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桩板及膜袋砂围堰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8151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桩板及膜袋砂围堰施工方法,属于围堰施工的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形成隔水围堰,便于隧道施工的围堰施工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具体步骤如下:S1:钢板桩施工:将两排并列的钢板桩打入河中;S2:钢拉杆施工:在两排钢板桩之间设置对拉钢筋穿过钢板桩进行对拉;S3:钢板桩内填砂施工:采用吸砂泵直接将砂吹填至两排钢板桩之间;S4:端头模袋砂施工:在两排钢板桩的端头铺设填充袋,通过吸砂管向填充袋内吹砂;S5:双排钢板桩拆除:先用吸砂泵将两排钢板桩之间的填砂吸走,再拆除对拉钢筋,拔除钢板桩。围堰防水性能好、坝体强度高、密封性能优越。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teel Pile Sheet and Film Bag Sand Cofferd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桩板及膜袋砂围堰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围堰施工的
,特别涉及一种钢桩板及膜袋砂围堰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地面与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也日益增多,城市隧道施工往往处于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设施的密集区。在市区修建地下隧道工程,隧道所处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目前,需要将一条隧道进行综合改造,该隧道一侧临河,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隧道侧墙直接处于水中。而此次的改造需将原有隧道部分顺河桥拆除并新建,由于施工期间河床床底标高高于隧道底标高,这样无法进行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桩板及膜袋砂围堰施工方法,具有形成隔水围堰,便于隧道施工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桩板及膜袋砂围堰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钢板桩施工:将两排并列的钢板桩打入河中;S2:钢拉杆施工:在两排钢板桩之间设置对拉钢筋穿过钢板桩进行对拉;S3:钢板桩内填砂施工:采用吸砂泵直接将砂吹填至两排钢板桩之间;S4:端头模袋砂施工:在两排钢板桩的端头铺设填充袋,通过吸砂管向填充袋内吹砂;S5:双排钢板桩拆除:先用吸砂泵将两排钢板桩之间的填砂吸走,再拆除对拉钢筋,拔除钢板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排钢板桩形成围堰的范围,设置对拉钢筋形成对拉,防止内部填砂后内侧压力导致钢板桩外倾。在两排钢板桩之间填砂,并在两排钢板桩端头填充模袋砂从而形成隔水围堰,施工完毕后,最后拆除双排钢板桩。进一步的,钢板桩施工的具体步骤如下:S11:导桩、导架施工:每根导桩由两根H型钢双拼而成,两根导桩为同一组,两组导桩之间设置两根导架;S12:控制钢板桩的平面轴线;S13:首根定位桩施工:相邻钢板桩锁口相连,下根桩的平面位置及垂直度受制于上根桩,控制首根桩的平面位置及垂直度,用双层导架控制定位桩的垂直度;S14:转角桩施工:转角桩拟采用C9锁口;S15:扇形偏差纠偏:将钢板桩沉桩过程中其上口发生的偏向外侧的扇形变形纠偏;S16:闭合桩施工,然后返回S11施工另一排钢板桩,直至两排钢板桩全部施工完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河中打入钢板桩时,导桩和导架对钢板桩限位,同时对钢板桩形成支撑,保持钢板桩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扇形偏差纠偏的具体方法:准备少量的上口小下口大的契形钢板桩,契形钢板桩一次沉桩到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桩在下降过程中,钢板桩的下口受压向内收缩,上口由于下部压力作用向外张开,从而对发生的扇形变形及时纠偏。进一步的,扇形偏差纠偏的具体方法:钢板桩先打后插,由振动锺沉桩至以影响下根桩插桩时套锁口的深度为准,自此不再振下,然后依次插入下一根钢板桩,待一排导架的钢板桩桩全部插满后,从前面往后振动沉桩,沉下一定深度,移动桩锺至第二根钢板桩,并依次移动至下一根钢板桩,最后再回头振第一根桩,如此往复沉桩至设计标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后插的钢板桩受前面钢板桩的影响较小,偏差相对较小,在沉前面桩时由于后插桩的限位作用,可以使偏差明显改善,经过若干桩施工后,基本消除扇形变形。进一步的,钢拉杆施工的具体方法如下:在两排钢板桩的外侧桩身,水平向间隔1.0~1.5m开孔,孔位距离桩顶0.4~0.6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排钢板桩受力分摊均匀,防止填砂后由于内侧压力导致钢板桩外翻。进一步的,两侧钢板桩迎水面采用双拼槽钢作为横向支撑,对拉钢筋从其中部穿过,C型开口朝向钢板桩外侧,槽钢对接部位需使用钢板进行绑焊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拉钢筋两端分别穿过相应的钢板桩,并通过槽钢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对拉钢筋与钢板桩连接更加稳定。进一步的,在双排钢板桩内填砂前,沿钢板桩内侧及河底铺设好土工布,河底部位的土工布用砂袋由潜水员铺设整齐,钢板桩内侧土工布平贴在钢板桩上,并留有余量,吸砂泵直接将砂吹填至双排钢板桩间,吹填砂采用分层分段均匀施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吹砂泵向土工布内吹砂,土工布防止水渗入砂体内,从而形成围堰。进一步的,两排钢板桩两端封头采用袋装砂填筑而成,一、二级平台下的袋装砂外形尺寸为厚0.5m、宽度为3~16m,三级平台袋装砂外形尺寸为厚0.5m、宽1.5~3.0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级袋装砂棱体是重要的挡水体,在一级袋装砂棱体形成到一定高程后才能进行堤身的吹填施工,减少水体进入钢板桩内。进一步的,袋装砂充填料为江砂,粒径大于0.075mm以上的颗粒含量大于75%,黏粒含量小于10%,充填饱满度宜为85%,充灌后充填料干密度大于14.5kN/m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袋装砂同时具备较好的强度和水密性。进一步的,充填袋采用扁丝编织土工布,充填袋的单位面积质量大于150g/m2,纵横向容许抗拉强度不小于20kN/m,断裂伸长率:≤25%,等效孔径:0.04<O95<0.25,渗透系数:≥i×10-3cm/s,其中1<i<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填充袋同时具备较好的韧性和密封性,既能防止水从两端渗入钢板桩内,又能经受地住水流冲击。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围堰阻水断面小,最大限度利于河道通航及泄洪;2.围堰防水性能好、坝体强度高、密封性能优越;3.围堰形式多样,能按需要组成各种外形的围堰,可多次重复使用;4.围堰用途广泛,在桥梁施工中可用于水中不同基础的施工;5.围堰中填砂对水体污染少,利于环境保护;6.吹砂工艺简单、工效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围堰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实施例中钢板桩施工的流程图;图3是实施例中导桩和导架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例中导桩和导架的侧视图;图5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C9锁口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中模砂袋施工流程图;图7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两排钢板桩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围堰的示意图。图中,1、钢板桩;2、导桩;3、导架;4、C9锁扣;5、对拉钢筋;6、模袋砂;7、限位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钢桩板及膜袋砂围堰施工方法,如图1、2和6所示,在施工前需要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施工前做好围堰专项方案编制和评审、现场测量放样、安全技术交底、河道调查及水下障碍物探明等技术工作;做好材料设备(钢板桩1、中粗砂、膜袋、船只和打桩设备等)的组织;做好开工前与相关部门的外部协调等工作。以及根据导线点,架立测量仪器(全站仪)对钢板桩1线形及标高进行控制。本实施中的钢板桩1采用拉森钢板桩1。参见图7和8,具体步骤如下:S1:钢板桩1施工:将两排并列的钢板桩1打入河中。钢板桩1施工的详细施工步骤如下:施工前保证起重船和钢板桩1装船就位,起重船带液压振动锤施打钢板桩1,振动锤80T。S11:导桩2、导架3施工(参见图3和4):每根导桩2由两根H型钢双拼而成,在导桩2上焊接钢牛腿用于安装导架3。两根导桩2为同一组,两组导桩2之间设置两根导架3,两根导架3之间通过限位架限位,防止两根导架3之间缝隙过大。S12:控制钢板桩1的平面轴线,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21:导桩2、导架3控制钢板桩1整体轴线:钢板桩1整体施工轴线定位分两步进行:导桩2沉桩时进行初定位,接着在导桩2牛腿上精确放出导架3的安装线,在导架3精确安装后与牛腿焊接牢固。S122:沉桩时加强桩的垂直度控制:在钢板桩1沉桩过程中,用经纬仪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桩板及膜袋砂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S1:钢板桩(1)施工:将两排并列的钢板桩(1)打入河中;S2:钢拉杆施工:在两排钢板桩(1)之间设置对拉钢筋(5)穿过钢板桩(1)进行对拉;S3:钢板桩(1)内填砂施工:采用吸砂泵直接将砂吹填至两排钢板桩(1)之间;S4:端头模袋砂(6)施工:在两排钢板桩(1)的端头铺设填充袋,通过吸砂管向填充袋内吹砂;S5:双排钢板桩(1)拆除:先用吸砂泵将两排钢板桩(1)之间的填砂吸走,再拆除对拉钢筋(5),拔除钢板桩(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桩板及膜袋砂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S1:钢板桩(1)施工:将两排并列的钢板桩(1)打入河中;S2:钢拉杆施工:在两排钢板桩(1)之间设置对拉钢筋(5)穿过钢板桩(1)进行对拉;S3:钢板桩(1)内填砂施工:采用吸砂泵直接将砂吹填至两排钢板桩(1)之间;S4:端头模袋砂(6)施工:在两排钢板桩(1)的端头铺设填充袋,通过吸砂管向填充袋内吹砂;S5:双排钢板桩(1)拆除:先用吸砂泵将两排钢板桩(1)之间的填砂吸走,再拆除对拉钢筋(5),拔除钢板桩(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桩板及膜袋砂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钢板桩(1)施工的具体步骤如下:S11:导桩(2)、导架(3)施工:每根导桩(2)由两根H型钢双拼而成,两根导桩(2)为同一组,两组导桩(2)之间设置两根导架(3);S12:控制钢板桩(1)的平面轴线;S13:首根定位桩施工:将钢板桩(1)插入两根导架(3)之间,相邻钢板桩(1)锁口相连,下根桩的平面位置及垂直度受制于上根桩,控制首根桩的平面位置及垂直度,用双层导架(3)控制定位桩的垂直度;S14:转角桩施工:转角桩拟采用C9锁口;S15:扇形偏差纠偏:将钢板桩(1)沉桩过程中其上口发生的偏向外侧的扇形变形纠偏;S16:闭合桩施工,然后返回S11施工另一排钢板桩(1),直至两排钢板桩(1)全部施工完毕。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桩板及膜袋砂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扇形偏差纠偏的具体方法:准备少量的上口小下口大的契形钢板桩(1),契形钢板桩(1)一次沉桩到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桩板及膜袋砂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扇形偏差纠偏的具体方法:钢板桩(1)先打后插,由振动锺沉桩至以影响下根桩插桩时套锁口的深度为准,自此不再振下,然后依次插入下一根钢板桩(1),待一排导架(3)的钢板桩(1)桩全部插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娟徐庆平张颖刘斌王树人徐鑫邵迎春梁治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同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