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部拨盖式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2193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尾部拨盖式连接器,该尾部拨盖式连接器包括壳体、压紧件、翻转体和盖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可拆卸地扣合,并且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形成收容腔,所述壳体开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插线的通孔,该通孔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压紧件包括均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的第一导电体和具有弹性的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可分离地连接并在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形成插线间隙,所述翻转体可转动地与所述盖体相连。该尾部拨盖式连接器能够方便地拆装导线,并且连接牢固。

Tail dial-cover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部拨盖式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尾部拨盖式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作为电子元件、电器等的连接组件,能起到接线及通电的效果,实现接线通电的良好接驳功能,是一种电器连接及接线端子与接线端子之间连接的重要接线部件。相关技术中,连接器的结构复杂,并且在接线时存在接线不便、耗时较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部拨盖式连接器,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尾部拨盖式连接器,包括壳体、导电件、翻转体和盖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可拆卸地扣合,并且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形成收容腔,所述壳体开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插线的通孔,该通孔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导电件包括均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的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可分离地连接并在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形成插线间隙,所述翻转体可转动地与所述盖体相连;所述尾部拨盖式连接器具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当所述尾部拨盖式连接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翻转体抵持在所述第二导电体上以分离所述第一导电体和具有弹性的所述第二导电体,并且,所述插线间隙逐渐增大;当所述尾部拨盖式连接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翻转体回复初始位置以使第一导电体和所述第二导电体相互靠近,并且,所述插线间隙逐渐减小。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体呈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导电体呈Z字型。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包括呈弧形的第一转动面,所述翻转体包括呈弧形的第二转动面,并且所述第一转动面与所述第二转动面相适配。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设置有第一卡槽以及朝向所述壳体延伸的第一卡接部,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二卡槽以及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槽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并均形成在所述尾部拨盖式连接器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中的一者上,所述第一卡槽用于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并且均形成在所述尾部拨盖式连接器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中的另一者上。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接部的数量为三个。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体的数量为三个,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三个以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一一对应,所述三个通孔并排设置,并且所述三个通孔位于所述壳体的远离所述盖体的一端。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壳体和盖体可拆卸地扣合,使得壳体和盖体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组装;在翻转体的作用下,可以使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之间的插线间隙增大,从而便于将导线由通孔伸入至插线间隙中,简化了导线的安装过程,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待安装导线之后,再将翻转体回复初始位置,此时,翻转体解除对第二导电体的约束,使得第二导电体可以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复初始位置,也就是第二导电体可以再次靠近第一导电体,从而将导线固定在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之间,提高了安装导线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尾部拨盖式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盖体;101-第一卡接部;102-第一转动面;103-第一卡槽;110-翻转体;111-第二转动面;120-导电件;121-第一导电体;122-第二导电体;130-壳体;131-第二卡槽;132-通孔;133-第二卡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尾部拨盖式连接器,该壳体130、导电件120、翻转体110和盖体100。参阅图2和图3,壳体130与盖体100可拆卸地扣合,并且壳体130与盖体100形成收容腔,壳体130开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插线的通孔132,该通孔132与收容腔连通,导电件120包括均设置在收容腔内的第一导电体121和具有弹性的第二导电体122,第一导电体121与第二导电体122可分离地连接并在第一导电体121与第二导电体122之间形成插线间隙,并且,该插线间隙与通孔132处于同一直线上,翻转体110可转动地与盖体100相连;尾部拨盖式连接器具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当尾部拨盖式连接器处于第一位置时,翻转体110抵持在第二导电体122上以分离第一导电体121和第二导电体122,并且,插线间隙逐渐增大;当尾部拨盖式连接器处于第二位置时,翻转体110回复初始位置以使第一导电体121和第二导电体122相互靠近,并且,插线间隙逐渐减小。其中,第一位置是指翻转体110相对盖体100翻转以使插线间隙增大的位置,第二位置是翻转体110相对盖体100翻转以使插线间隙减小的位置。例如,第一位置可以是翻转体110顺时针转动,而第二位置则为翻转体110逆时针转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壳体130和盖体100可拆卸地扣合,使得壳体130和盖体100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组装;在翻转体110的作用下,可以使第一导电体121和第二导电体122之间的插线间隙增大,从而便于将导线由通孔132伸入至插线间隙中,简化了导线的安装过程,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待安装导线之后,再将翻转体110回复初始位置,此时,翻转体110解除对第二导电体122的约束,使得第二导电体122可以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复初始位置,也就是第二导电体122可以再次靠近第一导电体121,从而将导线固定在第一导电体121和第二导电体122之间,提高了安装导线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盖体100和壳体130均由绝缘材料制成。参阅图4,进一步地,第一导电体121呈板状结构,第二导电体122呈Z字型。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Z字型并非绝对的Z型,而是第二导电体122大致呈Z字型,也可以是第一导电体121与第二导电体122共同构成Z字型,大致呈Z字型的第二导电体122有利于增强其弹性,从而更加牢固地将导线夹持在第一导电体121与第二导电体122之间。此外,第一导电体121与该收容腔的顶壁或者底壁中的一者抵持,第二导电体122与该收容腔的顶壁或者底壁中的另一者抵持,以使第一导电体121和第二导电体122的位置相对壳体130和盖体100固定。参阅图2和图3,进一步地,盖体100包括呈弧形的第一转动面102,翻转体110包括呈弧形的第二转动面111,并且第一转动面102与第二转动面111相适配。其中,翻转体110与盖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部拨盖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30)、导电件(120)、翻转体(110)和盖体(100),所述壳体(130)与所述盖体(100)可拆卸地扣合,并且所述壳体(130)与所述盖体(100)形成收容腔,所述壳体(130)开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插线的通孔(132),该通孔(132)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导电件(120)包括均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的第一导电体(121)和具有弹性的第二导电体(122),所述第一导电体(121)与所述第二导电体(122)可分离地连接并在所述第一导电体(121)与所述第二导电体(122)之间形成插线间隙,所述翻转体(110)可转动地与所述盖体(100)相连;所述尾部拨盖式连接器具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当所述尾部拨盖式连接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翻转体(110)抵持在所述第二导电体(122)上以分离所述第一导电体(121)和所述第二导电体(122),并且,所述插线间隙逐渐增大;当所述尾部拨盖式连接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翻转体(110)回复初始位置以使第一导电体(121)和所述第二导电体(122)相互靠近,并且,所述插线间隙逐渐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部拨盖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30)、导电件(120)、翻转体(110)和盖体(100),所述壳体(130)与所述盖体(100)可拆卸地扣合,并且所述壳体(130)与所述盖体(100)形成收容腔,所述壳体(130)开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插线的通孔(132),该通孔(132)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导电件(120)包括均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的第一导电体(121)和具有弹性的第二导电体(122),所述第一导电体(121)与所述第二导电体(122)可分离地连接并在所述第一导电体(121)与所述第二导电体(122)之间形成插线间隙,所述翻转体(110)可转动地与所述盖体(100)相连;所述尾部拨盖式连接器具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当所述尾部拨盖式连接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翻转体(110)抵持在所述第二导电体(122)上以分离所述第一导电体(121)和所述第二导电体(122),并且,所述插线间隙逐渐增大;当所述尾部拨盖式连接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翻转体(110)回复初始位置以使第一导电体(121)和所述第二导电体(122)相互靠近,并且,所述插线间隙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部拨盖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体(121)呈板状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耀光潘昌雄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欧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