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式粉体杂质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8337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2:51
一种旋流式粉体杂质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和偏心过滤筛筒,偏心过滤筛筒设置于壳体内,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位于上壳体下方的下壳体,上壳体上设置有进料道和出料道,进料道设置于上壳体的一侧下部,出料道设置于上壳体的另一侧的上部且其一端与偏心过滤筛筒相连接,出料道的另一端连接有真空源,下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卸料口,偏心过滤筛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滤孔,偏心过滤筛筒为空心圆筒状,偏心过滤筛筒设置在上壳体的中心轴与上壳体的侧壁之间,进料道沿与偏心过滤筛筒错位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过滤粉体中大颗粒煤粉以及大颗粒杂质,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清理的优点。

A Swirling Powder Impurity Sepa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流式粉体杂质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业锅炉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旋流式去除粉体杂质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煤粉锅炉的正常运行对煤粉颗粒大小和杂质都有一定的要求,煤粉颗粒过大或杂质含量高将会极大的影响物料的使用效果,并且会损坏设备,煤粉颗粒过大或杂质含量高的煤粉进入供料输送和燃烧系统会发生燃烧事故。但是,由于现有的煤粉加工工艺及条件的制约,成品煤粉中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颗粒,并在生产、包装、运输、拆卸等环节会混入一定量的杂质,尤其有些场合煤粉运输车辆很难做到专车专用,这样难免会有其他块状物体混入到煤粉中,因此,在煤粉进入燃烧器之前过滤掉颗粒较大的杂质和其他颗粒物尤为重要,目前市面上的煤粉过滤设备大多结构复杂,不便于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以有效过滤粉体中大颗粒煤粉以及大颗粒杂质的旋流式去除粉体杂质分离装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旋流式粉体杂质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和偏心过滤筛筒,所述偏心过滤筛筒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位于所述上壳体下方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进料道和出料道,所述进料道设置于所述上壳体的一侧下部,所述出料道设置于所述上壳体的另一侧的上部且其一端与所述偏心过滤筛筒的侧壁相连接,所述出料道的另一端连接有真空源,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卸料口,所述偏心过滤筛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滤孔,所述偏心过滤筛筒为空心圆筒状,所述偏心过滤筛筒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中心轴与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之间,所述进料道沿与所述偏心过滤筛筒错位布置。还包括压缩空气管道,所述压缩空气管道穿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压缩空气管道的出气端位于所述偏心过滤筛筒的内部。所述上壳体具有上开口,所述壳体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上壳体,所述上盖覆盖于所述开口,所述压缩空气管道穿设于所述上盖,所述偏心过滤筛筒可拆卸固定于所述上盖。所述卸料口上设置有卸料阀。所述真空源为抽真空负压风机。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一种旋流式粉体杂质分离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位于上壳体下部的进料道与偏心过滤筛筒错位设置,出料道设置于上壳体的另一侧的上部且与偏心过滤筛筒相接触,待过滤的粉体在外界的风机输送下从进料道进入上壳体后,风机所产生的气流会在接触上壳体的内表面后在上壳体的内表面形生成的旋转气流,出料道连接有真空源,上述旋转气流在真空源的作用下进行上升形成旋转上升气流,待过滤的粉体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旋转上升,细粉在上升气流以及真空源的作用下旋转进入偏心过滤筛筒上升进入出料道排出,体积较小的杂质或煤粒则被偏心过滤筛筒上的滤孔阻挡并掉落在下壳体内,体积较大的杂质或煤粒则在上升旋转气流的带动下旋转产生离心力,较大颗粒在离心力以及自身的重力的共同作用下落到下壳体内。2、偏心过滤筛筒可拆卸固定于上盖,上盖可拆卸固定于上壳体,偏心过滤筛筒损坏时,可打开上盖更换偏心过滤筛筒,便于维修。3、穿设于上盖的缩空气管道可连接压缩空气源,在未进行过滤时对偏心过滤筛筒及偏心过滤筛筒堵塞杂物时进行吹喷清理,防止滤孔堵塞。4、设置在卸料口上的卸料阀在保证壳体内的密闭性的同时还可用于下壳体内积累的杂质的定期清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去除上盖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1.上壳体、111.进料道、112.出料道、12.下壳体、121.卸料口、122.卸料阀、13.上盖、2.压缩空气管道、3.偏心过滤筛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所示的一种旋流式粉体杂质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和偏心过滤筛筒3,偏心过滤筛筒3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和上盖13,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可通过焊接或者一体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也可通过铰链或常规的连接件进行可拆卸连接,下壳体12位于上壳体11的下方,上壳体11为空心圆筒状,所述下壳体12呈锥状,上壳体11具有上开口,上盖13可拆卸设置于上壳体11上,上盖13覆盖在所述上开口上,具体的上盖13和上壳体11通过常规螺栓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上壳体11上设置有进料道111和出料道112,进料道111设置于上壳体11的一侧下部,所述出料道112设置于上壳体11的另一侧的上部且与偏心过滤筛筒3的侧壁相连接,出料道112的另一端连接有真空源,具体的,所述真空源为外部的抽真空负压风机,所述下壳体12的底部开设有卸料口121,卸料口121上设置有卸料阀122。较佳的,本技术一种旋流式粉体杂质分离装置还包括压缩空气管道2,压缩空气管道2穿设于所述壳体,具体的压缩空气管道2穿设于所述壳体的上盖13,压缩空气管道2的出气端位于偏心过滤筛筒3的内部,压缩空气管道2连接有空气压缩机,上述空气压缩机为外部设备,不属于本技术的一部分。偏心过滤筛筒3为空心筒状,偏心过滤筛筒3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滤孔,较佳的上述滤孔呈网状分布,偏心过滤筛筒3上的网孔的大小可根据需要过滤的颗粒大小进行选择,偏心过滤筛筒3设置在上壳体11的中心轴与上壳体11的侧壁之间,进料道111与偏心过滤筛筒3错位布置,较佳的,进料道111平行于偏心过滤筛筒3的水平切线方向进行设置。偏心过滤筛筒3可拆卸固定于上盖13,具体的偏心过滤筛筒3上固定有铁板,所述铁板上开有螺纹孔,上盖13朝向上壳体11的一侧上固定有固定法兰,所述固定法兰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铁板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固定法兰上。进料道111连接有进料管,出料道112连接有出料管,所述进料管与外界的煤粉罐车的输送管道相连,上述煤粉罐车的输送管道上设置有送风机。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流式粉体杂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偏心过滤筛筒,所述偏心过滤筛筒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位于所述上壳体下方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进料道和出料道,所述进料道设置于所述上壳体的一侧下部,所述出料道设置于所述上壳体的另一侧的上部且其一端与所述偏心过滤筛筒的侧壁相连接,所述出料道的另一端连接有真空源,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卸料口,所述偏心过滤筛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滤孔,所述偏心过滤筛筒为空心圆筒状,所述偏心过滤筛筒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中心轴与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之间,所述进料道与所述偏心过滤筛筒错位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式粉体杂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偏心过滤筛筒,所述偏心过滤筛筒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位于所述上壳体下方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进料道和出料道,所述进料道设置于所述上壳体的一侧下部,所述出料道设置于所述上壳体的另一侧的上部且其一端与所述偏心过滤筛筒的侧壁相连接,所述出料道的另一端连接有真空源,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卸料口,所述偏心过滤筛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滤孔,所述偏心过滤筛筒为空心圆筒状,所述偏心过滤筛筒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中心轴与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之间,所述进料道与所述偏心过滤筛筒错位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成梠罗楠洋张永恒张榕杰薛瑜张自辉郑晓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