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车行走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0695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台车行走机构,包括至少四组行走组件,每组行走组件包括:纵截面为“

A Kind of Trolley Walk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台车行走机构
本技术涉及挂布台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台车行走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隧道施工中,通过机械来代替人力是必然趋势,以及国家对基础建设的施工标准(如能耗要求、安全质量要求等)的不断提高,在隧道施工中要求越来越高,在隧道防排水施工中,传统的隧道施工工艺已不能满足国家对环保、经济性和高安全质量的要求,防水挂布台车逐渐取代人力。现有的挂布台车,通常是四个行走轮在轨道上行走,由于四个行走轮在行走时稳定性不好,因此需要对挂布台车的行走机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台车行走机构,通过将行走支重轮设置成8个,安全和稳定性会更好。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台车行走机构,包括至少四组行走组件,每组行走组件包括:纵截面为“”的壳体、沿台车行走方向依序排列的第一行走支重轮和第二行走支重轮,所述第一行走支重轮与第二行走支重轮之间具有间隙;部分所述第一行走支重轮和第二行走支重轮均位于壳体内,所述第一行走支重轮和第二行走支重轮均通过一根连接轴与壳体的侧壁联接;所述壳体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行走支重轮或第二行走支重轮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四组行走组件,每组行走组件分别包括两个行走支重轮,两个行走支重轮均安装在同一个壳体内,台车行走机构的行走支重轮总共为八个,使台车在行走时安全和稳定性会更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台车的四个支腿分别位于四个壳体的中部,所述支腿的底面固定在壳体的顶面,两个支腿之间设有横梁,所述横梁固定在壳体的顶面。本技术通过在壳体的顶面固定支腿和横梁,使整个台车形成一体式结构,稳定性更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为刹车电机,该刹车电机上设有用于控制台车行走速度的变频器。本技术在电机的上安装有电磁抱刹,电机通电时电磁抱刹通电吸合,这时电磁抱刹对电机不制动,当电机断电时电磁抱刹也断电,电磁抱刹在弹簧的作用下刹住行走支重轮,提高安全系数。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刹车电机通过遥控器和/或控制柜控制台车的前进或后退。本技术在通常情况下采用遥控器控制行走的前进或后退,当遥控器失灵时,可以通过控制柜手动控制台车的行走。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最外侧的侧壁上设有防撞块。本技术在壳体上设置防撞块的目的,是为了当台车撞击到异物时,防撞块能够对撞击产生缓冲作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撞块设置在沿台车行走方向最外侧的侧壁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用于检测轨道末端位置的台车行走轨道感应装置。本技术通过在壳体上安装台车行走轨道感应装置,当台车行走机构在轨道上运动到极限位置时,台车行走轨道感应装置向控制系统发出控制信号,电机停止工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沿台车行走方向最外侧的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开设有通孔,该通孔的轴线沿台车的高度方向,所述台车行走轨道感应装置的传感头贯穿通孔后固定在突出部上。本技术设置突出部的目的,是便于台车行走轨道感应装置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挂布台车的左视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挂布台车的主视图;图6为图5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00、台车架;200、顶层的支撑梁组件;300、挂布运行小车;301、拖轮杆;302、拖轮;1、固定支腿;11、突出板;2、升降支腿;3、固定柱;4、液压缸;10、支撑组件;5、横梁;6、轨道;7、行走机构;71、壳体;72、第一行走支重轮;73、第二行走支重轮;74、连接轴;75、防撞块;76、台车行走轨道感应装置;77、变频刹车电机;8、台车行走声光报警装置;9、防水布吊装机构;91、第一吊机;92、第二吊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为了解决现有的行走轮在行走时稳定性不好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图5、图6所示的台车行走机构7,包括至少四组行走组件,每组行走组件包括:纵截面为“”的壳体71、沿台车行走方向依序排列的第一行走支重轮72和第二行走支重轮73,第一行走支重轮72与第二行走支重轮73之间具有间隙;部分第一行走支重轮72和第二行走支重轮73均位于壳体71内,第一行走支重轮72和第二行走支重轮73均通过一根连接轴74与壳体71的侧壁联接;壳体71上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行走支重轮72或第二行走支重轮73连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四组行走组件,每组行走组件分别包括两个行走支重轮,两个行走支重轮均安装在同一个壳体71内,台车行走机构7的行走支重轮总共为八个,使台车在行走时安全和稳定性会更好。优选的,台车的四个支腿分别位于四个壳体71的中部,支腿的底面固定在壳体71的顶面,两个支腿之间设有横梁5,横梁5固定在壳体71的顶面。本实施例通过在壳体71的顶面固定支腿1和横梁5,使整个台车形成一体式结构,稳定性更好。优选的,电机为刹车电机,该刹车电机上设有用于控制台车行走速度的变频器。本实施例在电机的上安装有电磁抱刹,电机通电时电磁抱刹通电吸合,这时电磁抱刹对电机不制动,当电机断电时电磁抱刹也断电,电磁抱刹在弹簧的作用下刹住行走支重轮,提高安全系数。优选的,刹车电机通过遥控器和/或控制柜控制台车的前进或后退。本实施例在通常情况下采用遥控器控制行走的前进或后退,当遥控器失灵时,可以通过控制柜手动控制台车的行走。优选的,壳体71最外侧的侧壁上设有防撞块75。本实施例在壳体71上设置防撞块75的目的,是为了当台车撞击到异物时,防撞块75能够对撞击产生缓冲作用。优选的,防撞块75设置在沿台车行走方向最外侧的侧壁上。优选的,壳体71上还设有用于检测轨道末端位置的台车行走轨道感应装置76。本实施例通过在壳体71上安装台车行走轨道感应装置76,当台车行走机构7在轨道上运动到极限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台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四组行走组件,每组行走组件包括:纵截面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台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四组行走组件,每组行走组件包括:纵截面为“”的壳体(71)、沿台车行走方向依序排列的第一行走支重轮(72)和第二行走支重轮(73),所述第一行走支重轮(72)与第二行走支重轮(73)之间具有间隙;部分所述第一行走支重轮(72)和第二行走支重轮(73)均位于壳体(71)内,所述第一行走支重轮(72)和第二行走支重轮(73)均通过一根连接轴(74)与壳体(71)的侧壁联接;所述壳体(71)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行走支重轮(72)或第二行走支重轮(7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台车的四个支腿分别位于四个所述壳体(71)的中部,所述支腿的底面固定在壳体(71)的顶面,两个支腿之间设有横梁,所述横梁固定在壳体(71)的顶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行走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浩邓保辉何晓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东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