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4625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1:07
一种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包括设备底座,设备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设备支撑架,设备支撑架与设备底座为竖直连接,设备底座的侧壁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的面板部设置有控制按键,设备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的侧壁设置有压缩主轴,压缩主轴远离空气压缩机侧壁的一端的外壁设置有压缩惯性盘,压缩惯性盘的侧壁设置有压缩皮带盘,空气压缩机远离压缩惯性盘的一端通接有冷凝气体发生器,冷凝气体发生器的外壁设置有冷凝气体阀,冷凝气体阀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冷凝管、第二冷凝管和第三冷凝管,第一冷凝管、第二冷凝管和第三冷凝管并排设置且通接于冷凝气体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实现了一体连续化的进气效果。

An Intake Device of Conden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凝器的进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冷凝器
,尤其涉及一种冷凝器的进气装置。
技术介绍
冷凝器(Condenser),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发电厂要用许多冷凝器使涡轮机排出的蒸气得到冷凝。在冷冻厂中用冷凝器来冷凝氨和氟利昂之类的制冷蒸气。石油化学工业中用冷凝器使烃类及其他化学蒸气冷凝。在蒸馏过程中,把蒸气转变成液态的装置也称为冷凝器。所有的冷凝器都是把气体或蒸气的热量带走而运转的。现有技术中的冷凝器进气装置在实际的使用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不能够实现高效连续的进气,严重的影响进气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冷凝器的进气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包括设备底座,所述设备底座平置于地面,所述设备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设备支撑架,所述设备支撑架与所述设备底座为竖直连接,所述设备底座的侧壁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面板部设置有控制按键,所述设备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的侧壁设置有压缩主轴,所述压缩主轴远离所述空气压缩机侧壁的一端的外壁设置有压缩惯性盘,所述压缩惯性盘的侧壁设置有压缩皮带盘。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压缩机远离所述压缩惯性盘的一端通接有冷凝气体发生器,所述冷凝气体发生器的外壁设置有冷凝气体阀。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气体阀基于所述冷凝气体发生器的中午位置围绕依次等距设置,所述冷凝气体发生器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网,所述冷凝网基于所述冷凝气体阀相应的设置,所述冷凝网的侧壁通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远离所述冷凝网的一端穿过所述冷凝气体发生器的外壁通接于所述冷凝气体阀。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气体阀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冷凝管、第二冷凝管和第三冷凝管,所述第一冷凝管、第二冷凝管和第三冷凝管并排设置且通接于所述冷凝气体阀。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凝管、第二冷凝管和第三冷凝管远离所述冷凝气体阀的一端的内壁均通接有冷凝细管,所述冷凝细管远离所述第一冷凝管、第二冷凝管和第三冷凝管的一端均通接有进气管连接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用来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加以创新性的改进,同时增加其实际的使用效果。本技术设备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设备支撑架,设备支撑架与设备底座为竖直连接,设备底座的侧壁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的面板部设置有控制按键,设备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的侧壁设置有压缩主轴,压缩主轴远离空气压缩机侧壁的一端的外壁设置有压缩惯性盘,压缩惯性盘的侧壁设置有压缩皮带盘。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空气压缩机,在空气压缩机上设置有冷凝气体发生器,冷凝气体发生器上包括冷凝气体阀,在冷凝气体发生器内部设置有冷凝网,冷凝网通过导气管与冷凝气体阀相互的通接,本装置通过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后进入冷凝气体发生器,再通过冷凝气体发生器将冷凝的气体经过冷凝网冷凝细化后进入冷凝气体阀,通过设置于冷凝气体阀内部的第一冷凝管、第二冷凝管和第三冷凝管冷凝气体进行冷凝储压,最后通过设置于冷凝气体阀上的进气管连接头进行操作,实现了一体化的冷凝器进气效果。本技术中,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实现了一体连续化的进气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冷凝器的进气装置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冷凝器的进气装置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冷凝器的进气装置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设备底座、2设备支撑架、3控制面板、4控制按键、5空气压缩机、6压缩主轴、7压缩惯性盘、8压缩皮带盘、9冷凝气体发生器、10冷凝气体阀、11冷凝网、12导气管、13第一冷凝管、14第二冷凝管、15第三冷凝管、16冷凝细管、17进气管连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照图1-3,一种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包括设备底座1,所述设备底座1平置于地面,所述设备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设备支撑架2,所述设备支撑架2与所述设备底座1为竖直连接,所述设备底座1的侧壁设置有控制面板3,所述控制面板3的面板部设置有控制按键4,所述设备支撑架2的内部设置有空气压缩机5,所述空气压缩机5的侧壁设置有压缩主轴6,所述压缩主轴6远离所述空气压缩机5侧壁的一端的外壁设置有压缩惯性盘7,所述压缩惯性盘7的侧壁设置有压缩皮带盘8。所述空气压缩机5远离所述压缩惯性盘7的一端通接有冷凝气体发生器9,所述冷凝气体发生器9的外壁设置有冷凝气体阀10。所述冷凝气体阀10基于所述冷凝气体发生器9的中午位置围绕依次等距设置,所述冷凝气体发生器9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网11,所述冷凝网11基于所述冷凝气体阀10相应的设置,所述冷凝网11的侧壁通接有导气管12,所述导气管12远离所述冷凝网11的一端穿过所述冷凝气体发生器9的外壁通接于所述冷凝气体阀10。所述冷凝气体阀10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冷凝管13、第二冷凝管14和第三冷凝管15,所述第一冷凝管13、第二冷凝管14和第三冷凝管15并排设置且通接于所述冷凝气体阀10。所述第一冷凝管13、第二冷凝管14和第三冷凝管15远离所述冷凝气体阀10的一端的内壁均通接有冷凝细管16,所述冷凝细管16远离所述第一冷凝管13、第二冷凝管14和第三冷凝管15的一端均通接有进气管连接头17。本技术中,使用时,通过设置有空气压缩机5,在空气压缩机5上设置有冷凝气体发生器9,冷凝气体发生器9上包括冷凝气体阀10,在冷凝气体发生器9内部设置有冷凝网11,冷凝网11通过导气管12与冷凝气体阀10相互的通接,本装置通过空气压缩机5将空气压缩后进入冷凝气体发生器9,再通过冷凝气体发生器9将冷凝的气体经过冷凝网11冷凝细化后进入冷凝气体阀10,通过设置于冷凝气体阀10内部的第一冷凝管13、第二冷凝管14和第三冷凝管15冷凝气体进行冷凝储压,最后通过设置于冷凝气体阀10上的进气管连接头17进行操作,实现了一体化的冷凝器进气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实现了一体连续化的进气效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包括设备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底座(1)平置于地面,所述设备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设备支撑架(2),所述设备支撑架(2)与所述设备底座(1)为竖直连接,所述设备底座(1)的侧壁设置有控制面板(3),所述控制面板(3)的面板部设置有控制按键(4),所述设备支撑架(2)的内部设置有空气压缩机(5),所述空气压缩机(5)的侧壁设置有压缩主轴(6),所述压缩主轴(6)远离所述空气压缩机(5)侧壁的一端的外壁设置有压缩惯性盘(7),所述压缩惯性盘(7)的侧壁设置有压缩皮带盘(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包括设备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底座(1)平置于地面,所述设备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设备支撑架(2),所述设备支撑架(2)与所述设备底座(1)为竖直连接,所述设备底座(1)的侧壁设置有控制面板(3),所述控制面板(3)的面板部设置有控制按键(4),所述设备支撑架(2)的内部设置有空气压缩机(5),所述空气压缩机(5)的侧壁设置有压缩主轴(6),所述压缩主轴(6)远离所述空气压缩机(5)侧壁的一端的外壁设置有压缩惯性盘(7),所述压缩惯性盘(7)的侧壁设置有压缩皮带盘(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机(5)远离所述压缩惯性盘(7)的一端通接有冷凝气体发生器(9),所述冷凝气体发生器(9)的外壁设置有冷凝气体阀(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凝器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气体阀(10)基于所述冷凝气体发生器(9)的中午位置围绕依次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志国刘俊陈会良夏春桂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恒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