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霉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制备生物炭吸附材料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3154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霉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制备生物炭吸附材料的装置,该装置由混凝/絮凝反应罐、输送泵、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微孔过滤隔板、液体收集池、活化釜、活化液回收池和各种阀门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固液分离过滤与炭化反应装置合为一体组成一体化装置,装置紧凑,占地面积小,处理工艺简单,处理流程和处理时间大大缩短,使得装置废水减量,既能够实现红霉素菌渣的无害化处理,又实现菌渣固废的资源化利用。

A device for preparation of biochar adsorbent material by harmless treatment of erythromycin resid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霉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制备生物炭吸附材料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红霉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制备生物炭吸附材料的装置,属于三废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领域。
技术介绍
我国是红霉素生产大国,年生产能力超过1万吨,实际年产量超过6000吨。生产1吨红霉素约产生10吨废菌渣,每年产生的废菌渣总量约200万吨。现有处理工艺流程长、工艺复杂、处理成本高昂,完成一个完整的处理流程往往需要超过20天。在处理过程中往往散发恶臭,严重污染环境。菌渣虽然是粮食做的发酵基质,但因其中含有红霉素残留,属危废,我国已禁止将其用于施肥和牲畜饲料,必须要破坏残余的红霉素效价,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方可外排或外送。此外,膜浆即菌渣废水因COD,BOD、氨氮过高,不能直接进入生化(好氧、厌氧)处理系统,需要用清水稀释6倍左右才能进入生化系统,导致废水量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霉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制备生物炭吸附材料的装置,本技术使废水减量,处理工艺简单易行、处理流程和处理时间大大缩短,既实现了红霉素菌渣的无害化处理,又实现了菌渣固废的资源化利用。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红霉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制备生物炭吸附材料的装置,由混凝/絮凝反应罐、输送泵、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微孔过滤隔板、液体收集池、活化釜、活化液回收池和各种阀门构成。其中,混凝/絮凝反应罐出口与输送泵进口连接,输送泵出口与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进口连接,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出口与活化釜进口连接,活化釜出口与活化液回收池进口连接,所述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下方设有液体收集池,液体收集池与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成为一体,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与液体收集池之间设有金属微孔过滤隔板,金属微孔过滤隔板倾斜设置且与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釜体成100-1300角;所述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配置有内冷却盘。所述混凝/絮凝反应罐、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活化釜的顶部排气口装有由废气吸收器-膜呼吸器组合而成的臭味异味处理器,用以防止臭味异味气体散发。所述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为碳钢釜体,内壁采用全效耐高温防腐涂料处理。所述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出口与活化釜进口之间的连接管道的内径≥100mm。本技术的特点在于固液分离过滤与炭化反应装置合为一体组成一体化装置,装置紧凑,占地面积小,处理工艺简单,处理流程和处理时间大大缩短,使得装置废水减量,既能够实现红霉素菌渣的无害化处理,又实现菌渣固废的资源化利用。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红霉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制备生物炭吸附材料的装置示意图。附图1中各编号所代表的意义为:1、混凝/絮凝反应罐;2、输送泵;3、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4、金属微孔过滤隔板;5、液体收集池;6、活化反应釜;7、活化液回收池;8、膜呼吸器-废气吸收器;9-16、阀门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一种红霉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制备生物炭吸附材料的装置,由混凝/絮凝反应罐1、输送泵2、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3、微孔过滤隔板4、液体收集池5、活化釜6、活化液回收池7和各种阀门9-16构成。其中,混凝/絮凝反应罐1出口与输送泵2进口链接,输送泵2出口与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3进口连接,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3出口与活化釜6进口连接,活化釜6出口与活化液回收池7进口连接。红霉素膜浆即菌渣废水是经微滤-超滤-纳滤集成膜技术对发酵液固液分离浓缩后的废弃物,含水率约为80-95%红霉素膜浆即菌渣废水,经混凝/絮凝反应罐1进行混凝/絮凝反应后,经输送泵2泵入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3,在釜内沉淀并经金属微孔过滤隔板4负压过滤,滤过的液体进入液体收集池5,液体收集池5经由阀门14可以连接真空泵或真空发生器形成负压以便提高过滤速率和效率,经金属微孔过滤隔板4负压过滤后留在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3的半固相(滤渣)为原膜浆废水体积的20-25%,即体积减小了4-5倍。对经金属微孔过滤隔板4负压过滤后留在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3的半固相(滤渣)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炭化处理,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3内升温至150-260℃,压力0.47-4.7MPa,并保温保压1.5-6.5小时;炭化反应完成后,内冷却盘通自来水以加速反应釜内冷却,使釜内温度降至95-120℃并且釜内压力降至0.1-0.2MPa后,打开阀门12利用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3内的余压使炭化后的物料进入活化釜6;预先制备的活化液经由阀门16进入活化釜6并在釜内保持静态和循环流动交替进行,使炭化后的物料得到活化;使用后的活化液由活化液回收池7回收再利用。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3中的金属微孔过滤隔板4可以正反向清洗和冲洗,正向冲洗时清洗水或配制的清洗液经由阀门15进入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3,经由阀门10流出,也可循环清洗;反向清洗时反冲洗水经阀门13进入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3,经阀门15流出,也可循环清洗;还可以正向、反向交替清洗。经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3炭化后的菌渣,其红霉素效价破坏率>96%,实现了无害化。经活化反应釜活化后的生物碳材料吸附性能良好,可用于后续的废水处理或其他领域,实现资源化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霉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制备生物炭吸附材料的装置,由混凝/絮凝反应罐、输送泵、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微孔过滤隔板、液体收集池、活化釜、活化液回收池和各种阀门构成;其中,混凝/絮凝反应罐出口与输送泵进口连接,输送泵出口与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进口连接,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出口与活化釜进口连接,活化釜出口与活化液回收池进口连接,所述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下方设有液体收集池,液体收集池与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成为一体,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与液体收集池之间设有金属微孔过滤隔板,金属微孔过滤隔板倾斜设置且与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釜体成100‑130°角;所述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配置有内冷却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霉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制备生物炭吸附材料的装置,由混凝/絮凝反应罐、输送泵、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微孔过滤隔板、液体收集池、活化釜、活化液回收池和各种阀门构成;其中,混凝/絮凝反应罐出口与输送泵进口连接,输送泵出口与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进口连接,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出口与活化釜进口连接,活化釜出口与活化液回收池进口连接,所述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下方设有液体收集池,液体收集池与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成为一体,过滤-炭化反应一体釜与液体收集池之间设有金属微孔过滤隔板,金属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惠琳张瑞孙培华刘晓燕杨晓丽张秉钧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宝塔石化煤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