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508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燃烧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环形的外火盖、喷嘴、中心火盖、检测喷嘴周围环境温度的K型热电偶和点火针;外火盖盖设在炉头上,喷嘴的出气端设置在炉头上,且位于外火盖的中心,中心火盖盖设在喷嘴的出气端与喷嘴形成燃气扩散空间,中心火盖侧壁上开设有与燃气扩散空间连通的火孔,K型热电偶和点火针均设置在炉头上紧邻喷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燃烧器不仅能够解决现有的下进风燃烧器由于一次进气不足引起的火焰离焰,甚至自动熄灭的问题;还能够实现小火燃烧。

A Bur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燃气灶
,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器。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下进风燃气灶因为橱柜通常为关闭状态,导致一次补充空气不充足,进而引起火焰离焰,甚至自动熄灭;而且,燃烧器在进行小火燃烧时,因为火焰不够稳定,火焰高度较矮,很难烧到燃烧器的热电偶,此时热电偶产生不了电流,则导致控制燃气进入燃烧器的电磁阀断阀,燃气停止进入燃烧器,最终火焰熄灭,即现有的燃烧器难以实现小火燃烧。此外,现有高层建筑,因为风大或者抽油烟机的抽烟效果不佳,用户通常会关闭通往厨房的门,造成厨房通风性差,再加上高层建筑的厨房面积较小,存在局部氧气不足的问题,进而存在影响用户健康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烧器,能够实现上进风,解决现有的下进风燃烧器由于一次进气不足引起的火焰离焰,甚至自动熄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环形的外火盖、喷嘴、中心火盖、检测喷嘴周围环境温度的K型热电偶和点火针;外火盖盖设在炉头上,喷嘴的出气端设置在炉头上位于外火盖的中心,中心火盖盖设在喷嘴的出气端与喷嘴形成燃气扩散空间,中心火盖侧壁上开设有与燃气扩散空间连通的火孔,K型热电偶和点火针均设置在炉头上且紧邻喷嘴。优选的,中心火盖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火孔,火孔与燃气扩散空间连通,火孔内设有金属网。优选的,中心火盖侧壁上的火孔包括主火孔和次火孔;主火孔和次火孔均与燃气扩散空间连通,次火孔内设置有金属网。优选的,主火孔的孔径小于次火孔的孔径。优选的,金属网的网孔孔径小于主火孔的孔径。优选的,次火孔紧邻K型热电偶设置。优选的,次火孔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主火孔的数量多于次火孔的数量。优选的,主火孔与次火孔交错布置。优选的,炉头的侧壁开设有空气补给孔。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因为将喷嘴的出气端设置在炉头上,且位于外火盖的中心,所以实现上进风,解决了现有的下进风燃烧器由于一次空气补充不足造成的火焰离焰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的热电偶采用K型热电偶,只要喷嘴周围的温度达到K型热电偶的温度阈值,就能产生电流,进而能够确保燃气源源不断的进入喷嘴,实现小火燃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一种燃烧器的剖视图;图中:1、炉头;2、外火盖;3、喷嘴;4、中心火盖;5、K型热电偶;6、点火针;41、主火孔;42、次火孔;43、金属网;11、空气补给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炉头1、环形的外火盖2、喷嘴3、中心火盖4、检测喷嘴周围环境温度的K型热电偶和点火针6;外火盖2盖设在炉头1上,喷嘴3的出气端设置在炉头1上,且位于外火盖2的中心,中心火盖4盖设在喷嘴3的出气端与喷嘴3形成燃气扩散空间,K型热电偶5和点火针6均设置在炉头1上且紧邻喷嘴3。本实施例因为将喷嘴3的出气端直接设置在炉头1上,且位于外火盖2的中心,可实现上进风,即本实施例的设计将喷嘴3出气端放在燃气灶灶面上,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都是环境直接补充,不会受密封橱柜的影响,解决了现有的下进风燃烧器由于一次空气补充不足造成的火焰离焰的问题,而且若厨房氧气不足时燃烧器会自动熄火进行保护,提示用户需要开窗或开门通风,有利于用户的健康;同时由于本实施例的热电偶采用的是K型热电偶5,而现有的燃烧器采用的是电势热电偶,电势热电偶的缺点是只有火焰烧到热电偶时,才能产生电流,进而确保燃气能够进入喷嘴内;因此,采用K型热电偶5可用于检测喷嘴3周围环境温度,只要喷嘴3周围的温度达到K型热电偶5的温度阈值,就能产生电流,进而能够确保燃气源源不断的进入喷嘴3,实现小火燃烧。在具体实施例中,中心火盖4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火孔,火孔与燃气扩散空间连通,火孔内设有金属网43;目前现有的中心火盖的侧壁上虽然也开设有火孔,但是在火孔内没有设置金属网,现有的中心火盖在燃烧时从火孔冒出的火焰长度较长,分为内焰和外焰,且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晃动;此外,当一次空气补充不足时,容易脱火和回火;而本实施例的中心火盖4侧壁上的火孔内还设置有金属网43,能够缩短火焰长度,进而通过金属网43的火焰更加强劲。在具体实施例中,中心火盖4侧壁上的火孔包括主火孔41和次火孔42;主火孔41和次火孔42均与燃气扩散空间连通,次火孔42内设置有金属网43;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因为如果主火孔41内也设置金属网43,则会增加生产成本。在具体实施例中,主火孔41的孔径小于次火孔42的孔径;因为次火孔42内还设置有金属网43,所以从次火孔42出来的火焰会被金属网43再次分离,而如果主火孔41的孔径较大的话,在进行小火燃烧时,容易出现离火和回火。金属网43的网孔孔径小于主火孔41的孔径,进一步的对火焰进行分离,增强火焰,同时确保即使是小火燃烧,火焰仍能够保持稳定。进一步地,次火孔42内设置有金属网43还起到分离火焰的目的,进一步的减小火焰,确保小火燃烧能够顺利进行。在具体实施例中,次火孔42紧邻K型热电偶5设置;在进行小火燃烧时,因为火焰较小,那么喷嘴3周围的环境温度也会较低,而次火孔42内设置有金属网43,金属网43对火焰又起到减小的目的,只要紧邻金属网43的喷嘴3周围的环境温度达到K型热电偶的温度阈值,就能确保燃烧器一直维持小火燃烧。在具体实施例中,次火孔4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主火孔41的数量多于次火孔42的数量,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次火孔42的数量为一个,主火孔41的数量为10个,火孔的数量共11个。在本实施例中主火孔41与次火孔42交错布置,也可以任意排列。在具体实施例中,炉头1的侧壁开设有空气补给孔11,用于引射空气,确保燃气在外火盖2上能够充分燃烧。具体使用过程为:当进行正常燃烧时,点火针6进行点火,外火盖2和中心火盖4上有火进行燃烧;当进行小火燃烧时,即外火盖2上没有火进行燃烧,只有中心火盖4上有火进行燃烧,因为中心火盖4的侧壁还开设有主火孔41和次火孔42,且次火孔42内设有金属网43,那么火焰将从主火孔41和金属网43的网孔向外辐射,从而对喷嘴3周围的环境进行加热,K型热电偶用于实时检测喷嘴3周围环境的温度,只要喷嘴3周围的环境温度小于K型热电偶5的温度阈值,K型热电偶5才会确保一直有源源不断的燃气向喷嘴3内输送,确保小火燃烧顺利进行;同时因为金属网43的存在,又能够进一步的对火焰进行细化,进一步确保小火燃烧时,火焰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1)、环形的外火盖(2)、喷嘴(3)、中心火盖(4)、检测所述喷嘴(3)周围环境温度的K型热电偶(5)和点火针(6);所述外火盖(2)盖设在所述炉头(1)上,所述喷嘴(3)的出气端设置在所述炉头(1)上位于所述外火盖(2)的中心,所述中心火盖(4)盖设在所述喷嘴(3)的出气端与所述喷嘴(3)形成燃气扩散空间,所述K型热电偶(5)和所述点火针(6)均设置在所述炉头(1)上且紧邻所述喷嘴(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1)、环形的外火盖(2)、喷嘴(3)、中心火盖(4)、检测所述喷嘴(3)周围环境温度的K型热电偶(5)和点火针(6);所述外火盖(2)盖设在所述炉头(1)上,所述喷嘴(3)的出气端设置在所述炉头(1)上位于所述外火盖(2)的中心,所述中心火盖(4)盖设在所述喷嘴(3)的出气端与所述喷嘴(3)形成燃气扩散空间,所述K型热电偶(5)和所述点火针(6)均设置在所述炉头(1)上且紧邻所述喷嘴(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火盖(4)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火孔,所述火孔与所述燃气扩散空间连通,所述火孔内设有金属网(4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火盖(4)侧壁上的所述火孔包括主火孔(41)和次火孔(42);所述主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猛姚家前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