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盖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585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防尘盖组件,主要包括防尘盖板和防尘盖体,防尘盖板上开有防尘盖板孔,所述的防尘盖体为一端开口的筒体,另一端面上开有与防尘盖板孔相对应的防尘盖体孔,防尘盖体的侧壁由等径段和渐缩段构成,等径段和渐缩段连接处形成限位点,在渐缩段处的防尘盖体内形成缓冲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1.防尘盖内表面与油封上平面的间隙H较大,彻底消除了防尘盖直接压在油封上面的潜在风险;2.防尘盖内孔与连杆的间隙h较小,可更好防止异物掉入油封,大大减小了油封被异物划伤的机会,油封和减震器的寿命可因此相对延长;3.斜面圆周均匀分布4-6个散热孔,可使热量及时散发出去,避免了油封因高温而变形的机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尘盖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用独立悬架减震器的防尘盖组件。技术背景对于独立悬架减震器,在减震器贮油筒的顶端一般装有防尘盖,防尘盖的作用是保护减 震器的主要密封件油封,阻止外部的异物、泥沙浸入而划伤油封,同时防止悬架部分零件直 接撞击到油封上,若油封唇口损伤则导致减震器漏油失效。图1为现有结构的一种组合防尘 盖结构,优点是制造工艺较成熟、因由两个零件点焊组成,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强度可保证; 图2为现有结构的一种单体式防尘盖结构,优点是制造工艺简单,因是直接冲压而成、成本 较低,但因为单件强度较低,在受到外力冲击时易变形。但上述两种结构存在的缺点,确是相同的,具体如下1、防尘盖内表面与油封上平面 的间隙H如装配图3、 4中所示较小,防尘盖易压迫在内部油封的上端面,恶化了油封的外部工作条件;A、现有结构l的H值一般为0.5-1.0mm; B、现有结构2虽有所改进,H值一 般为0.9-1.5mm,但因其是三点定位,在生产中压装时因压力过大,定位面易内凹变形,间 隙H值会相应减小。2、防尘盖中缺少散热装置,致使连杆与油封相互间的摩擦运动产生的 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使油封易造成高温变形。3、防尘盖内孔与连杆的径向间隙h如装 配图2、 4中所示较大(原有结构h不能小,因为要避开油封, 一般要大于油封直径), 一般 为1.5-2.0mm,不能有效防止异物掉入油封,油封被异物划伤后,导致减震器漏油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防尘盖组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防尘盖组件,主要包括防尘盖板和防 尘盖体,防尘盖板上开有防尘盖板孔,所述的防尘盖体为一端幵口的筒体,另一端面上开有 与防尘盖板孔相对应的防尘盖体孔,防尘盖体的侧壁由等径段和渐縮段构成,等径段和渐縮 段连接处形成限位点,在渐縮段处的防尘盖体内形成缓冲腔。所述的防尘盖板和防尘盖体通过点焊固定连接在一起,也可以作为一体结构。在渐縮段处的防尘盖体的侧壁上开有一组散热孔。所述的防尘盖板孔与连杆的间隙h为0.5-1.0mm。 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1、防尘盖内表面与油封上平面的间隙H较大,可达 5.5-6.5mm,彻底消除了防尘盖直接压在油封上面的潜在风险;2、防尘盖内孔与连杆的间隙 h较小, 一般0.5-1.0mm,可更好防止异物掉入油封,大大减小了油封被异物划伤的机会,油 封和减震器的寿命可因此相对延长;3、斜面圆周均匀分布4-6个散热孔,可使连杆与油封相 互间的摩擦运动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避免了油封因高温而变形的机率;4、因空间足 够大,外部的冲击力不会作用在油封上,消除了油封因直接受到外部的冲击而变形的风险; 5、本结构因由两个零件点焊组成,有足够的耐冲击强度,在受到正常的悬架部分零件的外 力冲击时,防尘盖、油封均不会变形。6、工艺较成熟。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1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2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防尘盖l,防尘盖板卜l,防尘盖体1-2,防尘盖板孔1-3,防尘盖体孔卜4, 连杆2,油封3,贮油筒4,散热孔5,点焊6,缓冲腔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5、图6和图7所示,这种防尘盖组件,主要包括防尘盖板1-1和防尘盖体1-2, 防尘盖板1-1和防尘盖体1-2通过点焊6固定连接在一起。防尘盖板1-1上开有防尘盖板孔 1-3,防尘盖体1-2为一端开口的筒体,另一端面上开有与防尘盖板孔卜3相对应的防尘盖 体孔1-4,防尘盖体l-2的侧壁由等径段和渐縮段构成,等径段和渐縮段连接处形成贮油简 4的限位点,在渐縮段处的防尘盖体1-2内形成缓冲腔7,即防尘盖内表面与油封上平面的 间隙H较大,可达5.5-6.5111111,彻底消除了防尘盖直接压在油封上面的潜在风险。在渐縮段处的防尘盖体1-2的侧壁上圆周均匀分布4-6个散热孔5可使连杆与油封相互 间的摩擦运动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避免了油封因高温而变形的机率。所述的防尘盖板孔l-3与连杆2的间隙h为0.5-1.0mm,可更好防止异物掉入油封,大大减小了油封被异物划伤的机会,油封和减震器的寿命可囡此相对延长。本实用型改进型防尘盖组件即针对上述缺陷而设计,本结构不仅使防尘盖内表面与油封 3上平面的间隙H如装配图7中所示大大增加,还考虑了强度和散热性,克服了上述两种结 构的缺点。本技术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制造误差会导致防尘盖与贮油筒圆周配合过紧,进而压 装困难。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 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防尘盖组件,主要包括防尘盖板(1-1)和防尘盖体(1-2),防尘盖板(1-1)上开有防尘盖板孔(1-3),其特征是所述的防尘盖体(1-2)为一端开口的筒体,另一端面上开有与防尘盖板孔(1-3)相对应的防尘盖体孔(1-4),防尘盖体(1-2)的侧壁由等径段和渐缩段构成,等径段和渐缩段连接处形成限位点,在渐缩段处的防尘盖体(1-2)内形成缓冲腔(7)。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尘盖板(1-1)和防尘盖 体(1-2)通过点焊(6)固定连接在一起。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尘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渐縮段处的防尘盖体(卜2) 的側壁上开有一组散热孔(5)。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尘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尘盖板孔(1-3)与 连杆的间隙h为0.5-1.0mm。专利摘要本技术是涉及一种防尘盖组件,主要包括防尘盖板和防尘盖体,防尘盖板上开有防尘盖板孔,所述的防尘盖体为一端开口的筒体,另一端面上开有与防尘盖板孔相对应的防尘盖体孔,防尘盖体的侧壁由等径段和渐缩段构成,等径段和渐缩段连接处形成限位点,在渐缩段处的防尘盖体内形成缓冲腔。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1.防尘盖内表面与油封上平面的间隙H较大,彻底消除了防尘盖直接压在油封上面的潜在风险;2.防尘盖内孔与连杆的间隙h较小,可更好防止异物掉入油封,大大减小了油封被异物划伤的机会,油封和减震器的寿命可因此相对延长;3.斜面圆周均匀分布4-6个散热孔,可使热量及时散发出去,避免了油封因高温而变形的机率。文档编号F16F9/32GK201031905SQ20072010875公开日2008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8日专利技术者冯兵团, 梅 杨, 郑晓敏 申请人: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尘盖组件,主要包括防尘盖板(1-1)和防尘盖体(1-2),防尘盖板(1-1)上开有防尘盖板孔(1-3),其特征是:所述的防尘盖体(1-2)为一端开口的筒体,另一端面上开有与防尘盖板孔(1-3)相对应的防尘盖体孔(1-4),防尘盖体(1-2)的侧壁由等径段和渐缩段构成,等径段和渐缩段连接处形成限位点,在渐缩段处的防尘盖体(1-2)内形成缓冲腔(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梅郑晓敏冯兵团
申请(专利权)人: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