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硅微粉自动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0362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化硅微粉自动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箱、混料叶片和下料斗,所述混料箱的顶部设置有所述下料斗,所述下料斗的底部出口设置有塞盖,所述塞盖上端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下料斗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为悬臂结构,一端焊接在所述下料斗的内壁上,所述顶杆竖直贯穿所述支撑板,并与所述支撑板滑动了连接,所述顶杆为T型杆,且外圆面上套接有弹簧,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顶杆的大圆端面与所述支撑板之间。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塞盖对下料斗的出口进行封堵,从而避免混料过程中,碳化硅微粉经下料斗排入空气中;混合完成后,能够使混料箱内的碳化硅微粉快速流向卸料管,从而避免碳化硅微粉残留在混料箱内。

An Automatic Mixing Device for Silicon Carbide Pow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化硅微粉自动混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碳化硅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化硅微粉自动混料装置。
技术介绍
碳化硅微粉的利用价值非常高,它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半导体产业、压电晶体产业的工程性加工材料。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为了满足碳化硅微粉的尺寸分布特性,需要对烘干后的碳化硅微粉进行混料处理,从而使碳化硅微粉的颗粒度大小均匀。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碳化硅微粉的加料斗是敞开的,因此在混料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会经加料斗向上升,并进入周围空气中,而人体长期暴露在碳化硅微粉的环境中,容易引起尘肺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碳化硅微粉自动混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碳化硅微粉在混料时产生的扬尘容易进入周围空气,从而危害人体健康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通过对下料斗与混料箱进行隔离,有效避免混料过程中碳化硅微粉进入空气中,从而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化硅微粉自动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箱、混料叶片和下料斗,所述混料箱的顶部设置有所述下料斗,所述下料斗的底部出口设置有塞盖,所述塞盖上端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下料斗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为悬臂结构,一端焊接在所述下料斗的内壁上,所述顶杆竖直贯穿所述支撑板,并与所述支撑板滑动了连接,所述顶杆为T型杆,且外圆面上套接有弹簧,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顶杆的大圆端面与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混料箱内部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一端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固定座安装在所述混料箱的外侧,所述旋转轴上固定焊接有混料叶片;所述混料箱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卸料管;所述混料箱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支腿和伸缩支腿,且所述伸缩支腿位于靠近所述卸料管的一侧,所述固定支腿位于远离所述卸料管的一侧,所述伸缩支腿和所述固定支腿均通过铰接座与所述混料箱相连接。采用上述一种碳化硅微粉自动混料装置,下料时,通过按压所述顶杆,所述塞盖下移,从而将所述下料斗的底部出口打开,使所述下料斗内的物料向下进入所述混料箱内,下料完毕后,松开所述顶杆,所述弹簧的弹力将所述顶杆向上顶推,使所述塞盖再次堵塞在所述下料斗的出口处,再开启所述电机,所述旋转轴带动所述混料叶片旋转,从而对所述混料箱内的碳化硅微粉进行混合搅拌,由于所述塞盖阻隔了所述下料斗与所述混料箱之间连通的通道,从而有效避免碳化硅微粉经下料斗排入空气中,混合完毕后,所述伸缩支腿收缩,使所述混料箱设置有所述卸料管的一端向下倾斜,从而使所述混料箱内的碳化硅微粉能够快速流向所述卸料管一侧。作为优选,所述下料斗为漏斗形,所述塞盖为圆锥形。作为优选,所述混料箱底部为圆弧型,所述卸料管位于所述混料箱底面的最低点处。作为优选,所述混料叶片为螺旋叶片。作为优选,所述卸料管的管口安装有可拆卸的挡盖。作为优选,所述伸缩支腿为液压缸或电动伸缩杆。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塞盖对下料斗的出口进行封堵,从而避免混料过程中,碳化硅微粉经下料斗排入空气中;2、混合完成后,能够使混料箱内的碳化硅微粉快速流向卸料管,从而避免碳化硅微粉残留在混料箱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卸料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混料箱;101、卸料管;1011、挡盖;2、下料斗;201、支撑板;3、塞盖;4、顶杆;5、弹簧;6、旋转轴;7、混料叶片;8、伸缩支腿;9、铰接座;10、固定支腿;11、电机;12、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化硅微粉自动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箱1、混料叶片7和下料斗2,所述混料箱1的顶部设置有所述下料斗2,所述下料斗2的底部出口设置有塞盖3,所述塞盖3上端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4,所述下料斗2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支撑板201,所述支撑板201为悬臂结构,一端焊接在所述下料斗2的内壁上,所述顶杆4竖直贯穿所述支撑板201,并与所述支撑板201滑动了连接,所述顶杆4为T型杆,且外圆面上套接有弹簧5,且所述弹簧5位于所述顶杆4的大圆端面与所述支撑板201之间;所述混料箱1内部设置有旋转轴6,所述旋转轴6一端连接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通过固定座12安装在所述混料箱1的外侧,所述旋转轴6上固定焊接有混料叶片7;所述混料箱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卸料管101;所述混料箱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支腿10和伸缩支腿8,且所述伸缩支腿8位于靠近所述卸料管101的一侧,所述固定支腿10位于远离所述卸料管101的一侧,所述伸缩支腿8和所述固定支腿10均通过铰接座9与所述混料箱1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下料斗2为漏斗形,如此设置,便于使下料斗2内的物料能够向底部出口处聚集,所述塞盖3为圆锥形,便于使塞盖3能够对下料斗2的出料口进行封堵,同时在下料时,使物料能够沿塞盖3的圆锥面向下抛洒,从而避免物料堆积在一个位置上。所述混料箱1底部为圆弧型,所述卸料管101位于所述混料箱1底面的最低点处,如此设置,便于使混料箱1内的物料能够全部经卸料管101排出。所述混料叶片7为螺旋叶片,如此设置,便于提高搅拌效率,并使混料箱1内部的物料能够得到充分搅拌。所述卸料管101的管口安装有可拆卸的挡盖1011,如此设置,便于在混料过程中,通过挡盖1011对卸料管101进行封堵,从而避免卸料管101排料。所述伸缩支腿8为液压缸或电动伸缩杆,如此设置,便于实现伸缩支腿8的自动伸缩,从而方便卸料。采用上述结构,下料时,通过按压所述顶杆4,所述塞盖3下移,从而将所述下料斗2的底部出口打开,使所述下料斗2内的物料向下进入所述混料箱1内,下料完毕后,松开所述顶杆4,所述弹簧5的弹力将所述顶杆4向上顶推,使所述塞盖3再次堵塞在所述下料斗2的出口处,再开启所述电机11,所述旋转轴6带动所述混料叶片7旋转,从而对所述混料箱1内的碳化硅微粉进行混合搅拌,由于所述塞盖3阻隔了所述下料斗2与所述混料箱1之间连通的通道,从而有效避免碳化硅微粉经下料斗2排入空气中,混合完毕后,所述伸缩支腿8收缩,使所述混料箱1设置有所述卸料管101的一端向下倾斜,从而使所述混料箱1内的碳化硅微粉能够快速流向所述卸料管101一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化硅微粉自动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料箱(1)、混料叶片(7)和下料斗(2),所述混料箱(1)的顶部设置有所述下料斗(2),所述下料斗(2)的底部出口设置有塞盖(3),所述塞盖(3)上端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4),所述下料斗(2)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支撑板(201),所述支撑板(201)为悬臂结构,一端焊接在所述下料斗(2)的内壁上,所述顶杆(4)竖直贯穿所述支撑板(201),并与所述支撑板(201)滑动了连接,所述顶杆(4)为T型杆,且外圆面上套接有弹簧(5),且所述弹簧(5)位于所述顶杆(4)的大圆端面与所述支撑板(201)之间;所述混料箱(1)内部设置有旋转轴(6),所述旋转轴(6)一端连接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通过固定座(12)安装在所述混料箱(1)的外侧,所述旋转轴(6)上固定焊接有混料叶片(7);所述混料箱(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卸料管(101);所述混料箱(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支腿(10)和伸缩支腿(8),且所述伸缩支腿(8)位于靠近所述卸料管(101)的一侧,所述固定支腿(10)位于远离所述卸料管(101)的一侧,所述伸缩支腿(8)和所述固定支腿(10)均通过铰接座(9)与所述混料箱(1)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硅微粉自动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料箱(1)、混料叶片(7)和下料斗(2),所述混料箱(1)的顶部设置有所述下料斗(2),所述下料斗(2)的底部出口设置有塞盖(3),所述塞盖(3)上端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4),所述下料斗(2)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支撑板(201),所述支撑板(201)为悬臂结构,一端焊接在所述下料斗(2)的内壁上,所述顶杆(4)竖直贯穿所述支撑板(201),并与所述支撑板(201)滑动了连接,所述顶杆(4)为T型杆,且外圆面上套接有弹簧(5),且所述弹簧(5)位于所述顶杆(4)的大圆端面与所述支撑板(201)之间;所述混料箱(1)内部设置有旋转轴(6),所述旋转轴(6)一端连接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通过固定座(12)安装在所述混料箱(1)的外侧,所述旋转轴(6)上固定焊接有混料叶片(7);所述混料箱(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卸料管(101);所述混料箱(1)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强关春旺殷广辉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西利康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