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安淇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拦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327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拦路器,包括设置在地平面以下的暗箱,竖直设置在暗箱底面的支撑柱,与支撑柱上部转动连接的拦路板,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柱内并与拦路板转动连接的第一收线轮,设置在第一收线轮正下方、靠近暗箱底面的第一导向轮,设置在暗箱底面的固定支座,设置在固定支座间的滚筒,交错设置在滚筒外表面的光滑面和钉齿,开设在暗箱上平面并与钉齿相配合的钉齿孔,设置在滚筒一侧、驱动滚筒转动的电机,设置在电机与滚筒间并与滚筒同轴同步转动的第二收线轮,设置在第二收线轮的下方、与第二收线轮传动连接的第二导向轮。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拦路板与钉齿的同步联动,结构简单紧凑并且有效的迫使违法车辆停车。

An Automatic Circuit Bloc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拦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运输公路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拦路器

技术介绍
收费站是用来对通行车辆收取通行费用的设施,设置有便于管理和放行的拦路器,现有的拦路器仅设置有具有象征意义拦路板,违法车辆可以强行冲破拦路板逃逸,破胎器上的钉齿能扎破车胎,迫使违法车辆停车,但需要人工投放破胎器,实际情况中存在投放破胎器不及时,违法车辆顺利逃逸的情况,无法对违法车辆进行有效的阻拦。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急速方案提供一种自动拦路器,能够实现拦路板与钉齿的同步联动,拦路板位于水平状态(拦截状态)时,钉齿露出地面,拦路板位于近似竖直状态(放行状态)时,钉齿转入暗箱内。当违法车辆强行冲破拦路板时,露出的钉齿会扎入车胎放气,迫使违法车辆停下,从而实现了对于违法车辆的有效阻拦,降低了违法车辆逃窜成功的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杆与破胎器连接简单,能够有效阻拦冲卡逃逸车辆的自动拦路器。(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了一种自动拦路器,包括设置在地平面以下的暗箱,竖直设置在所述暗箱底面、贯穿所述暗箱上平面的支撑柱,与所述支撑柱上部转动连接的拦路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柱内并与所述拦路板转动连接的第一收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收线轮正下方、靠近所述暗箱底面的第一导向轮,设置在所述暗箱底面的两个固定支座,设置在所述固定支座间的滚筒,所述滚筒轴向与所述拦路板长度方向相同,交错设置在所述滚筒外表面的光滑面和沿轴向长度设置的钉齿,开设在所述暗箱上平面并与所述钉齿相配合的钉齿孔,设置在所述滚筒一侧、驱动所述滚筒转动的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与所述滚筒间并与所述滚筒同轴同步转动的第二收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收线轮的下方、与所述第二收线轮传动连接的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还与所述第一导向轮传动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滚筒上方、暗箱上平面的覆盖板,所述覆盖板与所述暗箱上平面可拆卸连接,所述钉齿孔开设在所述覆盖板上。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二收线轮间的凸轮传动机构。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二收线轮间的凸轮传动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拦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收线轮转动连接,所述拦路板相对所述第一收线轮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支撑柱。进一步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支撑柱顶部、便于所述拦路板伸出的伸出口,所述伸出口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使所述拦路板的转动范围为0°-89°。进一步的,所述钉齿具有中空结构,在所述钉齿的顶端设置有相对的两个尖头。进一步的,所述钉齿与滚筒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线轮、所述第一导向轮和所述第二导向轮的轴向方向相同并与所述滚筒轴向方向垂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等高设置。进一步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支撑柱下部、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导向轮的牵引线出口。(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拦路板位于水平状态(拦截状态)时,钉齿露出地面,拦路板位于近似竖直状态(放行状态)时,钉齿转入暗箱内,仅需收线轮和导向轮传动连接实现拦路板与滚筒上钉齿的同步联动,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实用性强,成本低。(2)当违法车辆强行冲破拦路板时,露出的钉齿会扎入车胎放气,迫使违法车辆停下,从而实现了对于违法车辆的有效阻拦,降低了违法车辆逃窜成功的几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拦路器竖直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架与拦路板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钉齿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暗箱;110:固定支座;120:滚筒;130:钉齿;140:钉齿孔;150:电机;160:第二收线轮;170:第二导向轮;180:覆盖版;190:凸轮传动机构;200:支撑柱;210:第一收线轮;220:第一导向轮;230:伸出口;231:第一限位部;232:第二限位部;240:牵引线出口;300:拦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以图1中标识的方向为上下左右前后方向。如图1所示的一种自动拦路器,包括设置在地平面以下的暗箱100,该暗箱100整体为长方体箱体,暗箱100的上平面与地平面齐平或者近似齐平,在暗箱100上平面偏左位置、前后向居中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穿过通孔、固定在暗箱100底面有竖直支撑柱200,沿通孔内侧设置有密封圈,使支撑柱200与暗箱100上平面紧密接触,防止外界杂物进入暗箱内部。支撑柱200整体呈柱状,该支撑柱具有中空结构,在支撑柱200内靠近顶端处固定有前后向的圆轴,穿过圆轴设置有第一收线轮210,使第一收线轮210能够稳定的向左、右转动进行收放线,在第一收线轮210的正下方、在暗箱100底面固定有第一支座轴,在该第一支座轴上设置有轴向为前后向的第一导向轮220,该第一导向轮200与第一收线轮210通过牵引线传动连接,在上述两者传动过程中位于两者间的所述牵引线呈现竖直状。在支撑柱200顶部开设有伸出口230,与第一收线轮210转动连接有拦路板300,该拦路板300可以与第一收线轮210实现同步转动,拦路板300主体呈板状,采用塑料,木材等轻质材料制成,可以减少第一收线轮210带动拦路板转动的负担。拦路板300的左端与第一收线轮210转动连接,拦路板300的右端通过伸出口230伸出支撑柱200,如图2所示,伸出口230包括在支撑柱200上平面设置竖直向下的竖直部,即第一限位部231,还有在支撑柱200上部右侧竖直面上设置的水平台阶部,即第二限位部232。如图1所示,第一限位部231与第二限位部232在同一竖直面上并近似呈“L”形设置,第一限位部231和第二限位部232限制拦路板300的转动范围为0°-89°,拦路板300随第一收线轮210向左转动至近似竖直时(放行状态)紧贴第一限位部231,此时拦路板300的重心仍在竖直向的右侧,即拦路板300存在向右转动的趋势,拦路板300此时是在第一收线轮210通过牵引线制动的状态下同步保持近似竖直状态,第一收线轮210向右转动时拦路板300在重力的作用下同步向右转动,在牵引线和第一收线轮210的同步作用下拦路板300不会向右转动的过快,直至水平时,第一收线轮210停止转动,拦路板300紧贴第二限位部232,保持水平状态(拦截状态)。在暗箱100底面间距固定有两个固定支座110,在固定支座100上安装预定长度、轴向和长度方向为左右向滚筒120,在滚筒120的左侧同轴连接有同步转动的第二收线轮160,在第二收线轮160左侧连接有凸轮传动机构190,在凸轮传动机构190的左侧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二收线轮160和滚筒120同步转动的前后转电机150,该电机150固定在暗箱100上平面下侧。这样设置便于电机100驱动滚筒120前后向转动。在滚筒120外圆周表面交错设置有光滑面和至少一排与滚筒120轴向方向相同的钉齿130,在前后转滚筒时,可以有效实现光滑面与钉齿130的转换。单个钉齿130为管状中空结构,钉齿130在前后向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尖端,如图3所示,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拦路器,包括设置在地平面以下的暗箱(100),竖直设置在所述暗箱(100)底面、贯穿所述暗箱(100)上平面的支撑柱(200),与所述支撑柱(200)上部转动连接的拦路板(3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柱(200)内并与所述拦路板(300)转动连接的第一收线轮(210),设置在所述第一收线轮(210)正下方、靠近所述暗箱(100)底面的第一导向轮(220),设置在所述暗箱(100)底面的两个固定支座(110),设置在所述固定支座(110)间的滚筒(120),所述滚筒(120)轴向与所述拦路板(300)长度方向相同,交错设置在所述滚筒(300)外表面的光滑面和沿轴向长度设置的钉齿(130),开设在所述暗箱(100)上平面并与所述钉齿(130)相配合的钉齿孔(140),设置在所述滚筒(120)一侧、驱动所述滚筒(120)转动的电机(150),设置在所述电机(150)与所述滚筒(120)间并与所述滚筒(120)同轴同步转动的第二收线轮(160),设置在所述第二收线轮(160)的下方、与所述第二收线轮(160)传动连接的第二导向轮(170),所述第二导向轮(170)还与所述第一导向轮(220)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拦路器,包括设置在地平面以下的暗箱(100),竖直设置在所述暗箱(100)底面、贯穿所述暗箱(100)上平面的支撑柱(200),与所述支撑柱(200)上部转动连接的拦路板(3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柱(200)内并与所述拦路板(300)转动连接的第一收线轮(210),设置在所述第一收线轮(210)正下方、靠近所述暗箱(100)底面的第一导向轮(220),设置在所述暗箱(100)底面的两个固定支座(110),设置在所述固定支座(110)间的滚筒(120),所述滚筒(120)轴向与所述拦路板(300)长度方向相同,交错设置在所述滚筒(300)外表面的光滑面和沿轴向长度设置的钉齿(130),开设在所述暗箱(100)上平面并与所述钉齿(130)相配合的钉齿孔(140),设置在所述滚筒(120)一侧、驱动所述滚筒(120)转动的电机(150),设置在所述电机(150)与所述滚筒(120)间并与所述滚筒(120)同轴同步转动的第二收线轮(160),设置在所述第二收线轮(160)的下方、与所述第二收线轮(160)传动连接的第二导向轮(170),所述第二导向轮(170)还与所述第一导向轮(220)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拦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滚筒(120)上方、暗箱(100)上平面的覆盖板(180),所述覆盖板(180)与所述暗箱(100)上平面可拆卸连接,所述钉齿孔(140)开设在所述覆盖板(180)上。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淇
申请(专利权)人:李安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