一端,所述收线主体的中部外壁滑动安装在固定座的内壁;所述收线主体包括收线盘、第一旋钮、第二旋钮和螺旋导线,所述第一旋钮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收线盘的上端,所述第二旋钮的内壁滑动安装在第一旋钮的下部外壁,所述螺旋导线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收线盘的上端面;所述收线盘包括转环、第二转轴和发条,所述发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环的内壁,所述发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的外壁所述导线的前端滑动贯穿固定座固定连接在转环的外壁,所述导线与螺旋导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旋钮的下端螺纹安装在挡板的内壁,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转动安装在固定座的内壁下端,所述第一旋钮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的上端。优选的,所述调节主体还包括USB接口和固定耳,所述USB接口开设在挡板的上端,所述螺旋导线通过USB接口外接USB导线,所述固定座通过固定耳和外加螺丝与目标桌面固定。优选的,所述收线主体还包括螺纹杆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旋钮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固定,所述第二旋钮通过螺纹杆螺纹安装在挡板的内壁。优选的,所述收线盘还包括第一挡盘和第二挡盘,所述第一挡盘的上端固定连接在转环的下端,所述第二挡盘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转环的上端。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后端镂空开设有滑孔,所述导线通过滑孔贯穿固定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手动旋拧第一旋钮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二转轴转动,通过第二转轴带动发条转动,通过发条带动转环转动,利用转环转动收卷导线,达到调节导线的自然长度的目的,用手捏住第一旋钮,手动旋拧第二旋钮带动螺纹杆沿挡板内壁向下转动,通过第二旋钮挤压第二转轴的上端,提高第二转轴的转动摩擦系数,利用提高摩擦力的方式固定第二转轴,达到稳定调节成果的目的,使用时导线在受外力影响使转环旋转抽出导线,失去外力影响后利用发条的弹力反向旋转转环收回导线,使得调节主体与鼠标之间的导线始终保持蹦紧状态,防止了使用时多余的导线拖拉在鼠标前侧,影响鼠标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调节主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收线主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收线盘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1、终端控制机构;2、调节主体;3、鼠标;4、导线;5、挡板;6、USB接口;7、收线主体;8、固定座;9、固定耳;10、收线盘;11、螺纹杆;12、第一转轴;13、第一旋钮;14、第二旋钮;15、螺旋导线;16、第一挡盘;17、转环;18、第二挡盘;19、第二转轴;20、发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人机交互终端,包括终端控制机构1,终端控制机构1包括调节主体2、鼠标3和导线4,导线4的前端固定连接在调节主体2的内部,导线4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鼠标3的前端,鼠标3与导线4电性连接;调节主体2包括挡板5、收线主体7和固定座8,收线主体7的上部外壁螺纹安装在挡板5的内壁,收线主体7的下端转动安装在固定座8的内壁一端,收线主体7的中部外壁滑动安装在固定座8的内壁;收线主体7包括收线盘10、第一旋钮13、第二旋钮14和螺旋导线15,第一旋钮1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收线盘10的上端,第二旋钮14的内壁滑动安装在第一旋钮13的下部外壁,螺旋导线1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收线盘10的上端面;收线盘10包括转环17、第二转轴19和发条20,发条2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环17的内壁,发条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19的外壁导线4的前端滑动贯穿固定座8固定连接在转环17的外壁,导线4与螺旋导线15电性连接,第二旋钮14的下端螺纹安装在挡板5的内壁,第二转轴19的下端转动安装在固定座8的内壁下端,第一旋钮1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19的上端,手动旋拧第一旋钮13通过第一转轴12带动第二转轴19转动,通过第二转轴19带动发条20转动,通过发条20带动转环17转动,利用转环17转动收卷导线4,达到调节导线4的自然长度的目的,用手捏住第一旋钮13,手动旋拧第二旋钮14带动螺纹杆11沿挡板5内壁向下转动,通过第二旋钮14挤压第二转轴19的上端,提高第二转轴19的转动摩擦系数,利用提高摩擦力的方式固定第二转轴19,达到稳定调节成果的目的,使用时导线4在受外力影响使转环17旋转抽出导线4,失去外力影响后利用发条20的弹力反向旋转转环17收回导线4,使得调节主体2与鼠标3之间的导线4始终保持蹦紧状态,防止了使用时多余的导线拖拉在鼠标3前侧,影响鼠标3使用。调节主体2还包括USB接口6和固定耳9,USB接口6开设在挡板5的上端,螺旋导线15通过USB接口6外接USB导线,固定座8通过固定耳9和外加螺丝与目标桌面固定,收线主体7还包括螺纹杆11和第一转轴12,第一旋钮13通过第一转轴12与第二转轴19固定,第二旋钮14通过螺纹杆11螺纹安装在挡板5的内壁,收线盘10还包括第一挡盘16和第二挡盘18,第一挡盘16的上端固定连接在转环17的下端,第二挡盘18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转环17的上端,固定座8的后端镂空开设有滑孔,导线4通过滑孔贯穿固定座8。工作原理:手动旋拧第一旋钮13通过第一转轴12带动第二转轴19转动,通过第二转轴19带动发条20转动,通过发条20带动转环17转动,利用转环17转动收卷导线4,达到调节导线4的自然长度的目的,用手捏住第一旋钮13,手动旋拧第二旋钮14带动螺纹杆11沿挡板5内壁向下转动,通过第二旋钮14挤压第二转轴19的上端,提高第二转轴19的转动摩擦系数,利用提高摩擦力的方式固定第二转轴19,达到稳定调节成果的目的,使用时导线4在受外力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机交互终端,包括终端控制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控制机构(1)包括调节主体(2)、鼠标(3)和导线(4),所述导线(4)的前端固定连接在调节主体(2)的内部,所述导线(4)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鼠标(3)的前端,所述鼠标(3)与导线(4)电性连接;所述调节主体(2)包括挡板(5)、收线主体(7)和固定座(8),所述收线主体(7)的上部外壁螺纹安装在挡板(5)的内壁,所述收线主体(7)的下端转动安装在固定座(8)的内壁一端,所述收线主体(7)的中部外壁滑动安装在固定座(8)的内壁;所述收线主体(7)包括收线盘(10)、第一旋钮(13)、第二旋钮(14)和螺旋导线(15),所述第一旋钮(1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收线盘(10)的上端,所述第二旋钮(14)的内壁滑动安装在第一旋钮(13)的下部外壁,所述螺旋导线(1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收线盘(10)的上端面;所述收线盘(10)包括转环(17)、第二转轴(19)和发条(20),所述发条(2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环(17)的内壁,所述发条(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19)的外壁所述导线(4)的前端滑动贯穿固定座(8)固定连接在转环(17)的外壁,所述导线(4)与螺旋导线(15)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旋钮(14)的下端螺纹安装在挡板(5)的内壁,所述第二转轴(19)的下端转动安装在固定座(8)的内壁下端,所述第一旋钮(1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19)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机交互终端,包括终端控制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控制机构(1)包括调节主体(2)、鼠标(3)和导线(4),所述导线(4)的前端固定连接在调节主体(2)的内部,所述导线(4)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鼠标(3)的前端,所述鼠标(3)与导线(4)电性连接;所述调节主体(2)包括挡板(5)、收线主体(7)和固定座(8),所述收线主体(7)的上部外壁螺纹安装在挡板(5)的内壁,所述收线主体(7)的下端转动安装在固定座(8)的内壁一端,所述收线主体(7)的中部外壁滑动安装在固定座(8)的内壁;所述收线主体(7)包括收线盘(10)、第一旋钮(13)、第二旋钮(14)和螺旋导线(15),所述第一旋钮(1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收线盘(10)的上端,所述第二旋钮(14)的内壁滑动安装在第一旋钮(13)的下部外壁,所述螺旋导线(1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收线盘(10)的上端面;所述收线盘(10)包括转环(17)、第二转轴(19)和发条(20),所述发条(2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环(17)的内壁,所述发条(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19)的外壁所述导线(4)的前端滑动贯穿固定座(8)固定连接在转环(17)的外壁,所述导线(4)与螺旋导线(15)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启川李雪明张瑞雪谭蔚华何荣祖孙凯月张宇彤哈明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