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331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阻尼机构,可抑制装设在飞轮装配体上的阻尼机构在高转速区域内的返回故障并提高振动衰减性能。阻尼机构(4)包括:第一飞轮(2);以可相对于第一飞轮(2)相对旋转的形态配置的中间旋转体(44);以可相对于中间旋转体(44)相对旋转的形态配置的第二飞轮(3);具有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结第一飞轮(2)和中间旋转体(44)的多个第一螺旋弹簧(41)的第一阻尼器(8);以及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结中间旋转体(44)和第二飞轮(3)、在比第一阻尼器(8)的最小动作扭矩小的扭矩下开始动作的第二阻尼器(9)。第一螺旋弹簧(41)以在旋转方向上被预先压缩的状态收容在中间旋转体(44)的支撑部(45)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尼机构,尤其涉及在具有相对于曲轴以可通过弹性部件 来传递扭矩的形态配置的飞轮的飞轮装配体中使用的阻尼机构。
技术介绍
在发动机的曲轴上安装有飞轮,以吸收发动机的燃烧变动产生的振动。在 飞轮的轴向的变速器侧设置有离合装置。离合装置包括与变速器的输入轴连 结的离合器盘装配体、以及对离合器盘装配体的摩擦连结部朝着飞轮施力的离 合器盖装配体。离合器盘装配体具有用于对扭转振动进行吸收、衰减的阻尼机 构。阻尼机构具有在旋转方向上压縮配置的螺旋弹簧等弹性部件。另外,也已知一种将阻尼机构设置在飞轮与曲轴之间而不是设置在离合器 盘装配体中的构造。这种情况下,飞轮位于以螺旋弹簧为界的振动系统的输出 侧,输出侧的惯性变得比以往大。其结果是,可将共振转速设定成空转转速以 下,可实现高的衰减性能。像这样由飞轮和阻尼机构组合而成的构造即是双质 量飞轮或飞轮阻尼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另外,将固定在发动机的曲轴 上的飞轮称作第一飞轮,将通过弹性部件与曲轴连结并安装有离合装置的飞轮 称作第二飞轮。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特开平4-231757号公报作为这种飞轮装配体的阻尼机构,已知有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 在外周侧配置有弹性部件的阻尼机构。在这种阻尼机构中,例如,弹性部件以 直列作用的形态以自由状态进行配置,利用刚性低、扭转角度大的阻尼特性来 吸收、衰减扭转振动。但是,在高转速区域内,由于对外周侧的弹性部件作用有离心力,因此, 外周侧的弹性部件压紧在配置于其外周侧的部件上,会产生大的滞后扭矩 (hysteresis torque)。该滞后扭矩会妨碍弹性部件的动作。这样,在高转 速区域内,阻尼机构的振动衰减性能下降。因此,提出过一种例如在外周侧的弹性部件的基础上在内周侧也以自由状 态配置弹性部件、并使两个弹性部件直列作用的方案。在该阻尼机构中,可利 用外周侧的弹性部件来实现低刚性和大扭转角度,同时,在高转速区域内可使 不容易产生滞后扭矩的内周侧的弹性部件辅助地动作来防止振动衰减性能下 降。然而,内周侧的弹性部件在构造上很难确保大的扭转角度。因此,在高转 速区域内,阻尼机构的扭转角度变小,以往的阻尼机构无法有效地吸收、衰减 在高转速区域内产生的大扭转振动。例如,在离合器连结的状态下,当驾驶员 在高转速区域内突然松开加速踏板时,阻尼机构因发动机制动而被逆向驱 动,大的扭转振动被输入阻尼机构。此时,如上所述,由于外周侧的弹性 部件因离心力而不动作,因此会产生所谓的阻尼机构的返回故障。特别是 在两个飞轮的相对旋转角度变小时,弹性部件接近自由状态,在使第一飞 轮和第二飞轮返回初始状态的方向上只产生小的负载。因此,该负载无法 克服滞后扭矩,在高转速区域内会产生阻尼机构的返回故障。另外,在产 生了返回故障时,由于内周侧的弹性部件无法吸收、衰减这种大的扭转振 动,因此,结果会导致振动衰减性能显著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抑制装设在飞轮装配体上的阻尼机构在高转速区域内 的返回故障并提高振动衰减性能。第1专利技术的阻尼机构是一种用于传递扭矩并吸收、衰减扭矩变动的阻尼机 构,包括第一旋转部件;以可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相对旋转的形态配置的第 二旋转部件;以可相对于第二旋转部件相对旋转的形态配置的第三旋转部件; 具有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结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的多个第一弹性部 件的第一阻尼器;以及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结第二旋转部件和第三旋转部件、 在比第一阻尼器的最小动作扭矩小的扭矩下开始动作的第二阻尼器。第一弹性部件以在旋转方向上被预先压縮的状态设置于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 中的任一方。在该阻尼机构中,由于第一弹性部件在旋转方向上被预先压縮,因此, 例如在输入扭矩超过与第一弹性部件的压縮状态对应的最小动作扭矩之 前,第一弹性部件的压缩并不开始,仅第二阻尼器动作,吸收、衰减扭转 振动。另外,在输入扭矩超过最小动作扭矩时,第一弹性部件的压縮开始, 第一阻尼器与第二阻尼器直列地动作。即,若未输入最小动作扭矩以上的 扭矩,则第一旋转部件与第二旋转部件之间不相对旋转。换言之,在第一 旋转部件与第二旋转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返回初始状态的方向上,因第一 弹性部件而有比以往大的负载作用于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由此, 该阻尼机构可抑制高转速区域内的返回故障并提高振动衰减性能。第2专利技术的阻尼机构是在第1专利技术的阻尼机构中,第二阻尼器具有多 个第二弹性部件,这多个第二弹性部件配置在第一弹性部件的内周侧,在 旋转方向上弹性连结第二旋转部件和第三旋转部件。第3专利技术的阻尼机构是在第1或第2专利技术的阻尼机构中,第一阻尼器 在第二阻尼器的动作中开始动作。在该阻尼机构中,在第一阻尼器开始动作时,第二阻尼器正在动作。 换言之,在第二阻尼器的限位件动作时,第一阻尼器正在动作。由此,可 缓和第二阻尼器的限位件动作时的冲击,可减少限位件的破损和撞击声。第4专利技术的阻尼机构是在第1至第3专利技术的任一个阻尼机构中,第一 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中的任一方具有在旋转方向上支撑第一弹性部件 的端部的多个支撑部。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中的另一方具有滑动 部,该滑动部配置在第一弹性部件的外周侧,限制第一弹性部件朝半径方 向外侧移动。第一弹性部件在相邻的支撑部之间以在旋转方向上被压缩的 状态圆弧状地配置。在该阻尼机构中,由于在支撑部之间第一弹性部件以被压縮的状态圆 弧状地配置,因此,即使是在没有离心力作用的状态下,第一弹性部件也欲朝着外周侧动作,因滑动部和第一弹性部件的滑动而产生滞后扭矩。艮P, 即使是在离心力几乎不作用的低转速区域内,也可利用滑动部与第一弹性 部件之间的滑动来获得滞后扭矩。由此,例如在低转速区域内连结了离合 器时,即使因发动机的转速下降而产生共振、产生由过大扭矩变动而引起 的扭转振动,也可有效地吸收、衰减大的扭转振动。第5专利技术的阻尼机构是在第4专利技术的阻尼机构中,相邻的支撑部之间 在旋转方向上收容有至少两个以上的第一弹性部件。在相邻的第一弹性部 件的端部之间配置有保持第一弹性部件并与滑动部滑动的弹簧座。第6专利技术的阻尼机构是在第1至第3专利技术的任一个阻尼机构中,第二 旋转部件具有在旋转方向上支撑第一弹性部件的端部的多个支撑部。第一旋转部件具有配置于在旋转方向上与支撑部对应的位置、可与第一弹性 部件的端部抵接的多个抵接部;以及配置于第一弹性部件的外周侧、在半 径方向上支撑第一弹性部件的滑动部。在抵接部与第一弹性部件的端部之 间形成有旋转方向上的间隙。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的双质量飞轮的纵剖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上侧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下侧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双质量飞轮的局部俯视图。 图5是双质量飞轮的局部俯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螺旋弹簧的设定状态的图。 图7是阻尼机构的扭转特性线图。 (符号说明) 1双质量飞轮2第一飞轮(第一旋转部件) 3第二飞轮(第三旋转部件) 4阻尼机构 5第一摩擦产生机构 7第二摩擦产生机构8第一阻尼器9第二阻尼器25第二筒状部(滑动部)41第一螺旋弹簧(第一弹性部件)43a、 43b、 43c第二螺旋弹簧(第二弹性部件)42第二弹簧座44中间旋转体(第二旋转部件)45支撑部46第一弹簧座48输出旋转体(第三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尼机构,用于传递扭矩并吸收、衰减扭矩变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旋转部件; 第二旋转部件,该第二旋转部件以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相对旋转的形态配置; 第三旋转部件,该第三旋转部件以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相对旋转的形态配置; 第一阻尼器,该第一阻尼器具有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结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和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多个第一弹性部件;以及 第二阻尼器,该第二阻尼器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结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和所述第三旋转部件,在比所述第一阻尼器的最小动作扭矩小的扭矩下开始动作,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以在旋转方向上被预先压缩的状态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中的任一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原宏鹤田浩吉福岛宽隆神谷昌和江端胜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艾科赛迪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