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隔热罩的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57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灶用隔热罩,包括有环形罩体,罩体的中央形成有环形腔,所述罩体为双层并具有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在形成环形腔的内侧壁上沿周向间隔地开设有连通所述环形腔与所述空腔的出气孔,所述罩体在外侧壁或底壁上则开设有供外界空气流入所述空腔的进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该燃气灶能利用设置在隔热罩上的分隔件能独立地对内、外环进行二次空气的补充,有效避免内环二次空气过剩,而外环二次空气不足的二次空气不合理分配现象,通过该分隔件将二次空气进行强制分流,使内外环均能充分燃烧,尤其适合具有两环火的外环火盖,该分隔件的设置一方面能避免内环与外环之间的二次空气相互影响。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eat insulation cover for a stove and a gas stove with the heat insulation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隔热罩的燃气灶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一种鼓风式家用燃气燃气灶燃烧器,包括风机和燃烧器,但仅局限于对燃烧过程中的一次空气进行有限补充,不能有效地补给二次空气,二次空气补给完全依靠燃烧器外部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受到整个燃气灶的结构影响,容易出现燃烧不充分,烟气中CO超标,热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此,如一专利号为ZL201120141967.3(授权公告号为202109479U)其公开了一种鼓风式家用燃气燃气灶燃烧器,包括控制器,风机和燃烧器,燃烧器包括炉座、分火器、空气分配器、燃气分配器、导管、引射混合管和喷嘴,分火器上有燃烧火孔和二次空气通孔,通过接在风机出口两条空气管道,一条接在炉头喷嘴安装处,补给给一次空气,另一条接在炉头上部,补给二次空气,这样就直接控制燃气燃烧过程中一次空气系数和二次空气的分布保证燃气与空气混合均匀性。但该燃气灶燃烧器的二次空气是较均匀地分配至分火器上,仅适用于完全预混燃烧的燃烧器,但其热负荷小,难以满足我国烹饪要求,而现有大气式燃气灶燃烧器的一次空气系数一般为0.4-0.7,预混的空气达不到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加上各种因素,需要一定的二次空气补充,并且,为了降低CO的排放,二次空气补充应尽可能的充分。目前,燃气灶燃烧器补充空气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有侧进气和下进气的方式,侧进风的方式即在混气室的侧部开侧向进风口,外部空气通过该侧向进风口进行二次空气补充,下进气的方式即在基座底座开下进风口,燃气灶下方的空气通过该下进风口进行二次空气补充。其中,虽然侧进风的方式具有进气阻力小,进气量大的优点,但是,现有侧进气的燃烧器还是存在有问题如:由于燃烧热气流的引射作用,内、外火盖均会通过混气室侧向进风口卷吸二次空气,内环热负荷小,一次空气系数较外环高,因此卷吸的二次空气往往过剩,而外环火盖的中环火孔的二次空气卷吸却不足,为了合理分配二次空气,同时实现内、外环的充分燃烧,还需作进一步的改进。另一方面,现有的燃气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锅具搭置在锅支架上来加热,锅与燃烧器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隔,这样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除了用来加热锅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逸到周围环境中,造成能源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内国内就出现了一些集热聚能,如中国专利CN203404823U所公开的“用于燃气灶的聚能圈和具有其的燃气灶”,聚能圈是包围设置在燃烧器外围的节能部件,对于应用有聚能圈的燃气灶来说,由于受到聚能圈的阻挡,因而向燃烧器提供的侧向二次空气会进一步受到影响,此外,应用有聚能圈的燃气灶,其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均为侧向进风,虽然在流经聚能圈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时二次空气能被预热,但由于预热面小的原因而造成二次空气的预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向燃烧器提供经预热的侧向二次空气的灶用隔热罩。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确保向燃烧器提供的侧向二次空气顺畅并足量的灶用隔热罩。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使经灶用隔热罩侧进风的二次空气能合理分配的燃气灶。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灶用隔热罩,包括有环形的罩体,所述罩体的中央形成有环形腔,所述罩体为双层并具有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在形成所述环形腔的内侧壁上沿周向间隔地开设有连通所述环形腔与所述空腔的出气孔,所述罩体在外侧壁或底壁上则开设有供外界空气流入所述空腔的进气孔。为了能确保灶用隔热罩向燃烧器提供的侧向二次空气顺畅并足量,所述进气孔与外部的供气部连接。优选地该供气部可以为鼓风机。为了能够对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的出火区域对应地进行二次空气的补充,所述罩体的内侧壁具有环形内台阶,所述的出气孔包括有上下两排间隔设置的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其中上排的第一出气孔位于该台阶之上的第一壁面,所述下排的第二出气孔位于该台阶之下的第二壁面。其中第一出气孔更针对性地对外环火盖的出火区域进行二次空气的补充,第二出气孔更针对性地对内环火盖的出火区域进行二次空气的补充。为了该灶用隔热罩能更好地盛装溢液,所述台阶的上表面沿径向自内向外逐渐向下倾斜,形成盛液区域。为了防止内、外火盖均会通过隔热罩的侧向二次补气通道卷吸二次空气,所述盛液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分隔件,所述分隔件能将所述盛液区域分隔成至少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分隔件所隔成的空间能针对性地为燃烧器的侧向二次补气通道补气,分隔件隔开的第一出气孔能更好地为外环火盖的出火孔对应地进行二次空气的补充。从安装结构简单的角度出发,优选地,所述分隔件包括有竖向间隔设置的两块侧板,所述两块侧板之间具有连通所述环形腔与所述罩体空腔的间隙。为了能对二次空气有定向导流作用,减少了二次空气对外环火焰的供给阻力,使二次空气供给得更迅速,所述第一壁面于所述两块侧板间的顶部端面向上凸出,所述顶部端面向所述罩体底部的上表面自内向外逐渐向下倾斜。为了能对内外均具有出火孔的外环火盖进行二次空气的补充,所述顶部端面在邻近所述环形腔的壁面上沿周向间隔地设有与所述空腔相流体连通的第三出气孔。第三出气孔更针对性地对外环火盖的内出火区域进行补充。为了能够使得罩体的出气口流出二次空气能够被有效预热,所述罩体的空腔内还设有竖向的环状隔板,所述隔板的下端缘与所述罩体底部的下表面具有间隙,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分隔成位于内侧的出气腔和位于外侧的预热腔,所述预热腔内容纳有预热二次空气的预热通道,所述预热通道的入气口直接与所述进气孔相连通,并且所述预热通道邻近所述间隙开设有与所述进气孔相流体连通的出气口。而为了增大预热通道与预热腔的接触面积,预热通道呈螺旋盘状。为了能缓冲从预热腔中流出的二次空气,所述出气腔的底部较所述罩体底部的下表面更为凸出,所述出气孔则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出气腔中。为了更好地实现隔热罩能平稳地搁置在燃气灶面板上的盛液盘,所述罩体底部的下表面设置有垫脚,所述垫脚的底部所处的平面低于所述出气腔的底部所处的平面。为了方便支撑锅具,所述罩体顶部周边上固定有锅支脚。本技术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包括燃气灶面板以及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有:基座;内环火盖,设置在基座之上,并且与基座之间形成中央混气室;外环火盖,也设置在基座之上,位于内环火盖的外围,并且与基座之间形成外环混气室;所述中央混气室和外环混气室之间形成补气腔;所述基座上还沿周向间隔地设有多个径向的用于连通所述补气腔与外界的二次补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的环形腔围住所述燃烧器而搁置在燃气灶面板上,所述罩体盛液区域的分隔件与所述的二次补气通道逐一对齐设置。针对具有两环火的外环火盖特殊性,所述外环火盖包括环状的本体和覆盖其上的主盖板,所述本体包括同心设置的中环区和外环区;所述中环区上开设有连通外环混气室、并沿着圆周方向间隔成型的主火孔;在所述外环区上沿所述本体的同缘间隔设有多个上凸于本体表面的凸台,相邻凸台之间的间隔形成连通所述中环区的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灶用隔热罩,包括有环形的罩体(1),所述罩体(1)的中央形成有环形腔(10),所述罩体(1)为双层并具有空腔(1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在形成所述环形腔(10)的内侧壁(101)上沿周向间隔地开设有连通所述环形腔(10)与所述空腔(11)的出气孔,所述罩体(1)在外侧壁(102)或底壁(103)上则开设有供外界空气流入所述空腔(11)的进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灶用隔热罩,包括有环形的罩体(1),所述罩体(1)的中央形成有环形腔(10),所述罩体(1)为双层并具有空腔(1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在形成所述环形腔(10)的内侧壁(101)上沿周向间隔地开设有连通所述环形腔(10)与所述空腔(11)的出气孔,所述罩体(1)在外侧壁(102)或底壁(103)上则开设有供外界空气流入所述空腔(11)的进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与外部的供气部(8)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的内侧壁具有环形内台阶(14),所述的出气孔包括有上下两排间隔设置的第一出气孔(121)和第二出气孔(131),其中上排的第一出气孔(121)位于该台阶(14)之上的第一壁面(12),下排的第二出气孔(131)位于该台阶之下的第二壁面(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14)的上表面沿径向自内向外逐渐向下倾斜,形成盛液区域(14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区域(14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分隔件(2),所述分隔件(2)能将所述盛液区域(141)分隔成至少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2)包括有竖向间隔设置的两块侧板,所述两块侧板之间具有连通所述环形腔(10)与所述罩体(1)空腔(11)的间隙(17)。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面(12)于所述两块侧板间的顶部端面(123)向上凸出,所述顶部端面(123)向所述罩体(1)底部的上表面(15)自内向外逐渐向下倾斜。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端面(123)在邻近所述环形腔(10)的壁面上沿周向间隔地设有与所述空腔(11)相流体连通的第三出气孔(123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的空腔(11)内还设有竖向的环状的隔板(110),所述隔板(110)的下端缘与所述罩体(1)底部的下表面(16)具有间隙(17),所述隔板(110)将所述空腔(11)分隔成位于内侧的出气腔(111)和位于外侧的预热腔(112),所述预热腔(112)内容纳有预热二次空气的预热通道(3),所述预热通道(3)的入气口直接与所述进气孔相连通,并且所述预热通道(3)邻近所述间隙(17)开设有与所述进气孔相流体连通的出气口(31)。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腔(111)的底部较所述罩体(1)底部的下表面(16)更为凸出,所述出气孔则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出气腔(111)中。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底部的下表面(16)设置有垫脚(161),所述垫脚(161)的底部所处的平面低于所述出气腔(111)的底部所处的平面。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顶部周边上固定有锅支脚(18)。13.一种应用有上述如权利要求9~11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包括燃气灶面板(4)以及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有:基座(5);内环火盖(6),设置在基座(5)之上,并且与基座(5)之间形成中央混气室(61);外环火盖(7),也设置在基座(5)之上,位于内环火盖(6)的外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丽莎朱志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