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固体蓄热供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1681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频固体蓄热供暖系统,包括依次组成闭环回路的自动供水系统、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固体蓄热换热系统、第二信号采集模块、采暖系统、取暖设备和过滤系统;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分别与变频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变频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固体蓄热换热系统电性连接,且所述变频控制系统分别与采暖系统和自动供水系统双向电性连接;变频控制系统的输入端与变压器电性连接。所述自动供水系统依次由第三球阀、远传水表、软水机、电磁阀、第二回止阀和水罐组成;远传水表与变频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阀与变频控制系统的输出端相接。所述变频控制系统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调功器、变频器组成。节能环保。

Variable Frequency Solid Heat Storage Hea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频固体蓄热供暖系统
本技术属于电蓄热
,涉及一种变频固体蓄热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人口密度增加,使得我国电网运行中,峰谷交错的存在对电网的稳定性造成了很大的干扰,热别是谷电,更成为了电网公司的心病。就全国而言夜间用电量较白天大幅度降低,谷电无法消纳问题日益严重。为了移峰填谷,电力行业按国家政策推行并完善了分时电价管理措施,高峰时段电价上浮,低谷时段电价下调,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用电的峰谷交错现象,但仍然存在低谷电量过剩、峰谷电负荷大的问题。目前居民楼主要通过水箱式电锅炉、燃气锅炉或燃煤锅炉供暖,燃气锅炉或燃煤锅炉造成环境污染,水箱式电锅炉,不能蓄热,白天使用时,增加峰谷用电负荷且运行费用高,因此可以通过电蓄热充分利用低谷电能,以合理、高效使用电能,减缓电网低谷电过剩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频固体蓄热供暖系统,解决了目前采用燃气锅炉或燃煤锅炉供暖造成环境污染及采用水箱式电锅炉供暖增加峰谷用电负荷且运行费用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变频固体蓄热供暖系统,包括依次组成闭环管路的自动供水系统、固体蓄热换热系统、采暖系统、取暖设备和过滤系统;自动供水系统和固体蓄热换热系统连接的出水管道上设有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固体蓄热换热系统和采暖系统连接的出水管道上设有第二信号采集模块;所述固体蓄热换热系统与变频控制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分别与变频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所述变频控制系统分别与采暖系统和自动供水系统双向电性连接;变频控制系统的输入端与10KV/0.4KV的变压器电性连接;所述自动供水系统由依次设置在管路上的第三球阀、远传水表、软水机、电磁阀、第二回止阀和水罐组成;远传水表与变频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磁阀与变频控制系统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固体蓄热换热系统由固体蓄热体、电加热丝、风机和气液换热器组成;电加热丝位于固体蓄热体内,且电加热丝和风机均与变频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固体蓄热体上设有通风风道,通风风道一端分别与气液换热器的气流出口、风机连接,通风风道另一端与气液换热器的气流入口连接;气液换热器的进液口与水罐的出水管道连接,气液换热器的出液口与采暖系统连接;所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由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压力表组成;所述第二信号采集模块由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压力表组成;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压力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压力表均与变频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采暖系统由两个相同的采暖支路构成;所述采暖支路分别由依次设置在管路上的第一球阀、第三压力表、第一回止阀、第一减震阀、水泵、第二减震阀、第四压力表和第二球阀依次组成;所述第三压力表和第四压力表均与变频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变频控制系统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调功器、变频器组成;所述调功器、变频器均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压力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表、第三压力表、第四压力表和远传水表分别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加热丝与调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风机与变频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磁阀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压力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表、第三压力表、第四压力表和远传水表一端分别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子一一对应连接,其另一端均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COM0端连接;所述变频器的输入端子SD、RL、RM、RH、STF及调功器的输入端子A和M分别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子一一对应连接;变频器的主回路电源端子R、S和T经断路器QF1和熔断器FU1连接变压器输出端,变频器的主回路输出端子U、V和W与风机连接;调功器的主回路电源端子R、S和T经断路器QF2和熔断器FU2连接变压器输出端,调功器的主回路输出端子U、V和W与电加热丝Y形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一端经中间继电器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子连接,电磁阀另一端经24V直流电源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COM1端子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变频器的型号为RF-D7200。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系统由Y型过滤器和位于其两侧的第六球阀、第五球阀组成。进一步的,所述取暖设备为风机盘管或暖气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一侧设有第九球阀,另一侧设有第七球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变频固体蓄热供暖系统,自主设计变频控制系统,用户可设定蓄热时间、时长和温度,且变频控制系统会自动判断该蓄热体需要的热量及加热功率,进行自动加热,减少了设备故障,增加了电加热丝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了用户效益。在取暖设备需要热量供给时,可按设定的温度和供暖量,由风机提供循环空气经过固体蓄热体,通过气水换热器对循环水进行热交换,由水泵将热水提供至末端取暖设备中,电加热式固体变频蓄热系统供热方案比水箱式电锅炉、燃气锅炉及燃煤锅炉相比较,采用固体蓄热换热器使用低谷电蓄热、供水,可将运行费用降低50%以上;储热能力强,供热稳定,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噪声低,无污染;可大大减轻峰电的电负荷,符合国家移峰填谷政策,降低了用户成本,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具有广泛的推广和使用空间,有效减缓低谷电量过剩、峰谷电负荷大的问题,并解决了目前采用燃气锅炉或燃煤锅炉供暖造成环境污染及采用水箱式电锅炉供暖增加峰谷用电负荷且运行费用高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变频固体蓄热供暖系统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变频固体蓄热供暖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是变频控制系统控制电路图。图中,1.变压器,2.变频控制系统,2-1.可编程逻辑控制器,2-2.调功器,2-3.变频器,3.固体蓄热换热系统,3-1.电加热丝,3-2.风机,4.第一信号采集模块,4-1.第一温度传感器,4-2.第一压力表,5.第二信号采集模块,5-1.第二温度传感器,5-2.第二压力表,6.采暖系统,6-1.第一球阀,6-2.第三压力表,6-3.第一回止阀,6-4.第一减震阀,6-5.水泵,6-6.第二减震阀,6-7.第四压力表,6-8.第二球阀,7.自动供水系统,7-1.水罐,7-2.第二回止阀,7-3.电磁阀,7-4.软水机,7-5.远传水表,7-6.第三球阀,7-7.第四球阀,7-8.自动排气阀,7-9.污水排放阀,8.过滤系统,8-1.Y型过滤器,8-2.第五球阀,8-3.第六球阀,9.取暖设备,10.第九球阀,11.第七球阀,12.第八球阀,13.安全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变频固体蓄热供暖系统,如图1~3所示,包括依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变频固体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组成闭环管路的自动供水系统(7)、固体蓄热换热系统(3)、采暖系统(6)、取暖设备(9)和过滤系统(8);自动供水系统(7)和固体蓄热换热系统(3)连接的出水管道上设有第一信号采集模块(4);固体蓄热换热系统(3)和采暖系统(6)连接的出水管道上设有第二信号采集模块(5);所述固体蓄热换热系统(3)与变频控制系统(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信号采集模块(4)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5)分别与变频控制系统(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所述变频控制系统(2)分别与采暖系统(6)和自动供水系统(7)双向电性连接;变频控制系统(2)的输入端与10KV/0.4KV的变压器(1)电性连接;所述自动供水系统(7)由依次设置在管路上的第三球阀(7‑6)、远传水表(7‑5)、软水机(7‑4)、电磁阀(7‑3)、第二回止阀(7‑2)和水罐(7‑1)组成;远传水表(7‑5)与变频控制系统(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磁阀(7‑3)与变频控制系统(2)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固体蓄热换热系统(3)由固体蓄热体、电加热丝(3‑1)、风机(3‑2)和气液换热器组成;电加热丝(3‑1)位于固体蓄热体内,且电加热丝(3‑1)和风机(3‑2)均与变频控制系统(2)的输出端连接;固体蓄热体上设有通风风道,通风风道一端分别与气液换热器的气流出口、风机(3‑2)连接,通风风道另一端与气液换热器的气流入口连接;气液换热器的进液口与水罐(7‑1)的出水管道连接,气液换热器的出液口与采暖系统(6)连接;所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4)由第一温度传感器(4‑1)和第一压力表(4‑2)组成;所述第二信号采集模块(5)由第二温度传感器(5‑1)和第二压力表(5‑2)组成;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4‑1)、第一压力表(4‑2)、第二温度传感器(5‑1)和第二压力表(5‑2)均与变频控制系统(2)的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变频固体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组成闭环管路的自动供水系统(7)、固体蓄热换热系统(3)、采暖系统(6)、取暖设备(9)和过滤系统(8);自动供水系统(7)和固体蓄热换热系统(3)连接的出水管道上设有第一信号采集模块(4);固体蓄热换热系统(3)和采暖系统(6)连接的出水管道上设有第二信号采集模块(5);所述固体蓄热换热系统(3)与变频控制系统(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信号采集模块(4)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5)分别与变频控制系统(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所述变频控制系统(2)分别与采暖系统(6)和自动供水系统(7)双向电性连接;变频控制系统(2)的输入端与10KV/0.4KV的变压器(1)电性连接;所述自动供水系统(7)由依次设置在管路上的第三球阀(7-6)、远传水表(7-5)、软水机(7-4)、电磁阀(7-3)、第二回止阀(7-2)和水罐(7-1)组成;远传水表(7-5)与变频控制系统(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磁阀(7-3)与变频控制系统(2)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固体蓄热换热系统(3)由固体蓄热体、电加热丝(3-1)、风机(3-2)和气液换热器组成;电加热丝(3-1)位于固体蓄热体内,且电加热丝(3-1)和风机(3-2)均与变频控制系统(2)的输出端连接;固体蓄热体上设有通风风道,通风风道一端分别与气液换热器的气流出口、风机(3-2)连接,通风风道另一端与气液换热器的气流入口连接;气液换热器的进液口与水罐(7-1)的出水管道连接,气液换热器的出液口与采暖系统(6)连接;所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4)由第一温度传感器(4-1)和第一压力表(4-2)组成;所述第二信号采集模块(5)由第二温度传感器(5-1)和第二压力表(5-2)组成;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4-1)、第一压力表(4-2)、第二温度传感器(5-1)和第二压力表(5-2)均与变频控制系统(2)的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固体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暖系统(6)由两个相同的采暖支路构成;所述采暖支路分别由依次设置在管路上的第一球阀(6-1)、第三压力表(6-2)、第一回止阀(6-3)、第一减震阀(6-4)、水泵(6-5)、第二减震阀(6-6)、第四压力表(6-7)和第二球阀(6-8)依次组成;所述第三压力表(6-2)和第四压力表(6-7)均与变频控制系统(2)的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频固体蓄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控制系统(2)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2-1)、调功器(2-2)、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山山张亚鹏赵振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中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