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力学实验用截骨操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67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力学实验用截骨操作台,由底座、滑轨、切割定位器、V型夹紧固定座、前定位挡板、后定位挡板、紧固螺栓、长度尺寸定位标置,及尺寸刻线组成。实心不锈钢底座上间隔适当距离固定前定位挡板和2个V型夹紧固定座,后者可固定人工骨或尸体骨。切割定位器及后定位挡板通过两侧滑轨与底座相连接,前者设有凹槽作为截骨轨道,可置入锯条,对应刻线进行准确截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控性强,提高了操作效率,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减少操作误差,提高操作灵活性、准确性、可重复性。

An Osteotomy Operating Table for Biomechanical Experi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力学实验用截骨操作台
本技术涉及生物力学实验器械,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生物力学实验用截骨操作台。
技术介绍
在生物力学实验中,尤其是模拟骨折、骨缺损或研究截骨矫形相关课题时,通常需要对人工骨或尸体骨进行精确地切割,从而更好地模拟临床情景,减少实验误差,提高结果可信度。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分为手动线锯和电动锯(往复锯、圆锯等)。前者能够根据实验实际情况自定义切割,实时调整角度、力度、深度等参数,适合制作较为特殊的实验模型,但其耗时且费力,切面平整度较差,操作难度较高,可重复性差,因此不适合样本量较大的生物力学实验。后者虽然省时省力,切面较为光滑,但同样需要实验者对力度、速度、角度的较强掌控能力,否则难以达到每个实验模型的同一性,因此产生较大的实验误差。但是,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利用两者进行操作时,难以维持人工骨或尸体骨等模型的稳定性,导致切割的角度和深度难以保证,切割轨迹不固定,因此增加了切割所需时间及操作难度,影响实际效果与实验预期的一致性以及大样本量操作时的均一性。尤其对于电动锯来说,若切割所需时间较长,产生的持续高温可能导致人工骨或尸体骨局部过热,影响模型强度,改变原有力学属性。因此,对于较大样本量的需要截骨的生物力学实验,设计一款能够维持模型稳定性并且预设切割轨道便于快速切割的截骨操作台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实用的截骨操作台,能够牢靠固定人工骨或尸体骨,并预设可调节的切割轨道,应对各种需求进行快速、准确、个性化截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结构:一种生物力学实验用截骨操作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前定位挡板、第二V型夹紧固定座、第一V型夹紧固定座、切割定位器以及后定位挡板,所述第二V型夹紧固定座通过第二支撑柱与底座相连接,所述第一V型夹紧固定座通过第一支撑柱与底座相连接,所述第二V型夹紧固定座上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V型夹紧固定座上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底座的后侧设有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上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连接有后定位挡板,所述第一滑轨与第一滑座之间通过第三紧固螺栓固定,所述底座的前侧设有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上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与第二滑座)之间通过第四紧固螺栓固定,所述第二滑座上连接有切割定位器,所述第二滑轨上设有长度尺寸定位标置,所述底座顶部的前侧设有尺寸刻线。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长460mm,宽130mm,且操作台总高度170mm。进一步的,所述第二V型夹紧固定座和第二V型夹紧固定座的高度为115mm。进一步的,所述切割定位器高度140mm。进一步的,所述切割定位器上设有的凹槽深度为65mm,宽度为1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均与底座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V型夹紧固定座上设有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一V型夹紧固定座上设有第一紧固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能够牢靠固定人工骨或尸体骨等模型,减少截骨时因把持不稳而产生的误差。其次采用滑轨及尺寸刻线的设计,增加实验灵活性及准确性,提高了截骨的易操作性及可重复性。最后,切割定位器设有截骨轨道,便于截骨时更好地控制角度、速度、深度,提高了操作效率,降低了操作难度。因此本技术达到了专利技术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生物力学实验用截骨操作台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生物力学实验用截骨操作台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生物力学实验用截骨操作台的左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底座;2、第一滑轨;21、第一滑座;3、尺寸刻线;4、第二滑轨;41、第二滑座;5、切割定位器;6、第一V型夹紧固定座;61、第一紧固螺栓;62、第一支撑柱;63、第一固定槽;7、长度尺寸定位标置;8、第二V型夹紧固定座;81、第二紧固螺栓;82、第二支撑柱;83、第二固定槽;9、前定位挡板;10、后定位挡板;11、第三紧固螺栓;12、第四紧固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力学实验用截骨操作台,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前定位挡板9、第二V型夹紧固定座8、第一V型夹紧固定座6、切割定位器5以及后定位挡板10,所述第二V型夹紧固定座8与底座1之间通过第二支撑柱82与底座1相连接,所述第一V型夹紧固定座6与底座1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柱62与底座1相连接,所述第二V型夹紧固定座8上设有第二固定槽83,所述第一V型夹紧固定座6上设有第一固定槽63,所述底座1的后侧设有第一滑座21,所述第一滑座21上设有第一滑轨2,所述第一滑轨2上连接有后定位挡板10,所述第一滑轨2与第一滑座21之间通过第三紧固螺栓11固定,所述底座1的前侧设有第二滑座41,所述第二滑座41上设有第二滑轨4,所述第二滑轨4与第二滑座41之间通过第四紧固螺栓12固定,所述第二滑座41上连接有切割定位器5,所述第二滑轨4上设有长度尺寸定位标置7,所述底座1顶部的前侧设有尺寸刻线3。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生物力学实验用截骨操作台的实用功能,所述底座1长460mm,宽130mm,且操作台总高度170mm。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生物力学实验用截骨操作台的实用功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V型夹紧固定座8和第二V型夹紧固定座8的高度为115mm。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生物力学实验用截骨操作台的实用功能,所述切割定位器5高度140mm。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生物力学实验用截骨操作台的实用功能,所述切割定位器5上设有的凹槽深度为65mm,宽度为1mm。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生物力学实验用截骨操作台的实用功能,所述第一支撑柱62和第二支撑柱82均与底座1固定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一种生物力学实验用截骨操作台的实用功能,所述第二V型夹紧固定座8上设有第二紧固螺栓81,所述第一V型夹紧固定座6上设有第一紧固螺栓61。本技术工作流程:本技术使用时,将人工骨或尸体骨等模型的非操作端放置在两个V型夹紧固定座上并用螺栓予以夹持固定,非操作端的末端紧靠前定位挡板9,并调节后定位挡板10位置,将模型整体置于前后挡板之间。然后通过滑轨调节切割定位器5的位置,利用定位标置及尺寸刻线详细规划截骨方案,最后使用合适锯条(手动或电动)沿切割定位器的截骨轨道进行操作。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的优势在于:首先能够牢靠固定人工骨或尸体骨等模型,减少截骨时因把持不稳而产生的误差。其次采用滑轨及尺寸刻线的设计,增加实验灵活性及准确性,提高了截骨的易操作性及可重复性。最后,切割定位器设有截骨轨道,便于截骨时更好地控制角度、速度、深度,提高了操作效率,降低了操作难度。因此本技术达到了专利技术目的。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力学实验用截骨操作台,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前定位挡板(9)、第二V型夹紧固定座(8)、第一V型夹紧固定座(6)、切割定位器(5)以及后定位挡板(10),所述第二V型夹紧固定座(8)通过第二支撑柱(82)与底座(1)相连接,所述第一V型夹紧固定座(6)通过第一支撑柱(62)与底座(1)相连接,所述第二V型夹紧固定座(8)上设有第二固定槽(83),所述第一V型夹紧固定座(6)上设有第一固定槽(63),所述底座(1)的后侧设有第一滑座(21),所述第一滑座(21)上设有第一滑轨(2),所述第一滑轨(2)上连接有后定位挡板(10),所述第一滑轨(2)与第一滑座(21)之间通过第三紧固螺栓(11)固定,所述底座(1)的前侧设有第二滑座(41),所述第二滑座(41)上设有第二滑轨(4),所述第二滑轨(4)与第二滑座(41)之间通过第四紧固螺栓(12)固定,所述第二滑座(41)上连接有切割定位器(5),所述第二滑轨(4)上设有长度尺寸定位标置(7),所述底座(1)顶部的前侧设有尺寸刻线(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力学实验用截骨操作台,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前定位挡板(9)、第二V型夹紧固定座(8)、第一V型夹紧固定座(6)、切割定位器(5)以及后定位挡板(10),所述第二V型夹紧固定座(8)通过第二支撑柱(82)与底座(1)相连接,所述第一V型夹紧固定座(6)通过第一支撑柱(62)与底座(1)相连接,所述第二V型夹紧固定座(8)上设有第二固定槽(83),所述第一V型夹紧固定座(6)上设有第一固定槽(63),所述底座(1)的后侧设有第一滑座(21),所述第一滑座(21)上设有第一滑轨(2),所述第一滑轨(2)上连接有后定位挡板(10),所述第一滑轨(2)与第一滑座(21)之间通过第三紧固螺栓(11)固定,所述底座(1)的前侧设有第二滑座(41),所述第二滑座(41)上设有第二滑轨(4),所述第二滑轨(4)与第二滑座(41)之间通过第四紧固螺栓(12)固定,所述第二滑座(41)上连接有切割定位器(5),所述第二滑轨(4)上设有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辰花克涵查晔军金启龙蒋协远公茂琪李庭卢帅孙伟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积水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