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油氦气加压检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182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氟油氦气加压检漏装置,包括储气罐、储油罐、真空泵、重氟油粗检装置、箱体,所述储气罐包括氮气罐和氦气罐,氮气罐和氦气罐安装在箱体上,储油罐和真空泵安装在箱体内,重氟油粗检装置位于氮气罐和氦气罐之间,氮气罐和氦气罐通过抽真空管路与真空泵连接,氮气罐底部设有氟油管路,氟油管路上设有并联的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储油罐顶部设有出油口,下端设有放油口,进油管路与出油口连接,出油管路与放油口连接,进油管路上还串联有回油管路,回油管路与放油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多罐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简单、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性高。

A Fluorine Oil Helium Pressure Leak De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氟油氦气加压检漏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子元器件无损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氟油氦气加压检漏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应用不断被开发,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地应用于化工、冶金、石油、石化、机械、电子、轻工等等诸多
现有技术中存在有适用元器件氦气氟油检漏的加压盘,包括加压盘,所述加压盘为圆柱状,可放置最少一层金属篮,每层金属篮设计成等直径和可分离式,每层金属蓝放置在另一层金属篮顶端,所述金属篮中间设置与金属篮同轴的凹槽,每层金属篮凹槽底面和圆柱面设置有通孔。本技术中对不同种类的元器件便于分拣,且通过分层让底部的元器件不易损坏。但是在完成元器件检漏后,装置不易清洗,当需要大批量检漏时,该技术的操作过程就变得繁琐复杂,耗时长。还有部分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在进行元器件检漏工作时需要大量人力,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之不足,提供一种氟油氦气加压检漏装置,该装置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具有操作方便简单、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性高、检漏效率高、易于清洗等特点。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改革与创新,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氟油氦气加压检漏装置,包括储气罐、储油罐、真空泵、重氟油粗检装置、箱体,所述储气罐包括氮气罐和氦气罐,氮气罐和氦气罐安装在箱体上,储油罐和真空泵安装在箱体内,重氟油粗检装置位于氮气罐和氦气罐之间,氮气罐和氦气罐通过抽真空管路与真空泵连接,氮气罐的抽真空管路上串联有压氮管路和排氮管路,氦气罐的抽真空管路上串联有压氦管路和排氦管路,氮气罐底部设有氟油管路,氟油管路上设有并联的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储油罐顶部设有出油口,下端设有放油口,进油管路与出油口连接,出油管路与放油口连接,进油管路上还串联有回油管路,回油管路与放油口连接。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氟油氦气加压检漏装置,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氮气罐和氦气罐结构相同,由罐盖和罐体组成,罐盖和罐体通过铰链机构连接。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氟油氦气加压检漏装置,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铰链机构包括上铰链、下铰链、锁紧结构,所述上铰链一端设有轴孔通道,且该端两侧设有定位凸台,两个定位凸台在同一平面上,所述下铰链一端两侧设有固定座,两个固定座平行放置,且都设置有同一轴心的铰链安装孔,上铰链和下铰链通过锁紧结构连接。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氟油氦气加压检漏装置,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锁紧结构包括铆钉、铆钉帽、垫片,所述轴孔通道安装在下铰链固定座之间,轴孔通道与固定座之间形成通孔,垫片贴合在固定座另一侧,使固定座、轴孔通道和垫片之间形成同一轴心具有同样大小的通孔,铆钉穿过通孔固定在铆钉帽内,上铰链与下铰链通过铆钉帽固定锁紧,且以锁紧结构为轴心转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氟油氦气加压检漏装置,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罐体上端外表面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上设有阀门安装座和第一铰链连接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氟油氦气加压检漏装置,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罐盖侧壁上设有卡槽、手柄、第二铰链连接部,所述手柄与第二铰链连接部在侧壁上对称设置。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氟油氦气加压检漏装置,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氮气罐和氦气罐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氟油氦气加压检漏装置,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真空泵上设有真空度检测仪。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氟油氦气加压检漏装置,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真空度检测仪为真空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氟油氦气加压检漏装置,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和各个控件信号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为多罐系统,可同时对多批次电子元器件进行粗检和氦气加压,各罐体能够随时独立进行各个阶段的工作流程。本技术中电控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配套触摸屏操作,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具有操作方便简单、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性高、检漏效率高、易于清洗等特点。2.本技术中氮气罐和氦气罐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使得本装置在行业内成为工位最多、容积覆盖范围最广的检漏装置,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满足不同规格产品的检漏需求。通过可编程控制系统控制该装置,让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集中程度高,可以有效的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人工投入;并且实现了自动操作和手动操作的可切换模式,满足批量和单件生产的不同需求。3.本技术将罐体与罐盖设置为铰链连接,无需每次开启罐体时都将罐盖取下,即罐体与罐盖无需完全拆卸,操作方便,节约时间,速度快,效率高。4.本技术中铰链机构上设置有定位凸台,让罐盖不需要完全打开就可以进行固定,从而进行后续操作,使开启罐盖后行程更短,并且开盖时不需要转到罐体后方去放置罐盖,关闭罐体时也不需要转到罐体后方去把罐盖抬起来,再转到罐体正面关上罐盖,使实验时间更短,实验操作更加方便;开盖过程中罐盖不需要放置在机柜上,减少罐盖与机柜接触碰撞产生的噪音;开盖和关闭罐体时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避免了操作人员因为劳动强度过大,长时间操作产生疲劳,从而出现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氮气罐和氦气罐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铰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铰链机构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中氮气罐的工艺流程图。图7是本技术中氦气罐的工艺流程图。图中标记分别为:1第一箱体、2氮气罐、3液位传感器、4重氟油粗检装置、5控制系统、6氦气罐、7第二箱体、8储油罐、9真空泵、10真空规、11电磁阀;101进油管路、102出油管路、103回油管路、104氮气抽真空管路、105压氮管路、106排氮管路、107氦气抽真空管路、108排氦管路、109压氦管路、111出油口、112放油口;200罐盖、201卡槽、202手柄、203第二铰链连接部;300铰链机构、301上铰链、302下铰链、303锁紧结构、3011定位凸台、3012轴孔通道、3021固定座、3031铆钉、3032铆钉帽、3033垫片;400罐体、401加强筋、402阀门安装座、403第一铰链连接部、404阀门、405定位块、406压力传感器、407气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对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氟油氦气加压检漏装置,包括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氟油氦气加压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气罐、储油罐、真空泵、重氟油粗检装置、箱体,所述储气罐包括氮气罐和氦气罐,氮气罐和氦气罐安装在箱体上,储油罐和真空泵安装在箱体内,重氟油粗检装置位于氮气罐和氦气罐之间,氮气罐和氦气罐通过抽真空管路与真空泵连接,氮气罐的抽真空管路上串联有压氮管路和排氮管路,氦气罐的抽真空管路上串联有压氦管路和排氦管路,氮气罐底部设有氟油管路,氟油管路上设有并联的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储油罐顶部设有出油口,下端设有放油口,进油管路与出油口连接,出油管路与放油口连接,进油管路上还串联有回油管路,回油管路与放油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氟油氦气加压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气罐、储油罐、真空泵、重氟油粗检装置、箱体,所述储气罐包括氮气罐和氦气罐,氮气罐和氦气罐安装在箱体上,储油罐和真空泵安装在箱体内,重氟油粗检装置位于氮气罐和氦气罐之间,氮气罐和氦气罐通过抽真空管路与真空泵连接,氮气罐的抽真空管路上串联有压氮管路和排氮管路,氦气罐的抽真空管路上串联有压氦管路和排氦管路,氮气罐底部设有氟油管路,氟油管路上设有并联的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储油罐顶部设有出油口,下端设有放油口,进油管路与出油口连接,出油管路与放油口连接,进油管路上还串联有回油管路,回油管路与放油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油氦气加压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罐和氦气罐结构相同,由罐盖和罐体组成,罐盖和罐体通过铰链机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油氦气加压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包括上铰链、下铰链、锁紧结构,所述上铰链一端设有轴孔通道,且该端两侧设有定位凸台,两个定位凸台在同一平面上,所述下铰链一端两侧设有固定座,两个固定座平行放置,且都设置有同一轴心的铰链安装孔,上铰链和下铰链通过锁紧结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宏胜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