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踝伤病人助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踝伤病人助行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在关节及韧带损伤中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踝关节是人体距离地面最近的负重关节,也就是说踝关节是全身负重最多的关节。踝关节的稳定性对于日常的活动和体育运动的正常进行起重要的作用。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损伤都属于踝关节扭伤的范畴。踝关节扭伤可能导致的损伤包括外踝的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内踝三角韧带,下胫腓横韧带等。踝关节损伤患者术后一般用轮椅、拐杖行走,下肢不负重,容易导致下肢肌肉萎缩,用轮椅需要别人照料。用拐杖占用手,同时下肢静脉回流受影响。目前单侧踝关节损伤患者多采用拄双拐行走。缺点:1、伤处处于最低位置,不利于静脉回流,增加患处肿胀。2、因为肢体最远端不能负重,导致健康的髋、膝关节无法负重,得不到有效的力学刺激,导致肌肉萎缩,长期处于屈曲状态,容易形成血栓。等足踝伤病痊愈,遗留髋膝关节功能障碍。3、双拐行走,双手无法解放出来,增加病人陪护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踝伤病人助行装置,足踝部相对抬高,下肢可负重,使正常的膝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踝伤病人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腿护板(2)、小腿护板(4)、缓冲层(1)、U形架(3)、小腿角度调节组件(9)、足背角度调节组件(7)、膝盖高度调节组件(8)、支撑组件(6)、足背托板(12)以及足部护笼(11),大腿护板(2)、小腿护板(4)横截面均为曲面,以适应人体大腿和小腿的弧度,大腿护板(2)下部与小腿护板(4)上部铰接在一起,大腿护板(2)与小腿护板(4)内表面均固定缓冲层(1),大腿护板(2)和小腿护板(4)上均固定尼龙搭扣(10),尼龙搭扣(10)用于固定大腿和小腿,大腿护板(2)上固定U形架(3),U形架(3)下部设置膝盖高度调节组件(8),膝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踝伤病人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腿护板(2)、小腿护板(4)、缓冲层(1)、U形架(3)、小腿角度调节组件(9)、足背角度调节组件(7)、膝盖高度调节组件(8)、支撑组件(6)、足背托板(12)以及足部护笼(11),大腿护板(2)、小腿护板(4)横截面均为曲面,以适应人体大腿和小腿的弧度,大腿护板(2)下部与小腿护板(4)上部铰接在一起,大腿护板(2)与小腿护板(4)内表面均固定缓冲层(1),大腿护板(2)和小腿护板(4)上均固定尼龙搭扣(10),尼龙搭扣(10)用于固定大腿和小腿,大腿护板(2)上固定U形架(3),U形架(3)下部设置膝盖高度调节组件(8),膝盖高度调节组件(8)下部设置支撑组件(6),小腿护板(4)与膝盖高度调节组件(8)通过小腿角度调节组件(9)连接,小腿护板(4)与足背托板(12)之间通过足背角度调节组件(7)连接,足部护笼(11)固定在足背托板(1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伤病人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膝盖高度调节组件(8)包括升降套筒(8-1),升降套筒(8-1)固定在U形架(3)上,升降套筒(8-1)壁上沿轴向设置开槽,开槽两侧固定升降齿条(8-5),套筒内配合升降杆(8-2),升降杆(8-2)内垂直轴向设置螺纹孔(8-3),螺纹孔(8-3)内配合螺杆(8-4),螺杆(8-4)尾端固定旋把(8-7),包括压板(8-6),压板(8-6)朝向齿条的一面上设置齿,压板(8-6)上的齿与升降齿条(8-5)啮合,螺杆(8-4)穿过压板(8-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踝伤病人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小腿角度调节组件(9)包括伸缩套筒(9-2),伸缩套筒(9-2)铰接在升降套筒(8-1)外壁上,伸缩套筒(9-2)内里横截面呈T形,伸缩套筒(9-2)内配合横截面为T形的伸缩齿条(9-1),T形可以防止伸缩齿条(9-1)从伸缩套筒(9-2)内脱出以及转动,防止伸缩套筒(9-2)上部设置开口(9-3),开口(9-3)内设置齿轮(9-4),齿轮(9-4)与T形齿条啮合,开口(9-3)两侧固定轴座(9-12),齿轮(9-4)通过转轴(9-11)安装在轴座(9-12)上,转轴(9-11)端部同轴固定方轴(9-6),方轴(9-6)横截面呈方形,方轴(9-6)上设置定位盘(9-5),定位盘(9-5)中心位置设置方形孔(9-7),方形孔(9-7)与方轴(9-6)配合,定位盘(9-5)通过...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