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形砌块制备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砌块制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齿形砌块制备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也同时快速发展,中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1/3以上,如果不及时处理和利用,必将给社会、环境和资源带来不利影响。将建筑垃圾以及制造废料重复循环利用,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兴起,模块化墙体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成型结构的预制砌块在建筑墙体的快速堆砌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具有齿形结构的新型建筑砌块,能够实现砌块之间的互锁,方便定位,混凝土使用量减少,施工效率显著提高。但是,对于现有的大多数砌块制备工艺来说,其制备原料仍然以砂石、水泥等材料为主要原料,从而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而且这些材料的制备也需要消耗能源,不利于材料的可持续循环利用。而且,现有的砌块制备工艺中,一般都是将全部的原材料直接混合搅拌后开始制作成品,从而会导致制备的砌块中易出现砂眼,影响砌块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齿形砌块制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形砌块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将粗研磨后的再生混凝土、粉煤灰和黏土按照预设的重量百分比混合并形成混合料;S2,将混合料细研磨后与水按照预设的重量百分比混合后注入制砖设备中形成砖条并分段成砌块;S3,将砌块采用齿形模具压制成型后依次进行养护、烧结和烘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形砌块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将粗研磨后的再生混凝土、粉煤灰和黏土按照预设的重量百分比混合并形成混合料;S2,将混合料细研磨后与水按照预设的重量百分比混合后注入制砖设备中形成砖条并分段成砌块;S3,将砌块采用齿形模具压制成型后依次进行养护、烧结和烘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形砌块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混凝土、粉煤灰和黏土之间预设的重量百分比为:再生混凝土50%~60%,粉煤灰22%~28%,黏土18%~2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形砌块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料与水之间预设的重量百分比为:混合料75%~85%,水15%~25%。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齿形砌块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之前还包括:将再生混凝土、粉煤灰和黏土的原材料分别进行杂质筛分。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齿形砌块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的养护包括:向养护车间内通入35℃~45℃的暖风,同时进行抽湿,抽湿时间为1~3天。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齿形砌块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的烧结包括:向烧结窑中通入天然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小磊,戚承志,张凯猛,李晓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