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716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镜头组件,包括基座、用于安装镜头的镜头座、连接于基座与镜头座之间的弹性件和连接于基座与镜头座之间的驱动装置,基座具有内腔,弹性件围成收容空间,弹性件位于基座的内腔,并使镜头座悬置于弹性件围成的收容空间,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镜头座沿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弹性件在起到为基座提供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的回复力的同时,还能起到电连接镜头座与基座电路板的作用,减少了镜头组件的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且有效增加了镜头组件的抗跌落变形能力,从而提高其可靠性。

Lens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镜头光学成像,具体涉及一种镜头组件。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一样的便携式终端机上都装载有高性能镜头模组。该高性能镜头模组一般具有自动对焦功能(autofocusing)。高性能镜头模组在自动对焦时,相关技术的镜头组件不仅需要满足AF自动对焦功能,同时需要满足OIS防抖功能,因此需要装配AF装置和OIS防抖装置。然而,相关技术的镜头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需要增加额外的支撑结构支撑用于OIS防抖功能的防抖装置,且所述支撑结构装配工艺复杂,影响成品率,抗跌落性能差,影响其可靠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镜头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效率高和可靠性高的镜头组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镜头组件,包括基座、用于安装镜头的镜头座、连接于所述基座与所述镜头座之间的弹性件和连接于所述基座与所述镜头座之间的驱动装置,所述基座具有内腔,所述弹性件围成收容空间,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基座的内腔,并使所述镜头座悬置于所述弹性件围成的收容空间,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镜头座沿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镜头座与所述基座分别包括电路板,所述弹性件上设置有相互导通的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所述第一导电端与所述镜头座的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与所述基座的电路板电连接。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镜头座与所述基座分别包括电路板,所述弹性件包括两组L型弹簧片,两组所述L型弹簧片围成所述收容空间,每组所述L型弹簧片包括第一弹簧片和第二弹簧片,所述第二弹簧片位于所述第一弹簧片外侧,所述第一弹簧片和所述第二弹簧片均设置有相互导通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镜头座的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基座的电路板电连接。作为一种改进方式,两组所述L型弹簧片关于镜头组件的几何中心对称。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一弹簧片和所述第二弹簧片的一端均沿平行于镜头的光轴方向延伸并向内弯折形成所述第一引脚,所述第一弹簧片和所述第二弹簧片的另一端均沿平行于镜头的光轴方向延伸并向外弯折形成所述第二引脚。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镜头座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引脚卡合在所述第一凸起上,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引脚卡合在所述第二凸起上。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若干组形状记忆合金线,当任一组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线通电时,该组形状记忆合金线发生变形以带动所述镜头座沿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基座为方形,包括四个侧壁,相邻侧壁之间相互垂直,当任一组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线通电时,该组形状记忆合金线发生变形以驱动所述镜头座朝向其中一侧壁移动。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每组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线呈“V”字形,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线包括连接至所述基座的两末端和位于两末端之间的弧型驱动端,所述镜头座上设置有驱动凸部,所述驱动凸部包括弧型端部,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线的弧型驱动端与所述镜头座上的弧型端部配合接触。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镜头座的驱动凸部上设置有挡片以防止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线滑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镜头组件包括基座、镜头座、弹性件和驱动装置,安装在镜头座上的镜头自动对焦时,驱动装置同步启动,用于驱动镜头座沿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因此镜头模组在自动对焦时,能够同时实现OIS防抖功能;弹性件位于基座的内腔,且弹性件连接于基座与镜头座之间,通过弹性件使镜头座悬置于弹性件围成的收容空间,因此弹性件在起到为基座提供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的回复力的同时,还能起到电连接镜头座与基座电路板的作用,减少了镜头组件的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且有效增加了镜头组件的抗跌落变形能力,从而提高其可靠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弹性件由两组L型弹簧片组成,每组L型弹簧片包括第一弹簧片和第二弹簧片,因此弹性件能够模块化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当其中的第一弹簧片或第二弹簧片部分损坏时,可以只更换相应的弹簧片,能够节省成本,而且第一弹簧片和第二弹簧片是独立的,能够接通镜头座的电路板与基座的电路板之间的不同线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未安装基座电路板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未安装基座电路板状态下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的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的镜头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的弹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的形状记忆合金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镜头组件10,该镜头组件包括基座11、用于安装镜头的镜头座12、连接于基座11与镜头座12之间的弹性件13和连接于基座11与镜头座12之间的驱动装置14,基座11具有内腔111,弹性件13位于基座11的内腔111,弹性件13围成收容空间131(见图7),并使镜头座12悬置于弹性件13围成的收容空间131,驱动装置14用于驱动镜头座12沿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镜头组件10为方形结构,平行于方形结构一边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平行于方形结构另一边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y轴方向与x轴方向相互垂直且皆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1为方形,包括四个侧壁,驱动装置14包括四组形状记忆合金线14,四组形状记忆合金线14分别连接镜头座12与基座11的四个侧壁。安装在镜头座12上的镜头自动对焦时,相应的一组形状记忆合金线14同步通电,该组形状记忆合金线14发生变形以驱动镜头座12向y轴或x轴方向移动,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用于安装镜头的镜头座、连接于所述基座与所述镜头座之间的弹性件和连接于所述基座与所述镜头座之间的驱动装置,所述基座具有内腔,所述弹性件围成收容空间,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基座的内腔,并使所述镜头座悬置于所述弹性件围成的收容空间,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镜头座沿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26 CN PCT/CN2019/0930831.一种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用于安装镜头的镜头座、连接于所述基座与所述镜头座之间的弹性件和连接于所述基座与所述镜头座之间的驱动装置,所述基座具有内腔,所述弹性件围成收容空间,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基座的内腔,并使所述镜头座悬置于所述弹性件围成的收容空间,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镜头座沿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座与所述基座分别包括电路板,所述弹性件上设置有相互导通的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所述第一导电端与所述镜头座的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与所述基座的电路板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座与所述基座分别包括电路板,所述弹性件包括两组L型弹簧片,两组所述L型弹簧片围成所述收容空间,每组所述L型弹簧片包括第一弹簧片和第二弹簧片,所述第二弹簧片位于所述第一弹簧片外侧,所述第一弹簧片和所述第二弹簧片均设置有相互导通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镜头座的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基座的电路板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L型弹簧片关于镜头组件的几何中心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银龙李刚卢继亮李林珍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