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路面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146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路面修复结构,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基层、垫层和面层,在基层、垫层和面层之间贯穿设置有若干连接杆,在基层、垫层和面层内均设置有加强网,所述加强网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各层的材料可以为水泥混凝土、沥青等,层与层之间贯穿设置有若干连接杆,各层内设置有加强网,加强网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各层材料自身凝固从而使加强网固定。由于水泥混凝土的脆性大,反复挤压容易崩坏,加强网的设置加强了各层自身的韧性,从而提高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并且加强网与连接杆固定设置,可以提高各层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少出现层与层之间相互脱开的情况,进一步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A Road Pavement Repai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路面修复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建设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路面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升级及路网路况等密切相关,我国公路运输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现有的国内外汽车公路,道路一般为沥青路面,然而,对于城市道路中的特定区域,由于各种原因,沥青路面容易出现局部破坏,例如公交站点,红路灯路口,道路洒水车取水点等使用频率较高、车辆荷载较大的地点,沥青路面在车轮反复碾压,频繁的刹车与启动作用下,道路极易损坏。常规的修复方法是挖出破坏的路面并用新的沥青替换,但由于沥青路面本身强度较低,并且新铺的路面与旧的路面之间产生结构,连接强度不够,新替换的路面很快又产生了破坏。因此需要一种耐久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的道路路面修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路面修复结构,具有提高各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各层的韧性,进而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路面修复结构,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基层、垫层和面层,在基层、垫层和面层之间贯穿设置有若干连接杆,在基层、垫层和面层内均设置有加强网,所述加强网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各层的材料可以为水泥混凝土、沥青等,层与层之间贯穿设置有若干连接杆,各层内设置有加强网,加强网可以采用碳素钢等韧性大的材料,加强网与连接杆直接固定连接,可以通过焊接或是连接件连接,也可以通过各层材料自身凝固从而使加强网固定。由于水泥混凝土的脆性大,反复挤压容易崩坏,加强网的设置加强了各层自身的韧性,从而提高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并且加强网与连接杆固定设置,可以提高各层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少出现层与层之间相互脱开的情况,进一步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杆由若干直杆单元沿长度方向组合而成,所述直杆单元下端设置有直径小于直杆单元的螺纹柱,所述直杆单元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柱配合的第一螺纹孔。通过上述设置,连接杆由若干直杆单元沿长度方向组合而成,相邻的的直杆单元之间通过上方的直杆单元的螺纹柱和下方的直杆单元的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实现连接杆的长度可调节,可以有更强的适应性,使连接杆可以适应不同厚度路面的修复需要,并且直杆单元直接通过螺纹连接可以方便组装,简单快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杆上滑动连接有压紧片。通过上述设置,因为连接杆穿过加强网,并将加强网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但在铺设加强网的时候,因为要将加强网铺设在各层铺路层之间,所以在未固定加强网的时候,先通过压紧片将加强网下压到合适位置,再将加强网与连接杆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方便调节加强网的功能,每根连接杆上滑动连接有若干压紧片,压紧片压紧其下方的加强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上套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压紧片上端面抵接。通过上述设置,连接杆上套接有螺母,连接杆上开有外螺纹,螺母与连接杆螺纹连接,螺母沿连接杆作直线运动,螺母与压紧片上端面抵接,通过向下拧紧螺母,对压紧片施加向下的力,从而通过压紧片将加强网下压,方便调整加强网的位置,或者将加强网压如未凝固的路面修复材料中,从而通过修复材料凝固将加强网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加强网设置有若干网眼,所述压紧片直径大于所述网眼口径。通过上述设置,加强网均布有若干矩形的网眼,因为加强网设置在各层内,所以层结构中未凝固的材料可以通过网眼流通,避免加强网对层结构产生隔断,降低层结构的连接性。设置压紧片直径大于网眼直径,从而可以通过压紧片下压抵接加强网,对加强网施加向下的力,从而调节加强网的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杆底部设置有插入件。通过上述设置,连接杆底部设置有圆锥状的插入件,因为连接杆需要插入基层中并对连接杆进行固定,保持连接杆的竖直状态,并且支撑加强网,设置插入件能使连接杆更容易插入基层中,可以使连接杆更稳固,有利于提高该路面修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并且方便使用者插入基层,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插入件设置有倒刺。通过上述设置,插入件外侧设置有倒刺,可以加强插入件与基层的固定连接,使插入件不容易拔出、倾倒,从而加强了连接杆的稳定性,进而加强了该路面修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插入件上端面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柱配合的第二螺纹孔。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在插入件上端面设置与螺纹柱配合的第二螺纹孔,实现插入件的可拆卸连接,从而使直杆单元和插入件可以各自批量生产,并且通过螺纹连接方便在施工现场现场安装,简单快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基层为泥土层,所述垫层包括从下至上的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第二水泥稳定碎石层,所述面层由两层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组成,两层所述细粒式沥青混泥土层之间设置有乳化沥青粘层油。通过上述设置,道路一般铺设在泥土层上,垫层的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采用4%比例的水泥浓度,第二水泥稳定碎石层采用5%比例的水泥浓度,通过采用水泥碎石层可以保证修复结构的强度,因为水泥的脆性大,采用双层不同水泥浓度的水泥稳定碎石层,可以在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层一定厚度的情况下,降低单层水泥的厚度,从而使水泥层不容易断裂,保证修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面层采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可以增强该路面修复结构的表层耐磨性,分为两层并在中间喷洒有乳化沥青粘层油,可以避免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厚度过大容易开裂,从而延长该路面修复结构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连接杆和加强网的配合在竖直方向上对层与层之间的相对位移进行限制,从而提高层与层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少出现层与层之间相互脱开的情况;在各层内设置韧性材料制成的加强网,可以提高该道路修复结构的韧性,从而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2.通过在连接杆上设置外螺纹,并在连接杆上滑动连接有压紧片和与连接杆螺纹连接的螺母,压紧片直径大于加强网的网眼直径,压紧片下端面能与加强网抵接,通过螺母压紧压紧片,进而压紧加强网,可以对加强网的位置进行调节,并且减少加强网在未凝固的水泥混凝土或沥青中浮动。3.连接杆底部设置有带倒刺的插入件,可以方便使用者将连接杆插入基层的泥土层中,并且提高了连接杆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该路面修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连接杆和加强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的发大图。附图标记:1、基层;2、垫层;21、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22、第二水泥稳定碎石层;3、面层;4、连接杆;41、直杆单元;411、螺纹柱;412、第一螺纹孔;5、加强网;51、网眼;6、压紧片;7、螺母;8、插入件;81、倒刺;82、第二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道路路面修复结构,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基层1、垫层2和面层3,其中基层1为泥土层。垫层2从下至上包括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21、第二水泥稳定碎石层22,其中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21中水泥浓度为4%,第二水泥稳定碎石层22中水泥浓度为5%。面层3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其中浇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时分两次浇注,在两层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之间喷涂有乳化沥青粘层油。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路面修复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基层(1)、垫层(2)和面层(3),在基层(1)、垫层(2)和面层(3)之间贯穿设置有若干连接杆(4),在基层(1)、垫层(2)和面层(3)内均设置有加强网(5),所述加强网(5)与所述连接杆(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上滑动连接有压紧片(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路面修复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基层(1)、垫层(2)和面层(3),在基层(1)、垫层(2)和面层(3)之间贯穿设置有若干连接杆(4),在基层(1)、垫层(2)和面层(3)内均设置有加强网(5),所述加强网(5)与所述连接杆(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上滑动连接有压紧片(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路面修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4)由若干直杆单元(41)沿长度方向组合而成,所述直杆单元(41)下端设置有直径小于直杆单元(41)的螺纹柱(411),所述直杆单元(41)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柱(411)配合的第一螺纹孔(4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路面修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4)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4)上套接有螺母(7),所述螺母(7)与所述压紧片(6)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木顺邱元庆吴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兴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