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梁上混凝土柱柱脚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9352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钢梁上混凝土柱柱脚连接装置,用于连接钢梁以及其上方的混凝土柱,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和加劲肋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同向匹配连接到混凝土柱内的柱纵筋,所述加劲肋结构连接到钢梁的上翼缘和下翼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连接装置,既满足了工程上对于节点强度的要求,可靠传递柱底内力,又实现了节点连接的可实施性与便捷性。

Connecting Device of Concrete Column Foot on Steel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梁上混凝土柱柱脚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设施,特别是钢梁上混凝土柱柱脚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程设计中,经常出现钢结构框架结构上部转换为混凝土框架的情况,就会出现混凝土框架柱与钢梁两种不同类型材料的连接问题。对于同种类型材料的柱脚节点做法,例如钢柱与其下钢梁的连接、混凝土柱与其下混凝土梁的连接等,都有比较成熟的完善的处理方式。而对于混凝土柱与其下钢梁这两种不同类型材料的柱脚连接,柱内纵筋无法正常向下延伸锚固,不能保证柱底内力的可靠传递,影响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的钢梁上混凝土柱柱脚连接装置,合理地采用连接钢板和加强肋结构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连接装置,既满足了工程上对于节点强度的要求,可靠传递柱底内力,又实现了节点连接的可实施性与便捷性。本技术公开的钢梁上混凝土柱柱脚连接装置,用于连接钢梁以及其上方的混凝土柱,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和加劲肋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同向匹配连接到混凝土柱内的柱纵筋,所述加劲肋结构连接到钢梁的上翼缘和下翼缘。本技术公开的钢梁上混凝土柱柱脚连接装置的一种改进,连接结构为连接钢板,钢梁上翼缘的上方焊接到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与混凝土柱内柱纵筋相对应。本技术公开的钢梁上混凝土柱柱脚连接装置的一种改进,加劲肋结构为加筋肋,所述加劲肋焊接于钢梁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之间且与连接钢板对应。本技术公开的钢梁上混凝土柱柱脚连接装置的一种改进,连接钢板的整体呈波浪形。本技术公开的钢梁上混凝土柱柱脚连接装置的一种改进,连接钢板的表面为非光滑平面,且表面上具有公差为0.5-2mm的凹凸面。本技术公开的钢梁上混凝土柱柱脚连接装置的一种改进,连接钢板的表面还具有羽毛状的鳞翅结构,该鳞翅结构的根部固定于连接钢板的表面,其端部朝向连接钢板的表面外侧。本技术公开的钢梁上混凝土柱柱脚连接装置的一种改进,鳞翅结构在连接钢板的表面上同向平行排列(其与表面夹角大于60度而小于90度,以提升鳞翅结构锁紧能力,增强连接钢板在横向和纵向方向的连接性能)。本技术针对混凝土柱与其下钢梁的连接的情况,首先在钢梁上翼缘之上方可靠焊接连接钢板,连接钢板的位置需与混凝土柱内纵筋的位置相对应,同时在钢梁上下翼缘之间焊接与该连接钢板对应的加劲肋,以实现对钢梁的局部加强;其次,将混凝土柱内纵筋与连接钢板可靠焊接,焊接长度须经过精确计算,同时核须满足相关设计规范与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要求,焊接工作结束后需要对焊缝进行一定比例的质量抽检;最后,进行混凝土柱内箍筋的绑扎,浇筑并振捣混凝土。同时连接钢板的表面结构更是赋予了连接钢板与混凝土柱以及钢梁之间的良好连接性能,以实现本方案连接装置的强效稳固连接。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公开的钢梁上混凝土柱柱脚连接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公开的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混凝土柱,2--钢梁,3--连接钢板,4--加劲肋,5--柱纵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钢梁2上混凝土柱1柱脚连接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和加劲肋4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同向匹配连接到混凝土柱1内的柱纵筋5,所述加劲肋4结构连接到钢梁2的上翼缘和下翼缘。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钢梁2上混凝土柱1柱脚连接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和加劲肋4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同向匹配连接到混凝土柱1内的柱纵筋5,所述加劲肋4结构连接到钢梁2的上翼缘和下翼缘,其中连接结构为连接钢板3,钢梁2上翼缘的上方焊接到连接钢板3,所述连接钢板3与混凝土柱1内柱纵筋5相对应。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钢梁2上混凝土柱1柱脚连接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和加劲肋4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同向匹配连接到混凝土柱1内的柱纵筋5,所述加劲肋4结构连接到钢梁2的上翼缘和下翼缘,其中连接结构为连接钢板3,钢梁2上翼缘的上方焊接到连接钢板3,所述连接钢板3与混凝土柱1内柱纵筋5相对应;加劲肋4结构为加筋肋,所述加劲肋4焊接于钢梁2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之间且与连接钢板3对应。如图1和图2所示,首先在钢梁2上翼缘之上方可靠焊接连接钢板3,连接钢板3的位置需与混凝土柱1内柱纵筋5的位置相对应,同时在钢梁2上下翼缘之间焊接与该连接钢板3对应的加劲肋4,以实现对钢梁2的局部加强;其次,将混凝土柱1内柱纵筋5与连接钢板3可靠焊接,焊接长度须经过精确计算,同时核须满足相关设计规范与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要求,焊接工作结束后需要对焊缝进行一定比例的质量抽检;最后,进行混凝土柱1内箍筋的绑扎,浇筑并振捣混凝土。与上述实施例相区别的,连接钢板3的整体呈波浪形。与上述实施例相区别的,连接钢板3的表面为非光滑平面,且表面上具有公差为0.5-2mm的凹凸面。其表面公差,优选的则以0.5-1.5mm时,效果更好;最优选的则以1.3mm时最佳与上述实施例相区别的,连接钢板3的表面还具有羽毛状的鳞翅结构,该鳞翅结构的根部固定于连接钢板3的表面,其端部朝向连接钢板3的表面外侧。与上述实施例相区别的,鳞翅结构在连接钢板3的表面上同向平行排列。与上述实施例相区别的,鳞翅结构在连接钢板3的表面上同向平行排列,其与表面夹角大于60度而小于90度,以提升鳞翅结构锁紧能力,增强连接钢板3在横向和纵向方向的连接性能,优选的则以70-80度时,效果更好;最优选的则以75度时最佳。本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钢梁上混凝土柱柱脚连接装置,用于连接钢梁以及其上方的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和加劲肋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同向匹配连接到混凝土柱内的柱纵筋,所述加劲肋结构连接到钢梁的上翼缘和下翼缘。

【技术特征摘要】
1.钢梁上混凝土柱柱脚连接装置,用于连接钢梁以及其上方的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和加劲肋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同向匹配连接到混凝土柱内的柱纵筋,所述加劲肋结构连接到钢梁的上翼缘和下翼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梁上混凝土柱柱脚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连接钢板,钢梁上翼缘的上方焊接到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与混凝土柱内柱纵筋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梁上混凝土柱柱脚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结构为加筋肋,所述加劲肋焊接于钢梁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之间且与连接钢板对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裕梅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