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233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屏幕盖板和中框,在中框面向屏幕盖板的一面的边角位置处,设置有缓冲凹槽;屏幕盖板与中框贴合,且缓冲凹槽的位置与屏幕盖板的边角位置对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缓冲凹槽与屏幕盖板之间形成的厚度方向上的间隙,使屏幕盖板在受到外部冲击时能够在缓冲凹槽里有较大的变形,从而将冲击能量在更大的范围内吸收掉,避免屏幕盖板在冲击点处的过度能量冲击,有效降低损坏概率。

mobil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移动终端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的结构设计紧凑度越来越高,移动终端倾向于厚度更薄,屏占比更大。目前,参照图1,示出了移动终端的边角局部区域剖面图,移动终端包括:屏幕盖板1、中框2和胶水层3,其中,为了满足紧凑设计需求,屏幕盖板1通过胶水层3整体粘贴在中框2上。但是,目前方案中,屏幕盖板1的边角位置通过胶水层3直接与中框2接触,当移动终端外部跌落到地面或受到外部冲击时,冲击能量容易直接作用到屏幕盖板1的四个边角位置,使得屏幕盖板1的冲击点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移动终端外部跌落到地面或受到外部冲击时,冲击能量容易直接作用到屏幕盖板的四个边角位置,使得屏幕盖板的冲击点破裂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屏幕盖板和中框,在所述中框面向所述屏幕盖板的一面的边角位置处,设置有缓冲凹槽;所述屏幕盖板与所述中框贴合,且所述缓冲凹槽的位置与所述屏幕盖板的边角位置对齐。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屏幕盖板和中框,在中框面向屏幕盖板的一面的边角位置处,设置有缓冲凹槽;屏幕盖板与中框贴合,且缓冲凹槽的位置与屏幕盖板的边角位置对齐。本技术利用缓冲凹槽与屏幕盖板之间形成的厚度方向上的间隙,使屏幕盖板在受到外部冲击时能够在缓冲凹槽里有较大的变形,从而将冲击能量在更大的范围内吸收掉,避免屏幕盖板在冲击点处的过度能量冲击,有效降低损坏概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
技术介绍
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通过列举几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电脑、多媒体播放器、电子阅读器、可穿戴式设备等。参照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包括:屏幕盖板10和中框20,在中框20面向屏幕盖板10的一面的边角位置处,设置有缓冲凹槽B;屏幕盖板10与中框20贴合,且缓冲凹槽B的位置与屏幕盖板10的边角位置对齐。具体的,参照图3,其示出了一种中框的结构示意图,中框20是移动终端各个组件的承载框架,其一面与屏幕盖板10贴合,另一面可以与终端后壳贴合。在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中框20的结构完整度对移动终端的整体结构完整度影响较大,且根据实验得出,移动终端在收到外力冲击,如,高处坠落、磕碰等情况时,中框20的四个边角位置易受损坏。因此,缓冲凹槽B可以具有预设面积和深度,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在中框20的四个边角位置设置缓冲凹槽B,利用缓冲凹槽B与屏幕盖板10之间形成的厚度方向上的间隙,吸收外界冲击力,提供缓冲作用。具体的,参照图4,其示出了一种中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缓冲凹槽B设置在中框20的边角位置处,具有预设面积和深度。进一步的,参照图5,其示出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根据移动终端的多次冲击试验得出,区域C为移动终端屏幕盖板10损坏几率最大的区域,因此,通过在中框20的四个边角位置设置缓冲凹槽B,利用缓冲凹槽B与屏幕盖板10之间形成的厚度方向上的间隙,吸收了外界产生的冲击力,并为屏幕盖板10的边角位置提供了缓冲空间,使屏幕盖板10在受到外部冲击时能够在缓冲凹槽B里有较大的变形,从而将冲击能量在更大的范围内吸收掉,避免屏幕盖板10在冲击点处的过度能量冲击,有效降低损坏概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屏幕盖板和中框,在中框面向屏幕盖板的一面的边角位置处,设置有缓冲凹槽;屏幕盖板与中框贴合,且缓冲凹槽的位置与屏幕盖板的边角位置对齐。本技术利用缓冲凹槽与屏幕盖板之间形成的厚度方向上的间隙,使屏幕盖板在受到外部冲击时能够在缓冲凹槽里有较大的变形,从而将冲击能量在更大的范围内吸收掉,避免屏幕盖板在冲击点处的过度能量冲击,有效降低损坏概率。可选的,参照图2,移动终端还包括:胶水层30;述胶水层30设置在屏幕盖板10与中框20之间。且胶水层30的一面与中框20面向屏幕盖板10的一面贴合,胶水层30的另一面与屏幕盖板10面向中框20的一面贴合。在移动终端设计行业中,通行的设计方法包括将屏幕盖板10通过胶水层30整体粘贴在手机中框10上,以保证屏幕盖板10与中框20之间的连接强度。可选的,参照图2,在胶水层30对应缓冲凹槽B的位置处,设置有避空通孔D,在胶水层30与中框20贴合时,避空通孔D的位置与缓冲凹槽B的位置对齐。进一步的,对胶水层30在对应每个缓冲凹槽B的位置处做避空设计,以进一步提高缓冲凹槽B吸收应力和形变的能力,避免胶水层30对缓冲凹槽B产生厚度方向上的干扰。可选的,参照图6,其示出了另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还包括:缓冲填充物40;缓冲填充物40固定设置在缓冲凹槽B的底部。一般来说,缓冲填充物40的面积小于或等于缓冲凹槽B的底部面积。可选的,缓冲填充物40包括预压泡棉;预压泡棉的一面设置于缓冲凹槽的底部,预压泡棉的另一面与屏幕盖板接触。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中框20的缓冲凹槽B底部增加缓冲填充物40,缓冲填充物40可以通过背胶粘贴在缓冲凹槽B底部中,其中,在完成装配时,缓冲填充物40和屏幕盖板10之间可以保留或不保留一定的间距。具体的,参照图7,其示出了另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根据移动终端的多次冲击试验得出,区域C为移动终端屏幕盖板10损坏几率最大的区域,因此,通过在中框20的四个边角位置设置缓冲凹槽B,利用缓冲凹槽B与屏幕盖板10之间形成的厚度方向上的间隙,吸收了外界产生的冲击力,并为屏幕盖板10的边角位置提供了缓冲空间,进一步的,还在缓冲凹槽B底部增加缓冲填充物40,缓冲填充物40的弹性性能较好,使屏幕盖板10在受到外部冲击时能够与缓冲填充物40接触,从而将冲击能量在更大的范围内吸收掉,避免屏幕盖板10在冲击点处的过度能量冲击,有效降低损坏概率。优选的,缓冲填充物40可以采用预压泡棉;预压泡棉具有较强的弹性形变能力,且成本较低,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制造领域。可选的,参照图8,其示出了另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缓冲凹槽B中设置有多个交叉设置的加强筋50,多个交叉设置的加强筋50之间形成避空区域50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加强筋50也可以称作骨位结构,当屏幕盖板10在缓冲凹槽B上方冲击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屏幕盖板和中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框面向所述屏幕盖板的一面的边角位置处,设置有缓冲凹槽;所述屏幕盖板与所述中框贴合,且所述缓冲凹槽的位置与所述屏幕盖板的边角位置对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屏幕盖板和中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框面向所述屏幕盖板的一面的边角位置处,设置有缓冲凹槽;所述屏幕盖板与所述中框贴合,且所述缓冲凹槽的位置与所述屏幕盖板的边角位置对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胶水层;所述胶水层设置在所述屏幕盖板与所述中框之间,且所述胶水层的一面与所述中框面向所述屏幕盖板的一面贴合,所述胶水层的另一面与所述屏幕盖板面向所述中框的一面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胶水层对应所述缓冲凹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玢叶玮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