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韧性抗拉针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8969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韧性抗拉针织布,包括针织布本体,所述针织布本体由聚乙烯纤维线和聚酰胺纤维线纵横交错编织组成,两个所述聚乙烯纤维线和聚酰胺纤维线交织的对角节点之间缝接有碳纤维线,所述针织布本体的顶部和底部通过胶水层分别黏贴有第一防火人造革和第二防水人造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聚乙烯纤维线、聚酰胺纤维线、碳纤维线、胶水层、第一防火人造革和第二防水人造革之间相互作用,大大提高了针织布本体的韧性,大大提高了防拉效果。

A High Toughness and Tensile Knitted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韧性抗拉针织布
本技术涉及针织布
,具体为一种高韧性抗拉针织布。
技术介绍
针织布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分经编针织布和纬编针织布。针织面料具有质地柔软、吸湿透气、排汗保暖等特性,大多具有优良的弹性与延伸性。相对梭织布它具有产量高,适合小批量生产的特点。针织服饰穿着舒适、贴身和体、无拘紧感、能充分体现人体曲线。现如今针织布应用十分广泛,但传统的针织布由于结构和材质的原因导致韧性低,抗拉效果差,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韧性抗拉针织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针织布由于结构和材质的原因导致韧性低,抗拉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韧性抗拉针织布,包括针织布本体,所述针织布本体由聚乙烯纤维线和聚酰胺纤维线纵横交错编织组成,两个所述聚乙烯纤维线和聚酰胺纤维线交织的对角节点之间缝接有碳纤维线,所述针织布本体的顶部和底部通过胶水层分别黏贴有第一防火人造革和第二防水人造革。优选的,两个所述相邻的所述聚乙烯纤维线之间的距离在一毫米至五毫米之间。优选的,两个所述相邻的所述聚酰胺纤维线之间的距离在二毫米至六毫米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防火人造革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圆柱,所述圆柱的下端穿过针织布本体中的空隙与第二防水人造革的顶部黏贴。优选的,两个所述圆柱之间的距离在二厘米至五厘米之间。优选的,所述胶水层为无醛胶水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聚乙烯纤维线、聚酰胺纤维线、碳纤维线、胶水层、第一防火人造革和第二防水人造革之间相互作用,大大提高了针织布本体的韧性,大大提高了防拉效果;2.本技术通过聚乙烯纤维线、聚酰胺纤维线、碳纤维线、胶水层、第一防火人造革和第二防水人造革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针织布本体的韧性,大大提高了防拉效果;3.本技术的针织布本体由聚乙烯纤维线和聚酰胺纤维线纵横交错编织组成,而且两个聚乙烯纤维线和聚酰胺纤维线交织的对角节点之间缝接有碳纤维线,通过聚乙烯纤维线、聚酰胺纤维线和碳纤维线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针织布本体的韧性和防拉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针织布本体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针织布本体;2、聚乙烯纤维线;3、聚酰胺纤维线;4、碳纤维线;5、胶水层;6、第一防火人造革;7、第二防水人造革;8、圆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不同附图中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前”、“后”、“内”、“外”、“端”、“部”、“段”、“宽度”、“厚度”、“区”等等及类似用语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技术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韧性抗拉针织布,包括针织布本体1,所述针织布本体1由聚乙烯纤维线2和聚酰胺纤维线3纵横交错编织组成,两个所述聚乙烯纤维线2和聚酰胺纤维线3交织的对角节点之间缝接有碳纤维线4,所述针织布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通过胶水层5分别黏贴有第一防火人造革6和第二防水人造革7。相邻的两个聚乙烯纤维线2之间的距离在一毫米至五毫米之间,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两个相邻的聚乙烯纤维线2之间的距离。相邻的两个聚酰胺纤维线3之间的距离在二毫米至六毫米之间,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两个相邻的聚酰胺纤维线3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所述第一防火人造革6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圆柱8,所述圆柱8的下端穿过针织布本体1中的空隙与第二防水人造革7的顶部黏贴,圆柱8的下端穿过针织布本体1中的空隙与第二防水人造革7的顶部黏贴,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抗拉强度。两个所述圆柱8之间的距离在二厘米至五厘米之间,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两个圆柱8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胶水层5为无醛胶水层,无醛胶水对人体无害。本技术通过聚乙烯纤维线2、聚酰胺纤维线3、碳纤维线4、胶水层5、第一防火人造革6和第二防水人造革7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针织布本体1的韧性,大大提高了防拉效果;针织布本体1由聚乙烯纤维线2和聚酰胺纤维线3纵横交错编织组成,而且两个聚乙烯纤维线2和聚酰胺纤维线3交织的对角节点之间缝接有碳纤维线4,通过聚乙烯纤维线2、聚酰胺纤维线3和碳纤维线4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针织布本体1的韧性和防拉效果。因此该高韧性抗拉针织布,通过聚乙烯纤维线2、聚酰胺纤维线3、碳纤维线4、胶水层5、第一防火人造革6和第二防水人造革7之间相互作用,大大提高了针织布本体1的韧性,大大提高了防拉效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韧性抗拉针织布,包括针织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布本体(1)由聚乙烯纤维线(2)和聚酰胺纤维线(3)纵横交错编织组成,两个所述聚乙烯纤维线(2)和聚酰胺纤维线(3)交织的对角节点之间缝接有碳纤维线(4),所述针织布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通过胶水层(5)分别黏贴有第一防火人造革(6)和第二防水人造革(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韧性抗拉针织布,包括针织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布本体(1)由聚乙烯纤维线(2)和聚酰胺纤维线(3)纵横交错编织组成,两个所述聚乙烯纤维线(2)和聚酰胺纤维线(3)交织的对角节点之间缝接有碳纤维线(4),所述针织布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通过胶水层(5)分别黏贴有第一防火人造革(6)和第二防水人造革(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韧性抗拉针织布,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聚乙烯纤维线(2)之间的距离在一毫米至五毫米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冶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鸿凯针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