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蓄热式电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68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相变蓄热式电暖器,包括电暖器外壳,电暖器外壳底部设有进风口和风机,风机上方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带换热风道的相变蓄热机构,相变蓄热机构上方设有出风口;相变蓄热机构由2个相变蓄热单元组成,相变蓄热单元由第一蓄热单元容器和第二蓄热单元容器可拆卸连接组成;第一蓄热单元容器和第二蓄热单元容器内灌装有中低温相变蓄热体,第一蓄热单元容器和第二蓄热单元容器内均设有电加热管;第一蓄热单元容器一侧设有第一S型挡板,第二蓄热单元容器一侧设有第二S型挡板,单个相变蓄热单元的第一S型挡板与第二S型挡板位于同一侧,两个相变蓄热单元的第一S型挡板相隔一定间隙相对设置,形成S型的换热风道,安全性好。

Phase change regenerative electric he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变蓄热式电暖器
本技术属于家用电暖器
,涉及一种相变蓄热式电暖器。
技术介绍
为了移峰填谷,电力行业按国家政策推行并完善了分时电价管理措施,高峰时段电价上浮,低谷时段电价下调,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用电的峰谷交错现象,但仍然存在低谷电量过剩、峰谷电负荷大的问题。目前居民楼主要通过水箱式电锅炉、燃气锅炉或燃煤锅炉供暖,燃气锅炉或燃煤锅炉造成环境污染,水箱式电锅炉,不能蓄热,白天使用时,增加峰谷用电负荷且运行费用高,因此可以通过电蓄热充分利用低谷电能,以合理、高效使用电能,减缓电网低谷电过剩问题。市场上现有的家用蓄热式电暖器,绝大多数采用蓄热砖形式,用耐高温的电发热元件通电发热氧化镁蓄热砖。此种电暖器蓄热砖的工作温度高达700-750℃,温度过高,危险性大,且设备进入毛发等会产生刺鼻的烧焦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变蓄热式电暖器,解决了目前的家用蓄热式电暖器采用蓄热砖温度高易发生安全事故和易产生刺激性气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相变蓄热式电暖器,包括电暖器外壳,电暖器外壳底部设有进风口和风机,风机上方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带换热风道的相变蓄热机构,相变蓄热机构上方设有出风口;所述相变蓄热机构由2个长方体结构的相变蓄热单元组成,相变蓄热单元由第一蓄热单元容器和第二蓄热单元容器上下可拆卸连接组成;第一蓄热单元容器和第二蓄热单元容器内均灌装有低温相变蓄热体或中温相变蓄热体,且第一蓄热单元容器和第二蓄热单元容器内均设有电加热管;第一蓄热单元容器一侧设有第一S型挡板,第二蓄热单元容器一侧设有第二S型挡板,单个相变蓄热单元的第一S型挡板与第二S型挡板位于同一侧,两个相变蓄热单元的第一S型挡板相隔一定间隙相对设置,形成S型的换热风道;所述第一蓄热单元容器底部设有定位腔,定位腔内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由第一绝热套筒、弹簧、拉绳、塑胶垫和第二绝热套筒组成;第一绝热套筒水平放置在定位腔内且其可在定位腔内左右滑动;塑胶垫固定于第一绝热套筒右端面上,塑胶垫经贯穿第一绝热套筒的弹簧与定位腔的左侧内壁相接;定位腔左侧设有贯穿第一蓄热单元容器的第二绝热套筒,拉绳一端固定于塑胶垫上,另一端依次经弹簧和第二绝热套筒后延伸至第一蓄热单元容器外;定位腔远离第二绝热套筒一端设有向下的开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蓄热单元容器顶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定位腔的高度相等。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腔向下开口的开口尺寸大于凸台的长度和宽度的最大值。进一步的,所述塑胶垫与定位腔的右侧壁的间距,在弹簧无形变状态下小于凸台的长度和宽度的最小值。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管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有电加热管采用多组并联的连接方式组成电加热电路。进一步的,所述风机为横流风机,其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组成供热电路。进一步的,所述相变蓄热机构外设有保温层。进一步的,所述第一S型挡板与第一蓄热单元容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S型挡板与第二蓄热单元容器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拉绳延伸至第一蓄热单元容器外一端设有拉环。所述拉绳为耐高温绳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变蓄热式电暖器,采用内设低温相变蓄热体的第一蓄热单元容器和第二蓄热单元容器可拆卸连接组成相变蓄热机构,其工作温度低且蓄热密度大、温度恒定,有效解决了目前的家用蓄热式电暖器采用蓄热砖温度高易发生安全事故和易产生气味的问题。在第一蓄热单元容器一侧设置第一S型挡板,在第二蓄热单元容器一侧设置第二S型挡板,相对于单纯的长方体结构,增大了蓄热单元容器与液态的相变蓄热材料的接触面积,减小相变蓄热材料相变对第一蓄热单元容器和第二蓄热单元容器产生的压力,且利用第一S型挡板和第二S型挡板构成S型换热风道,使得空气与相变蓄热机构充分接触,提升了换热效率;在第一蓄热单元容器底部设置定位机构,在第二蓄热单元容器顶部设置凸台,使得第一蓄热单元容器与第二蓄热单元容器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和维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相变蓄热式电暖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相变蓄热机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相变蓄热机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相变蓄热机构的A-A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第一蓄热单元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暖器外壳,2.保温层,3.风机,4.电加热管,5.相变蓄热体,6.出风口,7.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1.第一S型挡板,7-2.定位腔,7-3.第一绝热套筒,7-4.弹簧,7-5.拉绳,7-6.塑胶垫,7-7.第二绝热套筒,7-8.拉环,8.第二蓄热单元容器,8-1.第二S型挡板,8-2.凸台,9.换热风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相变蓄热式电暖器,如图1~5所示,包括电暖器外壳1,电暖器外壳1底部设有进风口和风机3,风机3上方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带换热风道9的相变蓄热机构,相变蓄热机构外设有保温层2;相变蓄热机构上方设有出风口6。相变蓄热机构由2个长方体结构的相变蓄热单元相隔一定间隙组成;所述相变蓄热单元由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和第二蓄热单元容器8上下可拆卸连接组成;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和第二蓄热单元容器8内均灌装有低温或中温的相变蓄热体5,且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和第二蓄热单元容器8内均设有电加热管4;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一侧设有第一S型挡板7-1,第二蓄热单元容器8一侧设有第二S型挡板8-1,单个相变蓄热单元的第一S型挡板7-1与第二S型挡板8-1位于同一侧,两个相变蓄热单元的第一S型挡板7-1相隔一定间隙相对设置,形成S型的换热风道9。相变蓄热材料蓄热时会发生相变,即从固态变为液态,此时相变蓄热材料体积增大,使得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和第二蓄热单元容器8内部压强增大,因此在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一侧设置第一S型挡板7-1,在第二蓄热单元容器8一侧设置第二S型挡板8-1,相对于单纯的长方体结构,增大了单元容器与液态的相变蓄热材料的接触面积,减小相变蓄热材料相变对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和第二蓄热单元容器8产生的压力;另外,利用第一S型挡板7-1和第二S型挡板8-1构成S型换热风道9,使得空气与相变蓄热机构充分接触,充分进行换热,提升换热效率,有效供暖。如图3~5所示,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底部设有定位腔7-2,定位腔7-2内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由第一绝热套筒7-3、弹簧7-4、拉绳7-5、塑胶垫7-6和第二绝热套筒7-7组成;第一绝热套筒7-3水平放置在定位腔7-2内且其可在定位腔7-2内左右滑动;塑胶垫7-6固定于第一绝热套筒7-3右端面上,塑胶垫7-6经贯穿第一绝热套筒7-3的弹簧7-4与定位腔7-2左侧内壁相接;定位腔7-2左侧设有贯穿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的第二绝热套筒7-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相变蓄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暖器外壳(1),电暖器外壳(1)底部设有进风口和风机(3),风机(3)上方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带换热风道(9)的相变蓄热机构,相变蓄热机构上方设有出风口(6);所述相变蓄热机构由2个长方体结构的相变蓄热单元组成,相变蓄热单元由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和第二蓄热单元容器(8)上下可拆卸连接组成;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和第二蓄热单元容器(8)内均灌装有相变蓄热体(5),且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和第二蓄热单元容器(8)内均设有电加热管(4);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一侧设有第一S型挡板(7‑1),第二蓄热单元容器(8)一侧设有第二S型挡板(8‑1),单个相变蓄热单元的第一S型挡板(7‑1)与第二S型挡板(8‑1)位于同一侧,两个相变蓄热单元的第一S型挡板(7‑1)相隔一定间隙相对设置,形成S型的换热风道(9);所述相变蓄热体(5)为低温相变蓄热体或中温相变蓄热体;所述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底部设有定位腔(7‑2),定位腔(7‑2)内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由第一绝热套筒(7‑3)、弹簧(7‑4)、拉绳(7‑5)、塑胶垫(7‑6)和第二绝热套筒(7‑7)组成;第一绝热套筒(7‑3)水平放置在定位腔(7‑2)内且其可在定位腔(7‑2)内左右滑动;塑胶垫(7‑6)固定于第一绝热套筒(7‑3)右端面上,塑胶垫(7‑6)经贯穿第一绝热套筒(7‑3)的弹簧(7‑4)与定位腔(7‑2)左侧内壁相接;定位腔(7‑2)左侧设有贯穿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的第二绝热套筒(7‑7),拉绳(7‑5)一端固定于塑胶垫(7‑6)上,另一端依次经弹簧(7‑4)和第二绝热套筒(7‑7)后延伸至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外;定位腔(7‑2)远离第二绝热套筒(7‑7)一端设有向下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相变蓄热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暖器外壳(1),电暖器外壳(1)底部设有进风口和风机(3),风机(3)上方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带换热风道(9)的相变蓄热机构,相变蓄热机构上方设有出风口(6);所述相变蓄热机构由2个长方体结构的相变蓄热单元组成,相变蓄热单元由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和第二蓄热单元容器(8)上下可拆卸连接组成;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和第二蓄热单元容器(8)内均灌装有相变蓄热体(5),且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和第二蓄热单元容器(8)内均设有电加热管(4);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一侧设有第一S型挡板(7-1),第二蓄热单元容器(8)一侧设有第二S型挡板(8-1),单个相变蓄热单元的第一S型挡板(7-1)与第二S型挡板(8-1)位于同一侧,两个相变蓄热单元的第一S型挡板(7-1)相隔一定间隙相对设置,形成S型的换热风道(9);所述相变蓄热体(5)为低温相变蓄热体或中温相变蓄热体;所述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底部设有定位腔(7-2),定位腔(7-2)内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由第一绝热套筒(7-3)、弹簧(7-4)、拉绳(7-5)、塑胶垫(7-6)和第二绝热套筒(7-7)组成;第一绝热套筒(7-3)水平放置在定位腔(7-2)内且其可在定位腔(7-2)内左右滑动;塑胶垫(7-6)固定于第一绝热套筒(7-3)右端面上,塑胶垫(7-6)经贯穿第一绝热套筒(7-3)的弹簧(7-4)与定位腔(7-2)左侧内壁相接;定位腔(7-2)左侧设有贯穿第一蓄热单元容器(7)的第二绝热套筒(7-7),拉绳(7-5)一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丰果张亚鹏赵振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中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