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R单车用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029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VR单车用升降装置,涉及VR单车技术领域。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部与前车架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下部设有连接板,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与连接板接触,所述凸轮后侧设有动力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增强VR单车骑行过程中的真实性。

A lifting device for VR bi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R单车用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VR单车
,具体是一种VR单车用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时,通过VR技术结合单车技术,在室内便可体验骑行单车,但是在骑行单车的过程中,只能让骑行者体验到骑单车所经历的每一处风景,但是不能体验到上坡和下坡过程中,单车发生倾斜的感觉;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部分装置用于VR单车的升降,但是只能实现整体的升降,不能够实现前升后降或前降后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R单车用升降装置,能够增强VR单车骑行过程中的真实性。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VR单车用升降装置,包括单车、VR播放器和VR眼镜,所述单车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前车架上设有前车轮,所述后车架上设有后车轮,所述VR眼镜和VR播放器连接,所述前车架下部设有第一升降机构,所述后车架下部设有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与第一升降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部与前车架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下部设有连接板,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与连接板接触,所述凸轮后侧设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转轴,所述电机位于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之间,所述转轴与凸轮后侧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端部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上设有链条,所述链条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上的凸轮反向设置。所述电机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VR播放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电动刹车器,所述电动刹车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凸轮一侧设有多个凹槽。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有棘轮棘爪机构,所述棘轮棘爪机构包括棘轮和固定板,所述棘轮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棘轮的侧部设有棘爪,所述棘爪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棘爪连接。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动力机构带动凸轮转动,所述凸轮能够带动连接板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活动杆上下移动,使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能分别使前车架和后车架上下移动,在VR画面中出现上坡或下坡时,调节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增强体验者的体验真实性。2、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转轴,所述电机位于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之间,所述转轴与凸轮后侧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端部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上设有链条,所述链条能够增强凸轮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出现滑动现象,所述链条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上的凸轮反向设置,所述电机能够带动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上凸轮反向转动,能够快速实现单车前车架与后车架的间隔升降。3、所述电机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VR播放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从VR播放器中的播放画面来获取信号,然后将获取的信号传递给电机,电机根据获得的信号进行运行,带动凸轮的转动,能够快速实现实时的控制,进一步增强体验的真实性。4、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电动刹车器,所述电动刹车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从VR播放器中获得情景信号,当情景信号中显示是上坡时,所述控制器将信号传递至电动刹车器,所述电动刹车器开始运行,增加后车轮转动的阻力,能够进一步增强体验的真实性。5、所述凸轮一侧设有多个凹槽,在凸轮的转动过程中,所述多个凹槽能够使连接板呈颠簸形上下移动,能够使单车模拟出行驶颠簸路况的情景,能够进一步增强体验的真实性。6、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有棘轮棘爪机构,所述棘轮棘爪机构包括棘轮和固定板,所述棘轮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棘轮的侧部设有棘爪,所述棘爪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棘爪连接,所述棘轮棘爪机构能够防止电机倒转,在电机停止运行时,所述棘爪与棘轮相配合,实现整个装置的锁止,保证了整个装置运行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附图2是第一升降机构的侧视示意图。附图3是实施例2中第一升降机构的主视示意图。附图4控制器的控制关系示意图。附图5是棘轮棘爪结构与电机连接的示意图。附图6是附图5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中所示标号:11、单车;12、VR播放器;13、VR眼镜;14、前车架;15、后车架;16、前车轮;17、后车轮;2、第一升降机构;21、支撑底座;22、支撑架;23、导向块;24、活动杆;25、支撑板;26、连接板;27、凸轮;3、第二升降机构;4、动力机构;41、电机;42、转轴;43、齿轮;44、链条;5、控制器;6、电动刹车器;7、凹槽;8、棘轮棘爪机构;81、棘轮;82、固定板;83、棘爪;84、固定块;85、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6所示,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本技术所述是一种VR单车用升降装置,包括单车11、VR播放器12和VR眼镜13,所述单车11包括前车架14和后车架15,所述前车架14上设有前车轮16,所述后车架15上设有后车轮17,所述VR眼镜13和VR播放器12连接,所述前车架14下部设有第一升降机构2,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带动前车架14上下移动,所述后车架15下部设有第二升降机构3,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带动后车架15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与第一升降机构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包括支撑底座21,所述支撑底座21固定于地面上,所述支撑底座21上部设有支撑架22,所述支撑架22底部与支撑底座2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22顶部设有导向块23,所述导向块23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杆24,所述活动杆24上部设有支撑板25,所述支撑板25上部与前车架14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24下部设有连接板26,所述支撑架22上转动连接有凸轮27,所述凸轮27与连接板26接触,所述凸轮27后侧设有动力机构4,通过动力机构4带动凸轮27转动,所述凸轮27能够带动连接板26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活动杆24上下移动,使第一升降机构2和第二升降机构3能分别使前车架14和后车架15上下移动,在VR画面中出现上坡或下坡时,调节第一升降机构2和第二升降机构3,增强体验者的体验真实性。为了能够快速实现单车11前车架14与后车架15的间隔升降,实现模拟上下坡,所述动力机构4包括电机41和转轴42,所述电机41位于第一升降机构2和第二升降机构3之间,所述转轴42与支撑架22转动连接,所述转轴42与凸轮27后侧固定连接,所述转轴42的端部设有齿轮43,所述齿轮43上设有链条44,所述链条44能够增强凸轮27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出现滑动现象,所述链条44与电机41的输出端连接,能够使电机41带动凸轮27转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和第二升降机构3上的凸轮27反向设置,通过一个电机41便可带动两个凸轮27转动,降低了成本,所述电机41能够带动第一升降机构2和第二升降机构3上凸轮27反向转动,能够快速实现单车11前车架14与后车架15的间隔升降。为了进一步增强体验的真实性,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VR单车用升降装置,包括单车、VR播放器和VR眼镜,所述单车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前车架上设有前车轮,所述后车架上设有后车轮,所述VR眼镜和VR播放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下部设有第一升降机构,所述后车架下部设有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与第一升降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部与前车架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下部设有连接板,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与连接板接触,所述凸轮后侧设有动力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R单车用升降装置,包括单车、VR播放器和VR眼镜,所述单车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前车架上设有前车轮,所述后车架上设有后车轮,所述VR眼镜和VR播放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下部设有第一升降机构,所述后车架下部设有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与第一升降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部与前车架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下部设有连接板,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与连接板接触,所述凸轮后侧设有动力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VR单车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转轴,所述电机位于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之间,所述转轴与凸轮后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跃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爱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