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组散热器高强度循环流体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444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电机组散热器高强度循环流体室,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室和下室,所述上室和下室均形成以下结构形式:包括长条形的室体,所述室体内设置有交错设置的若干纵向多孔加强板(1)和横向多孔加强板(8);通过所述横向多孔加强板(8)将室体隔开形成若干个流体分隔腔体(1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样式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节约材料资源,降低环境污染,易于生产装配,产品使用寿命延长,结构强度和刚度提高,耐冷热冲击性能和抗振性能更好,适用于配套制造各类大型柴油发电机组散热器。

High Strength Circulating Fluid Chamber for Radiator of Generator 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电机组散热器高强度循环流体室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大型发电机组散热器的高强度循环流体室结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发电机组用散热器芯体所用的上下循环流体室(水散热芯体介质为水、乙二醇溶液,中冷器芯体介质增压气体)内部通常为完全空腔结构,其∏型钢板材料折弯箱框本体和主片通过钢板材料折弯冲压成形一体法兰、胶垫和螺丝固定连结。1、随着内燃机工业的发展,涡轮增压技术不断创新升级,柴油发动机的升功率不断增加,发动机的总动力也逐渐向大功率方向发展;由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在增加,整个社会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对内燃机的排放标准要求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研发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大型机组整个冷却系统的内部工作压力较普通中小型机组都有较大提升,上下循环流体室介质(增压气体)最大压力能达到0.30MPa左右。2、配套大功率发电机组的散热器,上下循环流体室空间尺寸较大,通常的完全空腔结构在承受较大压力时,要保证达到结构强度和刚性,不变形不影响性能,需要选择比普通中小型机组散热器流体室壁厚更大的板材,这样增压散热器的整体成本和重量,配套安装也增加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高一种结构合理、提高流体室承压结构强度和刚度,增强整个芯体耐冷热冲击性能和抗振性能的大型发电机组散热器高强度循环流体室。为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型发电机组散热器高强度循环流体室,包括上室和下室,所述上室和下室均形成以下结构形式:包括长条形的室体,所述室体内设置有交错设置的若干纵向多孔加强板(1)和横向多孔加强板(8);通过所述横向多孔加强板(8)将室体隔开形成若干个流体分隔腔体(11)。所述室体两端端部设置端头封板,所述端头封板通过电焊和室体连接。所述横向多孔加强板、纵向多孔加强板和室体两侧壁焊接形成一体。所述纵向多孔加强板(1)、横向多孔加强板(8)上开设的孔的间距均匀,开设孔的孔形为圆形孔、菱形孔或方形孔。所述纵向多孔加强板(1)、横向多孔加强板(8)开设的孔的面积占隔板总面积的35%-40%。所述室体通过端头封板和散热器侧板连接形成一整体。所述室体上开设有和发动机接出管路连通的流体管路。所述室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传感器的流图传感器接口。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流体室本体为横截面为∏型的折弯型材,在∏型开口内部有若干个横向和纵向多孔加强隔板,多孔加强隔板将流体室的两侧面底面连接固定在一起,增强产品的结构刚度和承压强度,可以使用壁厚较薄材料,减轻重量和成本;流体室∏型折弯板框本体和主片通过法兰、胶垫和螺丝连结,由于增加横向多孔加强隔板,形成若干个小室单元结构内腔,横向、纵向加强隔板上开有多个孔洞,可以使内部的流体流速更加均匀通畅。流体室本体设置流体传感器接口,用于实时监测流体温度和压力;两端封板材料壁厚增加,增加长度开安装孔洞,用于将芯体与侧板固定装配连结。本技术结构样式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节约材料资源,降低环境污染,易于生产装配,产品使用寿命延长,结构强度和刚度提高,耐冷热冲击性能和抗振性能更好,适用于配套制造各类大型柴油发电机组散热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上室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下室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侧视图。图6为图4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散热器总成示意图。图8为图7的侧视图。图中:1、纵向多孔加强板,2、管路连接法兰,3、纵向或横向多孔加强板和横向剖面,4、装配安装孔,5、流体室端头封板,6、相邻芯体管路孔道,7、流体管路,8、横向多孔加强板,9、连接法兰,10、加强板流体孔洞,11、流体室分隔腔体,12、流体室传感器接口;21、高强度流体室上室,22、高强度流体室下室,23、散热器总成主视图,4、散热器总成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大型发电机组散热器高强度循环流体室,包括上室和下室,所述上室和下室均形成以下结构形式:包括长条形的室体,所述室体内设置有交错设置的若干纵向多孔加强板(1)和横向多孔加强板(8);通过所述横向多孔加强板(8)将室体隔开形成若干个流体分隔腔体(11)。所述室体两端端部设置端头封板,所述端头封板通过电焊和室体连接。所述横向多孔加强板、纵向多孔加强板和室体两侧壁焊接形成一体。所述纵向多孔加强板(1)、横向多孔加强板(8)上开设的孔的间距均匀,开设孔的孔形为圆形孔、菱形孔或方形孔。所述纵向多孔加强板(1)、横向多孔加强板(8)开设的孔的面积占隔板总面积的35%-40%。所述室体通过端头封板和散热器侧板连接形成一整体。所述室体上开设有和发动机接出管路连通的流体管路。所述室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传感器的流图传感器接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出进一步说明,以更好了解本技术:1、本技术高强度循环流体室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可以看出,本技术的流体室主体由∏型折弯板框本体和主片结合构成,∏型折弯板和流体室端头封板5通过电焊连接,∏型折弯板框本体和主片通过连接法兰9、胶垫和螺丝连结。2、流体室本体为横截面呈∏型折弯板框型材,在∏型开口内部有若干纵向多孔加强板1和横向多孔加强板8,横向多孔加强板8将流体室本体隔开形成若干个流体分隔腔体11,纵向多孔加强板1和横向多孔加强板8用于支撑流体室;在∏型开口底部的内壁呈折弯圆弧形结构,纵向多孔加强板1、横向多孔隔板8与流体室本体的两侧壁焊接为一体。纵向隔板1和横向隔板8上开有多个按一定间距排列的孔洞,可为圆形孔、菱形孔、正方形孔或长方形孔等样式3和10。3、∏型折弯板框型材、横向多孔加强板8和主片围成若干个近似四棱柱体式流体分隔腔体11,流体分隔腔体之间通过孔洞连通3和10,∏型折弯板框型材也与纵向多孔加强板1紧密焊接,开有多个一定间距的孔洞3、10,既增强流体室整体的结构强度、刚度和承压强度,又使内部的流体流速更加均匀顺畅。通孔面积占隔板总面积的35%~40%为最佳,如果通孔洞10面积占隔板总面积过少,会增加流体流动阻力;如果通孔面积占隔板总面积过大,隔板的刚度和强度减小太多,达不到增强流体室强度的理想效果。4、高强度流体室上室1和高强度流体室下室2、主片与散热器芯体通过法兰、胶垫和螺丝连接固定装配,加上侧板、护罩、导风罩、底脚板等组成散热器总成,见主视图3和左视图4。5、流体室端头封板5上的装配安装孔4与散热器侧板结合为一个整体,安装方便快捷;流体管路6通过管路连接法兰2和发动机接出管路结合,相邻芯体管路孔道6给予同一散热器其他芯体管路经过;流体传感器接口12用于安装测量流体的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散热器的工作状况。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体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发电机组散热器高强度循环流体室,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室和下室,所述上室和下室均形成以下结构形式:包括长条形的室体,所述室体内设置有交错设置的若干纵向多孔加强板(1)和横向多孔加强板(8);通过所述横向多孔加强板(8)将室体隔开形成若干个流体分隔腔体(11)。

【技术特征摘要】
1.发电机组散热器高强度循环流体室,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室和下室,所述上室和下室均形成以下结构形式:包括长条形的室体,所述室体内设置有交错设置的若干纵向多孔加强板(1)和横向多孔加强板(8);通过所述横向多孔加强板(8)将室体隔开形成若干个流体分隔腔体(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组散热器高强度循环流体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室体两端端部设置端头封板,所述端头封板通过电焊和室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组散热器高强度循环流体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多孔加强板、纵向多孔加强板和室体两侧壁焊接形成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组散热器高强度循环流体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忠荀贵章焦敏葛长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维创散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