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态电站中的溢流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33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态电站中的溢流堰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可在下游电站的坝体未修建完成,相应的水库未蓄水前,允许上游生态电站顺利发电的用于生态电站中的溢流堰结构,包括生态电站,在生态电站下游紧邻地设置有溢流堰底板,在溢流堰底板两侧设置有挡墙,在两侧的挡墙之间设置有堰体,所述堰体的堰顶高程不低于生态电站内机组淹没所需深度。通过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溢流堰结构,保证在生态机组处于淹没状态下,生态电站能够顺利发电;满足了防洪和生态电站机组淹没高度的要求,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并能实现提前发电,可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A structure of overflow weir for ecological power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态电站中的溢流堰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态电站中的溢流堰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水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河流或河段上布置一系列阶梯式水利枢纽,可充分利用河流落差和渠化河道,最大限度地开发河流的水能、水运资源。在修建系列阶梯式水利枢纽过程中为了不使水电站的下游出现河道干涸、减水河段、脱水河段等现象,需要在上游水库大坝附近设置一个生态电站。然而,由于生态电站的特殊性,其发电机组正常运行发电要求机组处于淹没状态;由于生态电站尾水出口的水位不能满足生态机组吸出高的要求,生态电站往往无法正常发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上游大坝蓄水后,为了使下游不出现河道干涸、减水河段、脱水河段等现象,为了满足防洪和生态机组吸出高的要求,设置了一种允许上游生态电站顺利发电的一种用于生态电站中的溢流堰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生态电站中的溢流堰结构,包括生态电站,在生态电站下游紧邻地设置有溢流堰底板,在溢流堰底板两侧设置有挡墙,在两侧的挡墙之间设置有堰体,所述堰体的堰顶高程不低于生态电站内机组淹没所需深度。进一步的是:在堰体的上游侧设置有内凹的凹槽。进一步的是:所述挡墙的顶部高于堰顶高程。进一步的是:所述堰体的溢流面呈WES曲线形。进一步的是:所述挡墙的截面呈梯形状。进一步的是:在挡墙的外侧为砂卵石回填体。进一步的是:在溢流堰底板下游设置有钢筋石笼护脚。进一步的是:所述堰体的堰顶高程不高于下游河道的设计的最低尾水位高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本技术所述的溢流堰结构,保证在生态机组处于淹没状态下,生态电站能够顺利发电;满足了防洪和生态电站机组吸出高度的要求,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并能实现提前发电,可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另外,由于设置了生态电站后确保了下游不会出现河道干涸、减水河段、脱水河段等现象,保护了大坝下游的生态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B-B截面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生态电站1、溢流堰底板2、挡墙3、堰体4、堰顶高程5、凹槽6、砂卵石回填体7、钢筋石笼护脚8、最低尾水位高程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中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电站中的溢流堰结构,包括生态电站1,在生态电站1下游紧邻地设置有溢流堰底板2,在溢流堰底板2两侧设置有挡墙3,在两侧的挡墙3之间设置有堰体4,所述堰体4的堰顶高程5不低于生态电站1内机组淹没所需深度。通过设置堰体4,进而可在生态电站1下游起到拦挡蓄水作用,进而在生态电站1下游至堰体4之间形成蓄水区,通过蓄水实现对生态电站1内机组的淹没,进而使得生态电站内的机组可顺利发电。具体的,堰体4的主体可采用块石混凝土,以减少工程造价;另外,堰体4的溢流面优选设置呈WES曲线形,以确保溢流效果。更具的,参照附图2中所示,本技术中进一步在在堰体4的上游侧设置有内凹的凹槽6。通过凹槽6可形成相应的蓄水区域,能起到对发电后的排水的缓冲作用,降低排水直接对堰体4的冲击。另外,挡墙3的作用是用于在堰体4两侧形成挡水结构,通过两侧的挡墙3与堰体4共同围城蓄水区域。不失一般性,为了确保堰体4上游形成的蓄水深度,挡墙3的顶部应高于堰顶高程5;即通过设置堰顶高程5的高度实现对堰体4上游蓄水水位的控制。更具体的,为了提高挡墙3的结构强度,参照附图3中所示,本技术中进一步优选设置挡墙3的截面呈梯形状。另外,还可进一步在挡墙3的外侧设置砂卵石回填体7;这样借助砂卵石回填体7可在挡墙3的外侧起到一定的支护保护作用。具体的,挡墙3可采用重力式或半重力式挡墙。另外,为了在溢流堰底板2下游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技术中进一步在溢流堰底板2下游设置有钢筋石笼护脚8;参照附图2中所示,所述钢筋石笼护脚8设置为与溢流堰底板2平齐。另外,为了使得当生态电站1下游水库正常蓄水后,能够直接通过下游水库的蓄水水位淹没生态电站1内的发电机组,本技术中进一步设置所述堰体4的堰顶高程5不高于下游河道的设计的最低尾水位高程9;即当下游水库蓄水后,可通过下游水库的蓄水水位淹没堰体4的堰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态电站中的溢流堰结构,包括生态电站(1),其特征在于:在生态电站(1)下游紧邻地设置有溢流堰底板(2),在溢流堰底板(2)两侧设置有挡墙(3),在两侧的挡墙(3)之间设置有堰体(4),所述堰体(4)的堰顶高程(5)不低于生态电站(1)内机组淹没所需深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态电站中的溢流堰结构,包括生态电站(1),其特征在于:在生态电站(1)下游紧邻地设置有溢流堰底板(2),在溢流堰底板(2)两侧设置有挡墙(3),在两侧的挡墙(3)之间设置有堰体(4),所述堰体(4)的堰顶高程(5)不低于生态电站(1)内机组淹没所需深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电站中的溢流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堰体(4)的上游侧设置有内凹的凹槽(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电站中的溢流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3)的顶部高于堰顶高程(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电站中的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