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保暖上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005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保暖上衣,包括上衣本体,所述上衣本体包括正面层、中间层和反面层,中间层处于所述正面层和所述反面层之间,所述中间层包括若干个间隔丝,各间隔丝将正面层和反面层相连接,且相邻两间隔丝在正面层和反面层之间形成空隙。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各个间隔丝的布置,可以保证上衣本体的挺括度,具有良好的保型性,确保了穿着者的穿着效果;而且各间隔丝能够支撑正面层和反面层,并在正面层和反面层之间形成空隙,以使中间层可以存储空气用于保暖,增加了保暖性能,这样,工艺相对简单易实现,织造成本较低,且生产周期较短,能够提高批量生产的生产效率。

A warmth jacket with three-laye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保暖上衣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暖上衣,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保暖上衣。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保暖上衣主要通过如下方案来实现:(1)、正面和反面均为涤纶纱或为涤纶纱和氨纶纱织造而成的防绒面,正面和反面之间填充绒。(2)、正面和反面均采用涤纶纱或采用涤纶纱和氨纶纱在其中一面织造成防绒面,正面和反面之间填充绒。(3)、正面和反面均为涤纶纱或为涤纶纱和氨纶纱织造而成的无防绒面,在正面和反面之间添加两层防绒胆布,并在两层防绒胆布之间填充绒。通过上述方案织造的保暖上衣,虽然修身,但保型性较低,无法保证穿着效果,并且,使用高密度的防绒面或防绒胆布,使得生产过程周期长,从而降低批量生产时的生产效率,且织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保暖上衣,其保型性好,生产周期短,织造成本低,且提高了批量生产的生产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保暖上衣,包括上衣本体,所述上衣本体包括正面层、中间层和反面层,所述中间层处于所述正面层和所述反面层之间,所述中间层包括若干个间隔丝,各所述间隔丝将所述正面层和所述反面层相连接,且相邻两所述间隔丝在所述正面层和所述反面层之间形成空隙。所述正面层包括相互交织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所述反面层包括相互交织的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所述第一纱线为75D/36F的第一涤纶纱,第二纱线为40D的氨纶纱,所述第三纱线为300D/96F的第二涤纶纱,所述第四纱线为32S/1的黑色棉纱,所述间隔丝为75D/36F的涤纶丝。所述第一涤纶纱为经染色的涤纶纱,所述正面层的正面形成有主要由所述第一纱线织造而成的横向条状结构,所述横向条状结构包括若干条并排设置的横条部。所述第二涤纶纱为经染色的涤纶纱,所述反面层的反面设置有主要由所述第三纱线和所述第四纱线相互织造而成的横向凸条结构,所述横向凸条结构包括若干个均匀间隔布置的横向凸条,各所述横向凸条间隔布置。所述中间层还包括无捻涤纶纤维,所述无捻涤纶纤维填充于所述空隙内。所述正面层包括相互交织的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所述反面层包括第四纱线,所述第一纱线为75D/72F的第一涤纶纱,第二纱线为30D的氨纶纱,第三纱线为40S的粘纤纱,所述第四纱线为75D/72F的第二涤纶纱,所述间隔丝为50D/36F的涤纶丝。所述第一涤纶纱为经染色的涤纶纱,所述正面层的正面形成有主要由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三纱线织造而成的凸点结构,所述凸点结构包括若干个均匀布置的凸点。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各个间隔丝的布置,可以保证上衣本体的挺括度,具有良好的保型性,确保了穿着者的穿着效果;而且各间隔丝能够支撑正面层和反面层,且相邻两间隔丝在正面层和反面层之间形成空隙,以使中间层可以存储空气用于保暖,增加了保暖性能,这样,工艺相对简单易实现,织造成本较低,且生产周期较短,能够提高批量生产的生产效率。(2)、通过在空隙中填充无捻涤纶纤维,一方面用于填充空隙,进一步地保证上衣本体的挺括度,继而保证上衣本体的保型性、回复性和塑形效果,使穿着者穿着时上衣本体不易变形,另一方面进一步地提高上衣本体的保暖性能。(3)、通过将间隔丝设置为具有一定硬挺度的涤纶丝,进一步地保证上衣本体的挺括度,确保了穿着者的穿着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保暖上衣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上衣本体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一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一的反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二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上衣本体2-正面层21-横条部3-反面层31-横向凸条4-中间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保暖上衣,如图1-2所示,包括上衣本体100,以上衣本体对应于人体皮肤的一面为反面,另一面为正面,上衣本体100包括正面层2、反面层3和中间层4,中间层4处于正面层和反面层之间。中间层4包括若干个间隔丝,正面层2和反面层3之间通过各个间隔丝连接在一起,且相邻两间隔丝在正面层2和反面层3之间形成空隙。其中,各间隔丝分别通过常规的衬垫组织的方式将正面层2和反面层3连接。本实施例中,各间隔丝均为涤纶丝。这样,通过各个间隔丝的布置,可以保证上衣本体100的挺括度,且能够支撑正面层2和反面层3,并在正面层2和反面层之间形成空隙,使得中间层4内可以存储空气用于保暖。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正面层包括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通过电脑大提花机纬编形成的正面层2,其中,第一纱线为第一涤纶纱,此第一涤纶纱的规格为DTY75D/36F,第二纱线为氨纶纱,氨纶纱的规格为40D。其中,正面层2的正面形成有主要由第一纱线织造而成的横向条状结构,横向条状结构包括若干条并排布置的横条部21。作为优选地,第一纱线为经染色的涤纶纱,本实施例中定义为第一涤纶纱,本实施例中第一纱线为灰色涤纶纱。本实施例中,第二纱线设置为40D的氨纶纱,使得上衣本体100具有弹性,通过第一涤纶纱交织而成的横向条状结构,使得上衣本体100具有多个并排设置的横条部21,肌理感强,时尚新颖,且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服装外观变化的需求。反面层3包括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相互交织,第三纱线为经染色的第二涤纶纱,该第二涤纶纱的规格为DTY300/96F,第四纱线为黑色棉纱,黑色棉纱的规格为32S/1。其中,反面层3的反面形成有主要由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相互织造而成的横向凸条结构,横向凸条结构包括若干个横向凸条31,各横向凸条31均匀间隔布置,且各横向凸条31相互平行。作为优选地,第三纱线为经染色的涤纶纱,本实施例中定义为第二涤纶纱,本实施例中第二纱线为灰色涤纶纱。本实施例中,第四纱线设置为DTY300/96F的黑色棉纱的设置,使得上衣本体100的反面较为柔软舒适,亲肤性好,且较为保暖。并且,通过第二涤纶纱和黑色棉纱的相交织而成的横向凸条结构,使得上衣本体100具有多个间隔平行布置的横向凸条31,一方面肌理感强,时尚新颖,且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服装外观变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穿着者出汗时,不致于使穿着者的一整片皮肤与上衣本体100相贴,影响穿着效果。进一步地,中间层4的间隔丝为DTY75D/36F的涤纶丝,中间层4还包括无捻涤纶纤维,无捻涤纶纤维填充于空隙中。这样,空隙中填充有无捻涤纶纤维,一方面用于填充空隙,进一步地保证上衣本体100的挺括度,继而保证上衣本体100的保型性、回复性和塑形效果,使穿着者穿着时上衣本体100不易变形,另一方面进一步地提高上衣本体100的保暖性能。作为优选地,黑色棉纱的质量占总质量的47%,氨纶纱的质量占总质量的1%,第一涤纶纱、第二涤纶纱和涤纶丝这三者的质量占总质量的52%。实施例二如图1-2所示和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正面层2包括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通过电脑大提花机纬编形成的正面层2,其中,第一纱线为第一涤纶纱,第一涤纶纱的规格为75D/72F,第二纱线为氨纶纱,氨纶纱的规格为30D,第三纱线为粘纤纱,该粘纤纱的规格为40S。其中,正面层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保暖上衣,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衣本体,所述上衣本体包括正面层、中间层和反面层,所述中间层处于所述正面层和所述反面层之间,所述中间层包括若干个间隔丝,各所述间隔丝将所述正面层和所述反面层相连接,且相邻两所述间隔丝在所述正面层和所述反面层之间形成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保暖上衣,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衣本体,所述上衣本体包括正面层、中间层和反面层,所述中间层处于所述正面层和所述反面层之间,所述中间层包括若干个间隔丝,各所述间隔丝将所述正面层和所述反面层相连接,且相邻两所述间隔丝在所述正面层和所述反面层之间形成空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保暖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层包括相互交织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所述反面层包括相互交织的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所述第一纱线为75D/36F的第一涤纶纱,第二纱线为40D的氨纶纱,所述第三纱线为300D/96F的第二涤纶纱,所述第四纱线为32S/1的黑色棉纱,所述间隔丝为75D/36F的涤纶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保暖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涤纶纱为经染色的涤纶纱,所述正面层的正面形成有主要由所述第一纱线织造而成的横向条状结构,所述横向条状结构包括若干条并排设置的横条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三层结构的保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程熙徐中印伍嫣王鸿达叶佩
申请(专利权)人:柯林福建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