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破损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8849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4:18
一种防止破损的模具,包括底座、左模具和右模具,所述底座顶面靠近底座四角位置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柱,底座顶面中心位置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顶面设置有圆台,所述左模具右侧面靠近左模具四角位置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限位柱,左模具右侧面中部设置有第一模型,所述右模具左侧面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柱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孔,右模具左侧面中部设置有第二模型,左模具与右模具底面均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柱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内均固定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限位装置,能一次闭合,且设有减振装置,有效保护模具。

A Die to Prevent Da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破损的模具
本技术属于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防止破损的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模具被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上,用于大批量成产产品,效率高,残次品少,但是目前模具在盖合的过程中通常不能一次对其,需要矫正模具位置,此过程难免会碰触到模型棱边,会影响产品质量,尤其是在一些生产陶瓷的模具上,影响会更加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止破损的模具,本模具设置有限位装置,能一次闭合,且设有减振装置,有效保护模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止破损的模具,包括底座、左模具和右模具,所述底座顶面靠近底座四角位置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柱,底座顶面中心位置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顶面设置有圆台,所述左模具右侧面靠近左模具四角位置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限位柱,左模具右侧面中部设置有第一模型,所述右模具左侧面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柱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孔,右模具左侧面中部设置有第二模型,左模具与右模具底面均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柱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内均固定有弹簧。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均设置为个。优选地,所述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组成完整模块。优选地,所述底座、凸台、圆台和第一限位柱为一体铸造成型。优选地,所述左模具、第一模型、第二限位柱和第二限位孔一体铸造成型。优选地,所述右模具、第二模型、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一体铸造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限位柱和限位孔,能保证模具能一次盖合,无需矫正,有效避免应矫正摩擦损伤模型棱边;(2)限位孔内均设置有弹簧,防止模具盖合过程中冲击力过大损伤磨具;(3)底座、左模具与右模具均采用一体铸造成型,工艺简单,加工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左模具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左模具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右模具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底座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底座侧视图;图中:1、底座,2、左模具,3、右模具,4、第一限位柱,5、凸台,6、圆台,7、第二限位柱,8、第一模型,9、第一限位孔,10、第二模型,11、第二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6所示,一种防止破损的模具,包括底座1、左模具2和右模具3,所述底座1顶面靠近底座1四角位置一体成型有4个第一限位柱4,底座1顶面中心位置一体成型有凸台5,所述凸台5顶面一体成型有圆台6,所述左模具2右侧面靠近左模具2四角位置一体成型有4个第二限位柱7,左模具2右侧面中部一体成型有第一模型8,所述右模具3左侧面一体成型有与第二限位柱7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孔9,右模具3左侧面中部一体成型有第二模型10,左模具2与右模具3底面均一体成型有与第一限位柱4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孔11,所述第一限位孔9与第二限位孔11内均通过胶水固定有弹簧。本实施例中,一体成型的第一限位柱4与第二限位柱7均设置为4个,结构简单,且固定效果优越,所述第一模型8与第二模型10盖合组成完成模型,操作简单,所述底座1、凸台5、圆台6和第一限位柱4为一体铸造成型,所述左模具2、第一模型8、第二限位柱7和第二限位孔11一体铸造成型,所述右模具3、第二模型10、第一限位孔9和第二限位孔11一体铸造成型,一体铸造工艺简单,加工方便。本技术盖合过程如下,首先将第二限位柱7对准第一限位孔9,慢慢闭合,当第二限位柱7触碰到弹簧,此时即将盖合完毕,然后轻轻闭合,第二限位柱7与第一限位孔9配合能一次盖合,无需矫正,避免了应矫正摩擦损伤模型棱边,此外弹簧用于减振,防止模具盖合过程中冲击力过大损伤磨具,当左模具2与右模具3闭合完成后,将第二限位孔9对准第一限位柱4,慢慢放下,当第一限位柱4触碰到弹簧时,此时即将组合完毕,然后轻轻放下左模具2与右模具3完成组合即可,第一限位柱4与第二限位孔11配合能一次盖合,无需矫正,避免了应矫正摩擦损伤模型棱边,此外弹簧用于减振,防止模具盖合过程中冲击力过大损伤磨具。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破损的模具,包括底座(1)、左模具(2)和右模具(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面靠近底座(1)四角位置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柱(4),底座(1)顶面中心位置设置有凸台(5),所述凸台(5)顶面设置有圆台(6),所述左模具(2)右侧面靠近左模具(2)四角位置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限位柱(7),左模具(2)右侧面中部设置有第一模型(8),所述右模具(3)左侧面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柱(7)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孔(9),右模具(3)左侧面中部设置有第二模型(10),左模具(2)与右模具(3)底面均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柱(4)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孔(11),所述第一限位孔(9)与第二限位孔(11)内均固定有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破损的模具,包括底座(1)、左模具(2)和右模具(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面靠近底座(1)四角位置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柱(4),底座(1)顶面中心位置设置有凸台(5),所述凸台(5)顶面设置有圆台(6),所述左模具(2)右侧面靠近左模具(2)四角位置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限位柱(7),左模具(2)右侧面中部设置有第一模型(8),所述右模具(3)左侧面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柱(7)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孔(9),右模具(3)左侧面中部设置有第二模型(10),左模具(2)与右模具(3)底面均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柱(4)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孔(11),所述第一限位孔(9)与第二限位孔(11)内均固定有弹簧。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北宋官窑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