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张紧装置及皮带更换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3563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皮带张紧装置(40)中,张紧臂(43)上设置有可与摆动操作用的工具(W)卡合的工具卡合部(43e),张紧臂(43)中的相对于支承盒(41)的主体部(40a)位于上方的部位(43c)上设置有具有可从上方接受张紧臂(43)固定用的棒状夹具(B)的贯穿孔(43h)的夹具保持部(43i),且支承盒(41)中的位于夹具保持部(43i)下方的面上设置有可被插入张紧臂(43)的贯穿孔(43h)中的棒状夹具(B)的先端所抵接的抵接面部(41c),该抵接面部(41c)上,为能够限制由压靠机构(46)压靠的张紧臂(43)向皮带(30)侧位移,设置有可卡止上述棒状夹具(B)的卡止台阶部(41d、41e)。由此,只需一个人,并且无需拆下发动机的周边部件等,即可以高效地进行皮带更换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抑制发动机皮带的弯曲变位的皮带张紧装置、以及皮带更换方法。
技术介绍
发动机上安装有例如交流发电机、水泵、空调压缩机等辅助机构。从这些装置中伸出 有与曲轴平行的轴,这些轴的一端分别安装有带轮。这些带轮上绕挂有皮带,通过曲轴, 上述的各轴被转动驱动。皮带转动时,该皮带的松驰侧会发生弯曲变位。因此,发动机上设置有用于抑制这样 的弯曲变位的皮带张紧装置。例如,该皮带张紧装置包括安装于发动机主体的端面上的 支承部件(固定部件);介由与发动机输出轴平行的轴,可摆动地支撑于上述支承部件上 的张紧臂;介由与发动机输出轴平行的轴,可转动地支撑于上述张紧臂自由端侧的带轮; 介于上述支承部件与张紧臂之间,将上述张紧臂压靠向使上述带轮压接皮带的方向的压靠 机构。这样的结构的皮带张紧装置中,为了将皮带架设于上述各带轮之间,需要使张紧臂上 的带轮向反压靠方向退让,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9 — 177911号中,公开了如下一种皮带 张紧装置,即,为了改善组装车辆时的皮带安装的作业性,在支承部件及张紧臂上分别设 置有小孔,通过将限位销沿着与上述各轴平行的方向插入这些小孔中,可以将张紧臂固定 于向反压靠方向避让的位置。另外,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6 — 250286号中,公开了如下一种皮带张紧装置,艮P, 在张紧臂的发动机主体相反侧的面上设置可以卡止杆状的工具的多个突起,在杆状的工具 卡止于该突起的状态下,向反压靠方向摆动杆状的皮带更换夹具,从而可使张紧臂向反压 靠方向避让。然而,上述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9-177911号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限位销沿着与 上述各轴平行的方向插入,而组装好的车辆中发动机端面的前方设置有各种装置,因此, 在车辆组装好后向上述插入孔中插入限位销的作业会因该限位销与这些装置发生干涉而变得困难。S卩,在定期维护等作业中更换皮带等时,必须拆下周边的装置,或拆下发动机 本身,因此更换皮带所伴随的作业量很大。另一方面,上述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6—250286号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不存在在 使用皮带更换夹具摆动皮带张紧装置时保持该皮带更换夹具的机构,因此在皮带更换作业 中需要两人,即操作皮带更换夹具的人和更换皮带的人。即, 一个人无法完成皮带更换作 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高效地进行皮带更换作业的皮带张紧装置及皮带更 换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皮带张紧装置包括,安装于发动机主体的端面的支承盒; 介由与发动机输出轴平行的轴,可摆动地支撑于上述支承盒的张紧臂;介由与发动机输出 轴平行的轴,可转动地支撑于上述张紧臂的自由端侧的带轮;将上述张紧臂压靠向使该带 轮压接皮带的方向的压靠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张紧臂上,设置有可与用于摆动操作张 紧臂的工具卡合的工具卡合部,并且,该张紧臂中的相对于上述支承盒的主体部位于上方的部位上,设置有具有贯穿孔的夹具保持部,该贯穿孔可从上方接受用于固定上述张紧臂 的棒状夹具,且上述支承盒中的位于上述夹具保持部下方的面上,设置有可被插入上述张 紧臂的贯穿孔中的棒状夹具的先端所抵接的抵接面部,并且,该抵接面部上,为能够限制 由上述压靠机构压靠的上述张紧臂向皮带侧位移,设置有可卡止上述棒状夹具的卡止台阶 部。 '采用本专利技术,皮带更换作业如下述那样进行。即,将张紧臂固定用的棒状夹具从上方 插入张紧臂的夹具保持部的贯穿孔中,使其抵接于上述支承盒的抵接面部。然后,将摆动 操作用的工具卡合于张紧臂的工具卡合部,在该状态下摆动该工具。于是,上述棒状夹具 在摆动过程中在其自重作用下发生位移,从而卡止于张紧装置的支承盒的卡止台阶部。其 结果,例如即使拆下上述摆动操作用的工具,仍可限制上述张紧臂在压靠机构作用下向皮 带侧的位移。因此,作业者可继续进行皮带更换作业。即,伴随皮带更换所发生的一系列 作业可由一名作业者来进行。另外,夹具保持部上形成有可从上方插入张紧臂固定用的棒状夹具的贯穿孔。'因此, 棒状夹具的安装及拆卸作业可从上方进行,因此,即使发动机端面前方设置有各种装置, 也无需将它们拆下。200810210084.6说明书第3/9页另外,只需在支承盒以及张紧臂上形成卡止台阶部以及工具卡合部、夹具保持部等即 可,换言之,不必在皮带张紧装置本身上设置用于阻止摆动的复杂机构等,因此,该张紧 装置的成本不会增加。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工具卡合部,设置于上述张紧臂中的相对于上述支承 盒的主体部位于上方的部位上。由此,摆动操作用的工具的安装及拆卸作业也可从上方进行,而且该作业可以与上述 棒状夹具的插拔作业连贯地进行,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皮带更换作业的效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卡止台阶部,沿张紧臂的摆动方向连续设置有两个。由此,可在摆动操作用的工具的摆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卡止台阶部临时保持张紧臂, 在该状态下进行工具的换位。因此,即使在工具的操作空间狭小的情况下,也可大幅度地 摆动张紧臂。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用于摆动操作上述张紧臂的工具为扳手,上述工具卡合部, 是向发动机主体相反侧突出设置、可与上述扳手的先端部卡合的扳手卡合用突出部,该扳 手卡合用突出部,相对于上述张紧臂的发动机主体相反侧的面,凹入设置。 由此,在操作扳手时可避免扳手与发动机室内的其他装置发生干涉。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工具卡合部及夹具保持部设置于上述张紧臂的上端部。由此,在使上述摆动操作用的工具卡合于张紧臂的工具卡合部,且从上方将上述棒状 夹具插入张紧臂的夹具保持部中时,到达工具卡合部及夹具保持部的距离縮短,从而使卡合及插入作业容易进行。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上述发动机主体横向设置于车辆的发动机室内,并且介由 靠近该发动机主体的端面的车身侧装配部件支撑于车身,上述皮带张紧装置设置于上述发 动机主体的端面与车身侧装配部件之间。由此,虽然张紧臂的操作空间变得狭小,但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将发挥特别显 著的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皮带更换方法,是从设置有皮带张紧装置的发动机上更换上述皮带的 方法,上述皮带张紧装置包括,安装于发动机主体的端面的支承盒;介由与发动机输出车由 平行的轴,可摆动地支撑于上述支承盒的张紧臂;介由与发动机输出轴平行的轴,可转云力 地支撑于上述张紧臂的自由端侧的带轮;将上述张紧臂压靠向使上述带轮压接皮带的方向 的压靠机构,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用于固定上述张紧臂的棒状夹具,插入在上述 张紧臂中的相对于上述支承盒的主体部位于上方的部位上所形成的夹具保持部的贯穿孔 中,使上述棒状夹具的先端抵接于位于上述夹具保持部下方的上述支承盒的抵接面部的歩 骤;使用于摆动操作上述张紧臂的工具卡合于上述张紧臂上形成的工具卡合部的步骤;在 进行上述两步骤后,使上述张紧臂摆动操作用的工具克服上述压靠机构的压靠力作摆动, 以使上述棒状夹具卡止于上述抵接面部上形成的卡止台阶部,从而限制由上述压靠机构压 靠的上述张紧臂向皮带侧位移的步骤。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皮带更换方法,也可获得与在上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说明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技术方案与作用效果,将在下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加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动机的正视图。 图2是发动机的前端面周边的从稍斜上方所看到的图。 图3是皮带张紧装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带张紧装置,包括,安装于发动机主体的端面的支承盒;介由与发动机输出轴平行的轴,可摆动地支撑于所述支承盒的张紧臂;介由与发动机输出轴平行的轴,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张紧臂的自由端侧的带轮;将所述张紧臂压靠向使所述带轮压接皮带的方向的压靠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紧臂上,设置有可与用于摆动操作张紧臂的工具卡合的工具卡合部,并且,所述张紧臂中的相对于所述支承盒的主体部位于上方的部位上,设置有具有贯穿孔的夹具保持部,所述贯穿孔可从上方接受用于固定所述张紧臂的棒状夹具, 且所述支承盒中的位于所述夹具保持部下方的面上,设置有可被插入所述张紧臂的贯穿孔中的棒状夹具的先端所抵接的抵接面部,并且,该抵接面部上,为能够限制由所述压靠机构压靠的所述张紧臂向皮带侧位移,设置有可卡止所述棒状夹具的卡止台阶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本知实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