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万民专利>正文

常合齿轮无级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298 阅读:4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常合齿轮无级变速器涉及一种机动车无级变速器,尤其是一种常合齿轮无级变速器,它是由外壳、前差动装置、后差动装置、塔形齿轮机构、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出轴组成,前差动装置由三个行星齿轮、三根行星齿轮轴、太阳齿轮、前差动装置轴架、过渡齿轮组成,塔形齿轮机构由三个塔形齿轮,三根塔形齿轮轴中间齿轮、前塔形齿轮机构架组成,后差动装置由中心太阳齿轮、三个行星齿轮和三根行星齿轮轴和、固定板组成,该常合齿轮无级变速器能自动随着阻力大小的变化,而改变传动比,由于是常合齿轮结构,传递功率大,磨损小,使用受命长,可应用于各种机动车中,尤其大型机动车中,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无级变速器,尤其是一种常合齿轮无级变速器。技术背景目前使用的无级变速器有两类, 一是液压式偶合器式无级变速器,加工精 度要求较高,制造成本高,液压油易泄漏,二是摩擦片式无级变速器受摩擦面 积限制,易打滑,不能传递较大的动力,故障多,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常合齿轮无级变速器, 该常合齿轮无级变速器不仅具有常规变速器的扭矩传递功能,而且能自动随着 阻力的大小改变传动比。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外壳、前差动装置、 后差动装置、塔形齿轮机构、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出轴组成,外壳由壳体和封 闭板组成,壳体为圆桶状,左底中心有一轴承孔,动力输入轴轴孔,且有键槽, 右侧为开口,封闭板为一圆盘,中心有轴承孔,动力输入轴孔,圆周均布相同 的三个齿轮轴孔,靠近边沿圆周均布与光孔相同的三个光孔,封闭板与壳体开 口部分配合,相同的三个螺栓与相同的三个光孔和壳体上的丝孔配合固定,壳 体内径有齿圈,动力输出轴为一台阶轴,有与键槽相同的三个键槽,动力输出 端有花键,前差动装置由三个行星齿轮、三根行星齿轮轴、太阳齿轮、前差动 装置轴架、过渡齿轮组成,前差动装置轴架为一圆盘,中心有动力输出轴轴孔,圆周均布有三个行星齿轮轴孔,动力输出轴轴孔与轴承外环配合,轴承内环与 动力输出轴外径配合,太阳齿轮中心孔与动力输出轴外径键配合,卡簧与动力 输出轴外径环槽配合卡固,三个行星齿轮与太阳齿轮和壳体上的齿圈啮合,过 渡齿轮大径部分为一圆盘,且有与光孔相同的三个光孔,小径部分为一齿轮, 中心孔与动力输出轴外径配合,三根行星齿轮轴与三个行星齿轮中心孔、前差 动装置轴架上均布的与行星齿轮轴孔相同的三个行星齿轮轴孔和过渡齿轮大径 部分均布的与相同的三个光孔配合,相同的三个螺母与三根行星齿轮轴配合固 定,塔形齿轮机构由三个塔形齿轮,三根塔形齿轮轴中间齿轮、前塔形齿轮机 构架组成,三个塔形齿轮结构相同, 一个为例,塔形齿轮剖面为工字状,大径 部分圆周有轮齿,小径部分圆周有轮齿,且中心有轴孔,中间齿轮内径与动力 输出轴外径轴键配合,前塔形齿轮机构架为一圆盘,中心有光孔,均布有孔相 同的三个光孔,后塔形齿轮机构架为钵状,钵底部中心有轴孔,均布与相同的 三个轴孔,开口部分有齿圈,后塔形齿轮机构架中心轴孔与轴承外环配合,轴 承内环与动力输出轴外径配合,三个塔形齿轮轴分别与相同的三个塔形齿轮的 中心孔、前塔形齿轮机构架上的三个轴孔和后塔形齿轮机构架上的相同的三个 轴孔配合,相同的三个螺母与三个塔形齿轮轴螺纹配合固定,相同的三个塔形 齿轮上的轮齿与中心齿轮和过渡齿轮上的小径部分轮齿啮合,动力输出轴两端 外径与两口轴承内环配合,两口轴承外环分别与壳体上的轴承孔和封闭板上的 轴承孔配合,动力输入轴与壳体中心孔轴键配合,后差动装置由中心太阳齿轮、 三个行星齿轮和三根行星齿轮轴和、固定板组成,中心太阳齿轮中心孔与动力 输出轴外径键配合,三个行星齿轮中心孔与三根行星齿轮轴外径配合,且与中 心太阳齿轮和后塔形齿轮机构架上的齿圈啮合,固定板为一圆盘,中心有光孔,均布有与光孔相同的三个光孔,中心光孔与动力输出轴外径配合,与光孔相同 的三个光孔与三根行星齿轮轴和配合,三根行星齿轮轴和螺纹部分与封闭板上 的三个光孔配合,螺母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常合齿轮无级变速器能自动随着阻力大小的变 化,而改变传动比,由于是常合齿轮结构,传递功率大,磨损小,使用受命长, 可应用于各种机动车中,尤其大型机动车中,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2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A-A剖视右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B-B剖视右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C-C剖视右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D-D剖视右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外壳主视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6的的外壳俯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前差动装置轴架主视图,图9是本发朋图8的前差动装置轴架俯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过渡齿轮主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图10的过渡齿轮俯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塔形齿轮主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图12的塔形齿轮俯视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前塔形齿轮机构架主视图, 图15是本专利技术图14的前塔形齿轮机构架俯视图, 图16是本专利技术后塔形齿轮机构架主视图, 图17是本专利技术图16的后塔形齿轮机构架俯视图, 图18是本专利技术后差动装置架主视图, 图19是本专利技术图18的后差动装置架俯视图, 图20是本专利技术外壳封闭板主视图, 图21是本专利技术图20的外壳封闭板仰视图, 图22是本专利技术动力输出轴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参照图1,它是由外壳、前差动装置、后差动装 置、塔形齿轮机构、动力输入轴19、动力输出轴6组成,参照图1、图6、图7、 图20、图21,外壳由壳体1和封闭板2组成,壳体l为圆桶状,左底中心有一 轴承孔29,动力输入轴轴孔34,且有键槽,右侧为开口,封闭板2为一圆盘, 中心有轴承孔12,动力输入轴孔52,圆周均布与齿轮轴孔51相同的三个齿轮 轴孔,靠近边沿圆周均布与光孔50相同的三个光孔,封闭板2与壳体1开口部 分配合,相同的三个螺栓与光孔50相同的三个光孔和壳体1上的丝孔配合固定, 壳体1内径有齿圈33,参照图l,图22,动力输出轴6为一台阶轴,有与键槽 53相同的三个键槽,动力输出端有花键,参照图l、图2,图10、图ll,前差 动装置由三个行星齿轮21、 16、 25,三根行星齿轮轴20、 14、 26,太阳齿轮18、前差动装置轴架17、过渡齿轮15组成,前差动装置轴架17为一圆盘, 中心有动力输出轴轴孔35,圆周均布有三个行星齿轮轴孔,动力输出轴轴孔35 与轴承外环配合,轴承内环与动力输出轴6外径配合,太阳齿轮18中心孔与动 力输出轴6外径键配合,卡簧54与动力输出轴6外径环槽配合卡固,三个行星 齿轮21、 16、 25与太阳齿轮18和壳体1上的齿圈33啮合,参照图1、图10、 图ll,过渡齿轮15大径部分为一圆盘,且有与光孔39相同的三个光孔,小径 部分为一齿轮38,中心孔37与动力输出轴6外径配合,三根行星齿轮轴20、 14、 26与三个行星齿轮21、 16、 25中心孔、前差动装置轴架17上均布的与行 星齿轮轴孔36相同的三个行星齿轮轴孔和过渡齿轮15大径部分均布的与光孔 39相同的三个光孔配合,相同的三个螺母与三根行星齿轮轴20、 14、 26配合固 定,参照吐1、图4、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塔形齿轮机构 由三个塔形齿轮12、 23、 27,三根塔形齿轮轴ll、 22、 30、中间齿轮7、前塔 形齿轮机构架13组成,参照图12、图13,三个塔形齿轮结构相同, 一个为例, 塔形齿轮剖面为工字状,大径部分圆周有轮齿40,小径部分圆周有轮齿41,且 中心有轴孔42,中间齿轮7内径与动力输出轴6外径轴键配合,前塔形齿轮机 构架13为一圆盘,中心有光孔44,均布有与轴孔43相同的三个光孔,后塔形 齿轮机构架IO为钵状,钵底部中心有轴孔47,均布与轴孔46相同的三个光孔, 开口部分有齿圈45,后塔形齿轮机构架10中心轴孔47与轴承外环配合,轴承 内环与动力输出轴6外径配合,三个塔形齿轮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常合齿轮无级变速器涉及一种机动车无级变速器,尤其是一种常合齿轮无级变速器,它是由外壳、前差动装置、后差动装置、塔形齿轮机构、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出轴组成,其特征是,壳体为圆桶状,左底中心有一轴承孔,动力输入轴轴孔,且有键槽,右侧为开口,封闭板为一圆盘,中心有轴承孔,动力输入轴孔,圆周均布相同的三个齿轮轴孔,靠近边沿圆周均布与光孔相同的三个光孔,封闭板与壳体开口部分配合,相同的三个螺栓与相同的三个光孔和壳体上的丝孔配合固定,壳体内径有齿圈,动力输出轴为一台阶轴,有与键槽相同的三个键槽,动力输出端有花键,前差动装置轴架为一圆盘,中心有动力输出轴轴孔,圆周均布有三个行星齿轮轴孔,动力输出轴轴孔与轴承外环配合,轴承内环与动力输出轴外径配合,太阳齿轮中心孔与动力输出轴外径键配合,卡簧与动力输出轴外径环槽配合卡固,三个行星齿轮与太阳齿轮和壳体上的齿圈啮合,过渡齿轮大径部分为一圆盘,且有与光孔相同的三个光孔,小径部分为一齿轮,中心孔与动力输出轴外径配合,三根行星齿轮轴与三个行星齿轮中心孔、前差动装置轴架上均布的与行星齿轮轴孔相同的三个行星齿轮轴孔和过渡齿轮大径部分均布的与相同的三个光孔配合,相同的三个螺母与三根行星齿轮轴配合固定,塔形齿轮剖面为工字状,大径部分圆周有轮齿,小径部分圆周有轮齿,且中心有轴孔,中间齿轮内径与动力输出轴外径轴键配合,前塔形齿轮机构架为一圆盘,中心有光孔,均布有三个光孔,后塔形齿轮机构架为钵状,钵底部中心有轴孔,均布相同的三个轴孔,开口部分有齿圈,后塔形齿轮机构架中心轴孔与轴承外环配合,轴承内环与动力输出轴外径配合,三个塔形齿轮轴分别与相同的三个塔形齿轮的中心孔、前塔形齿轮机构架上的三个轴孔和后塔形齿轮机构架上的相同的三个轴孔配合,相同的三个螺母与三个塔形齿轮轴螺纹配合固定,相同的三个塔形齿轮上的轮齿与中心齿轮和过渡齿轮上的小径部分轮齿啮合,动力输出轴两端外径与两口轴承内环配合,两口轴承外环分别与壳体上的轴承孔和封闭板上的轴承孔配合,动力输入轴与壳体中心孔轴键配合,后差动装置中心太阳齿轮中心孔与动力输出轴外径键配合,三个行星齿轮中心孔与三根行星齿轮轴外径配合,且与中心太阳齿轮和后塔形齿轮机构架上的齿圈啮合,固定板为一圆盘,中心有光孔,均布有与光孔相同的三个光孔,中心光孔与动力输出轴外径配合,与光孔相同的三个光孔与三根行星齿轮轴和配合,三根行星齿轮轴和螺纹部分与封闭板上的三个光孔配合,螺母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民
申请(专利权)人:李万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