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头平面闸门结构及门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332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水头平面闸门结构及门叶,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提供一种降低门槽空蚀空化现象平面闸门结构,包括门叶和与门叶两侧分别导向配合的门槽,位于两侧的门槽之间的底部为底槛,所述门叶包括门叶本体和填框,在门叶本体两侧的下端分别向下延伸地设置有一个填框,在两个填框之间形成过流口,在两侧的门槽的底部向下延伸地设置有下沉孔,所述填框能够伸入至对应侧的下沉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相应的填框,能够实现在门叶提起过程中始终由填框与门槽配合,以此确保门槽始终处于填充状态,保持流道内侧壁面的平整性,减小因门槽引起的水流扰动,进而避免在门槽处出现空蚀空化现象,降低对门槽的冲蚀作用,提高门槽寿命。

Structure and Leaf of High Head Planar G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水头平面闸门结构及门叶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水头平面闸门结构及门叶。
技术介绍
高水头平面闸门俗称高压滑动闸门,其一般通过门叶和设置在门叶两侧的门槽滑动配合,实现闸门的启闭。由于门槽的存在,当门叶提起时,门槽会在流道的内侧壁面上形成突变的凹槽结构,在水流冲蚀情况下,尤其是高速水流作用下,对门槽的冲蚀现象严重,并会产生空蚀空化现象,对门槽产生严重的破坏,降低门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门槽空蚀空化现象高水头平面闸门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水头平面闸门结构,包括门叶和与门叶两侧分别导向配合的门槽,位于两侧的门槽之间的底部为底槛,所述门叶包括门叶本体和填框,在门叶本体两侧的下端分别向下延伸地设置有一个填框,在两个填框之间形成过流口,在两侧的门槽的底部向下延伸地设置有下沉孔,所述填框能够伸入至对应侧的下沉孔内。进一步的是:所述门叶还包括连接横梁,所述连接横梁将两个填框的底端连接;在底槛下方设置有下沉腔,所述下沉腔与两侧的下沉孔连通。进一步的是:填框的内侧面与门槽口部的岩体表面平齐。进一步的是:在每个门槽的内部还设置有检修通道。进一步的是:所述门叶本体和填框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是:所述填框和连接横梁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是:还包括闸室、启闭机构、让位腔、密封盖和连接件,所述启闭机构安装在闸室内,所述让位腔设置于闸室下方并通过让位腔将门槽和闸室连通,在让位腔与闸室连接处设置有密封盖,所述连接件穿过密封盖后将启闭机构和门叶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是:所述启闭机构为液压油缸,所述连接件为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本技术所述的高水头平面闸门结构中的门叶,所述门叶包括门叶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框,在门叶本体两侧的下端分别向下延伸地设置有一个填框,在两个填框之间形成过流口。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连接横梁,所述连接横梁将两个填框的底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高水头平面闸门结构,通过设置相应的填框,能够实现在门叶提起过程中始终由填框与门槽配合,以此确保门槽始终处于填充状态,保持流道内侧壁面的平整性,减小因门槽引起的水流扰动,进而避免在门槽处出现空蚀空化现象,降低对门槽的冲蚀作用,提高门槽寿命。另外,本技术所述的门叶,为用于本技术所述的平面闸门结构,以降低对门槽的空蚀空化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门槽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高水头平面闸门结构处于下闸状态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高水头平面闸门结构处于起闸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4为一种具体结构的门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未设置有连接横梁的门叶与门槽配合结构示意图;图6为设置有连接横梁的门叶与门槽配合结构示意图图,其为起闸状态;图7为图6中的下闸状态;图中标记为:门槽1、门叶2、底槛3、门叶本体21、填框22、下沉孔4、连接横梁23、下沉腔5、岩体表面6、检修通道7、闸室8、启闭机构9、让位腔10、密封盖11、连接件12、过流口13、流道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7中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高水头平面闸门结构,包括门叶2和与门叶2两侧分别导向配合的门槽1,位于两侧的门槽1之间的底部为底槛3,所述门叶2包括门叶本体21和填框22,在门叶本体21两侧的下端分别向下延伸地设置有一个填框22,在两个填框22之间形成过流口13,在两侧的门槽1的底部向下延伸地设置有下沉孔4,所述填框22能够伸入至对应侧的下沉孔4内。其中,填框22的目的是为了在闸门起闸后,即在门叶2提起后能够由下部的填框22与相应侧的门槽1配合,以填充门槽1,这样即可避免在流道14的内侧岩体表面6因门槽1而出现突变的凹槽结构,进而保持流道14内侧壁面的平整性,减小因门槽引起的水流扰动,进而避免在门槽1处出现空蚀空化现象,降低对门槽1的冲蚀作用,提高门槽1寿命。当然,不失一般性,在闸门起闸后,位于两侧的填框22之间的过流口13应当与流道14对应,以允许水流通过。另外,为了确保流道14内侧壁面在经过门槽1处平整过渡,本技术优选设置过流口13的形状与流道14的过流截面形状完全相同,例如附图6和附图7中所示,二者均为相同尺寸的矩形结构。当然,不失一般性,在上述设置过流口13的形状与流道14的过流截面形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相应的填框22的内侧面需要与门槽1口部的岩体表面6平齐,如附图3中所示。另外,上述本技术所述的下沉孔4为用于在下闸过程中临时容纳相应的填框22,当本技术中的门叶采用附图5中所示的结构时,其仅包括门叶本体21和相应的填框22,此时下沉孔4只需要设置为与相应的填框22配合的盲孔结构即可。更具体的,参照附图4、附图6和附图7中所示,本技术中进一步可优选设置门叶2还包括连接横梁23,并且连接横梁23将两个填框22的底端连接,这样可提高门叶2整体的结构强度;此时在底槛3下方进一步设置有下沉腔5,通过下沉腔5容纳相应的连接横梁23,并允许连接横梁23在下沉腔5内上下移动,并且可进一步优选设置下沉腔5与两侧的下沉孔4连通后形成整体的空腔结构。在上述结构上,需要在下沉腔5上方仍然保留有一定厚度的底槛3,这样才可避免因下沉腔5从流道4的底面岩体穿出而形成突变的凹槽结构,确保流道4的底面平整过渡。另外,为了便于对门槽1以及相应的门叶2进行检修,本技术中进一步在每个门槽1的内部还设置有检修通道7。具体则可将门槽1的尺寸在其内部加大,如附图3中所示,这样即可通过该检修通道7进入以进行检修作业。另外,为了便于安装和检修拆卸,本技术中进一步优选设置门叶本体21和填框22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不失一般性,当设置有连接横梁23时,连接横梁23与相应的填框22之间也可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另外,参照附图1和附图2中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高水头平面闸门结构进一步还包括闸室8、启闭机构9、让位腔10、密封盖11和连接件12,所述启闭机构9安装在闸室8内,所述让位腔10设置于闸室8下方并通过让位腔10将门槽1和闸室8连通,在让位腔10与闸室8连接处设置有密封盖11,所述连接件12穿过密封盖后将启闭机构9和门叶2传动连接。其中,启闭机构9为通过连接件12实现对门叶2的启闭,进而实现闸门的下闸与起闸控制。更具体的,本技术中的启闭机构9优选为液压油缸,相应的连接件12为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参照附图1和附图7中所示为闸门下闸状态,即门叶2处于下放状态,由门叶本体21对应部分封堵流道14,实现对流道14的截流;而附图2和附图6中所示为闸门起闸状态,即门叶2处于提起状态,此时门叶2上的过流口13与流道14对齐,使流道14顺利过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水头平面闸门结构,包括门叶(2)和与门叶(2)两侧分别导向配合的门槽(1),位于两侧的门槽(1)之间的底部为底槛(3),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叶(2)包括门叶本体(21)和填框(22),在门叶本体(21)两侧的下端分别向下延伸地设置有一个填框(22),在两个填框(22)之间形成过流口(13),在两侧的门槽(1)的底部向下延伸地设置有下沉孔(4),所述填框(22)能够伸入至对应侧的下沉孔(4)内。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水头平面闸门结构,包括门叶(2)和与门叶(2)两侧分别导向配合的门槽(1),位于两侧的门槽(1)之间的底部为底槛(3),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叶(2)包括门叶本体(21)和填框(22),在门叶本体(21)两侧的下端分别向下延伸地设置有一个填框(22),在两个填框(22)之间形成过流口(13),在两侧的门槽(1)的底部向下延伸地设置有下沉孔(4),所述填框(22)能够伸入至对应侧的下沉孔(4)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水头平面闸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叶(2)还包括连接横梁(23),所述连接横梁(23)将两个填框(22)的底端连接;在底槛(3)下方设置有下沉腔(5),所述下沉腔(5)与两侧的下沉孔(4)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水头平面闸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填框(22)的内侧面与门槽(1)口部的岩体表面(6)平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水头平面闸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个门槽(1)的内部还设置有检修通道(7)。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水头平面闸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叶本体(21)和填框(22)通过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德成姚昌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