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倪承明专利>正文

一种柔性屏终端折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2333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屏终端折叠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的边设有与第一壳体活动卡接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底部设有通过一组第一阻尼器连接的第一支撑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对的边设有与第二壳体活动卡接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底部设有通过第二阻尼器连接的第三支撑体,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设有第二支撑体,第二支撑体设有2个平行的并与第一支架垂直的空槽,空槽内分别设有穿过空槽的波浪形弹片,第一支架与第一壳体卡合部的暴露面上设有第一盖板,第二支架与第二壳体卡合部的暴露面上设有第二盖板。这种折叠组件,可以使柔性屏弯折过程平整,还可外折和部分内折,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A Flexible Screen Terminal Folding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屏终端折叠组件
本技术涉及终端设备
,具体是一种柔性屏终端折叠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柔性屏技术日趋成熟,可折叠移动终端产品未来是一大趋势,如折叠手机、折叠平板、折叠电脑等产品都可能向可折叠发展,但是折叠终端产品除性能高以外还必须有较好的外观、适当的重量和体积及充足的续航时间,这样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由于柔性屏折叠终端设备和以往的翻盖式不同,它的屏幕跨越在折叠的位置,以往使用的翻盖和折叠结构无法使用,必须采用不同的折叠机构来实现。但是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机械联动机构来实现折叠比较复杂,并且有诸多缺点,如:占用终端设备内部空间太大,造成电池放置空间太小,设备体积厚度太大,不方便携带,展开屏幕折叠位置褶皱不平整,外折类产品只能外折不能扩展至内折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柔性屏终端折叠组件。这种折叠组件,可以使柔性屏弯折过程平整,还可外折和部分内折,而且结构简单。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屏终端折叠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的边设有与第一壳体活动卡接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底部设有通过一组第一阻尼器连接的第一支撑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对的边设有与第二壳体活动卡接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底部设有通过第二阻尼器连接的第三支撑体,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设有第二支撑体,第二支撑体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邻的边分别设有伸出第二支撑体的多组外端部呈弧形状的弹片,弹片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弹片的弧形端部分别伸入第一支架与第一壳体之间设有的一组第一间隙内和第二支架与第一壳体之间设有的一组第二间隙内,其中弹片的弧形端部分别顶住第一壳体内壁和第二壳体内壁,第二支撑体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三支撑体通过第二支撑体底部的凸起铰接,第二支撑体设有2个平行的并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垂直的空槽,空槽内分别设有穿过空槽的波浪形弹片,波浪形弹片两端分别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内可滑动,第一支架与第一壳体卡合部的暴露面上设有第一盖板,第二支架与第二壳体卡合部的暴露面上设有第二盖板,第一盖板与第一壳体固接,第二盖板与第二壳体固接,避免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滑动摩擦柔性屏。所述第二阻尼器与第一阻尼器规格、形状、数量相同,所述第一阻尼器的数量为至少2个,所述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的数量和规格根据实际放置空间、终端重量、终端尺寸综合情况确定,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材料为金属或金属结合塑料。第一支撑体与第三支撑体形状、规格相同。所述第一支撑体包括一组第一支撑骨架,相邻两个第一支撑骨架为铰链方式连接或聚丙烯柔性铰链方式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骨架为至少3条。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一组第二支撑骨架,弹片位于两外侧第二支撑骨架外壁,两外侧第二支撑骨架与弹片之间和相邻两个第二支撑骨架之间为聚丙烯柔性铰链方式连接,弹片朝内的一端与聚丙烯结合构成第二支撑体的安装部;所述第二支撑体底部的凸起位于中间的第二支撑骨架上,第二支撑体的凸起可起到连接第一支撑体和第三支撑体及带动第一支撑体和第三支撑体滑动的作用,也起到保持第二支撑体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三支撑体上下距离的作用。所述第二支撑骨架的数量为3条及以上奇数。所述弹片为至少2组,所述两外侧第二支撑骨架上相对的2个弹片为一组,弹片数量与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数量相匹配,弹片带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产生推力。所述波浪形弹片材料为弹性韧性较好,厚度适中的耐磨金属。波浪形弹片的高度等于第二支撑体空槽的高度,第二支撑体空槽的宽度等于波浪形弹片压平后的宽度,其中第二支撑体中部的第二支撑骨架与波浪形弹片固定,若干条第二支撑骨架组成的柔性屏支撑面在弯折过程中长度保持不变。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材料为金属薄片,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二支撑体形成一个统一高度的柔性屏承载面。这种折叠组件,可以使柔性屏弯折过程平整,还可外折和部分内折,而且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没有柔性屏的爆炸图;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与第一支架卡接和第二壳体与第二支架卡接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体和第三支撑体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体和第三支撑体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体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体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中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中波浪形弹片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中第一阻尼器的示意图;图12-a为实施例中折叠组件完全外折示意图;图12-b为实施例中折叠组件部分外折示意图;图12-c为实施例中折叠组件水平状态下示意图;图12-d为实施例中折叠组件内折示意图。图中,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一支撑体3-1.第一支撑骨架4.第二支撑体4-1.第二支撑骨架4-2.弹片4-3.空槽4-4.凸起5.第一支架5-1.第一间隙6.第二支架6-1.第二间隙7.第一阻尼器7-1.第二阻尼器8.波浪形弹片9.第一盖板10.第二盖板11.第三支撑体12.柔性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参照图1-图10,一种柔性屏终端折叠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相对的边设有与第一壳体1活动卡接的第一支架5,第一支架5在第一壳体1上的滑动范围小于0.5mm,第一支架5底部设有通过一组第一阻尼器7连接的第一支撑体3,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相对的边设有与第二壳体2活动卡接的第二支架6,第二支架6在第二壳体2上的滑动范围小于0.5mm,第二支架6底部设有通过第二阻尼器7-1连接的第三支撑体11,第一支架5与第二支架6之间设有第二支撑体4,第二支撑体4与第一支架5和第二支架6相邻的边分别设有伸出第二支撑体4的多组外端部呈弧形状的弹片4-2,弹片4-2分别与第一支架5和第二支架6连接,弹片4-2的弧形端部分别伸入第一支架5与第一壳体1之间设有的一组第一间隙5-1内和第二支架6与第一壳体2之间设有的一组第二间隙6-1内,其中弹片4-2的弧形端部分别顶住第一壳体1内壁和第二壳体2内壁,第二支撑体4与第一支撑体3和第三支撑体11通过第二支撑体4底部的凸起4-4铰接,第二支撑体设有2个平行的并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垂直的空槽4-3,空槽4-3内分别设有穿过空槽4-3的波浪形弹片8,波浪形弹片8两端分别在第一支架5与第二支架6内可滑动,第一支架5与第一壳体1卡合部的暴露面上设有第一盖板9,第二支架6与第二壳体2卡合部的暴露面上设有第二盖板10,第一盖板9与第一壳体1固接,第二盖板10与第二壳体2固接。所述第二阻尼器7-1与第一阻尼7器规格、形状、数量和安装位置对应相同,所述第一阻尼器7的数量为至少2个,本例为4个。如图11所示,第一阻尼器7包括呈U形弹片和呈L形金属片组成,呈U形弹片夹住L形金属片,使L形金属片穿过U形弹片进出滑动受到阻力。所述第一阻尼器7和第二阻尼器7-1还可采用其他结构的阻尼器代替。第一支撑体3与第三支撑体11形状、规格相同,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体3与第三支撑体11之间有齿咬合,使第一支撑体3与第三支撑体11运动相对同步。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屏终端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的边设有与第一壳体活动卡接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底部设有通过一组第一阻尼器连接的第一支撑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对的边设有与第二壳体活动卡接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底部设有通过第二阻尼器连接的第三支撑体,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设有第二支撑体,第二支撑体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邻的边分别设有伸出第二支撑体的多组外端部呈弧形状的弹片,弹片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弹片的弧形端部分别伸入第一支架与第一壳体之间设有的一组第一间隙内和第二支架与第一壳体之间设有的一组第二间隙内,其中弹片的弧形端部分别顶住第一壳体内壁和第二壳体内壁,第二支撑体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三支撑体通过第二支撑体底部的凸起铰接,第二支撑体设有2个平行的并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垂直的空槽,空槽内分别设有穿过空槽的波浪形弹片,波浪形弹片两端分别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内可滑动,第一支架与第一壳体卡合部的暴露面上设有第一盖板,第二支架与第二壳体卡合部的暴露面上设有第二盖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屏终端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的边设有与第一壳体活动卡接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底部设有通过一组第一阻尼器连接的第一支撑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对的边设有与第二壳体活动卡接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底部设有通过第二阻尼器连接的第三支撑体,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设有第二支撑体,第二支撑体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邻的边分别设有伸出第二支撑体的多组外端部呈弧形状的弹片,弹片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弹片的弧形端部分别伸入第一支架与第一壳体之间设有的一组第一间隙内和第二支架与第一壳体之间设有的一组第二间隙内,其中弹片的弧形端部分别顶住第一壳体内壁和第二壳体内壁,第二支撑体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三支撑体通过第二支撑体底部的凸起铰接,第二支撑体设有2个平行的并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垂直的空槽,空槽内分别设有穿过空槽的波浪形弹片,波浪形弹片两端分别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内可滑动,第一支架与第一壳体卡合部的暴露面上设有第一盖板,第二支架与第二壳体卡合部的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承明
申请(专利权)人:倪承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