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杆箱双拉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94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杆箱双拉杆结构,包括设在箱体前侧和后侧的拉杆组件,所述的拉杆组件包括固定管、伸缩杆和手柄,在箱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管,在固定管上滑动的插设有伸缩杆,在伸缩杆的上端连接有手柄;在固定管的下端安装有脚轮组件,所述的脚轮组件包括安装在固定管下端的脚轮支架和设在脚轮支架上的脚轮。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能提高拉杆箱的抗压能力,能分担推动拉杆箱的力量,方便加工和维修拉杆箱。

A Double-tie-rod Structure of Tie-rod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杆箱双拉杆结构
本技术涉及拉杆箱,尤其是双拉杆结构。
技术介绍
拉杆箱指具有拉杆和滚轮的行李箱。因其使用方便而被广泛使用。同时,拉杆箱也因箱子置一拉杆,有单管拉杆及双管拉杆之分,拉杆的管亦有方管和圆管之分,以方便行走时拖着,大大减轻负担。拉杆箱可以手提也可以拖动,我们平时所用的拉杆箱的轮子基本都位于箱子底部。目前主要以布箱、ABS硬箱、皮箱、PC等为主要材质,并将使用性分为定向轮、万向轮以及最新的可拆卸万向轮拉杆箱三大类。目前的不管是单管还是双管拉杆箱其都是单拉杆箱,如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21069634.3申请日为2016.9.22授权公告日为2017.5.10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拉杆外置式拉杆箱,包括拉杆箱本体以及拉杆,拉杆包括主拉杆以及伸缩杆,伸缩杆上设有提手,拉杆箱本体背部两侧和背部上端具有凹口,主拉杆安装在所述的背部两侧的凹口处,伸缩管缩进所述的主拉杆时,提手位于所述的背部上端的凹口处。在拉杆箱本体的背部两侧及背部上端设置凹口,将主拉杆置于背部两侧的凹口内,相比传统拉杆的两个主拉杆之间的间距,其距离得以扩大,从而使得拉杆箱内在放置较宽的物品时,具有较大的空间,能放置更多的物品,此外,通过将主拉杆以及提手裸露的表面设置弧度,且提手的宽度同时扩大,可使得拉杆安装后,表面整齐且看起来和常规拉杆箱相同,不失美观。但是,(1)如果拉杆箱中的行李物品很重时,只能一个人推动拉杆箱,这样,推动拉杆箱比较费力。(2)在旅行或出差过程中,为了节省放置空间,可能将多个行李堆积在一起,而当拉杆箱受到较大的压力时,由于只有一侧设置了拉杆作为加强支撑件,而拉杆箱的另一侧仅仅通过拉杆箱本体自身支撑,因此,整个拉杆箱的抗压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杆箱双拉杆结构,利用本技术的结构,能提高拉杆箱的抗压能力,能分担推动拉杆箱的力量,方便加工和维修拉杆箱。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拉杆箱双拉杆结构,包括设在箱体前侧和后侧的拉杆组件,所述的拉杆组件包括固定管、伸缩杆和手柄,在箱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管,在固定管上滑动的插设有伸缩杆,在伸缩杆的上端连接有手柄;在固定管的下端安装有脚轮组件,所述的脚轮组件包括安装在固定管下端的脚轮支架和设在脚轮支架上的脚轮。上述结构,在箱体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了拉杆组件,使得箱体在前后拉杆组件的支撑下有更强大的抗压能力。箱体两边均设有外置式拉杆组件,用户可以两个人以上同时推动拉杆箱从而分担推动所需的力量,使得行李物品很重时,可以一起轻松的推动。在固定管的下端安装有脚轮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脚轮组件与箱体不固定,这样,让拉杆组件与脚轮组件组成一个整体,方便整体安装和拆卸拉杆组件和脚轮组件,便于加工和维修拉杆箱。进一步的,伸缩杆与手柄之间插接有连接头。这样,方便安装和拆卸手柄和伸缩杆。附图说明图1为双拉杆外置式拉杆箱立体图。图2为双拉杆外置式拉杆箱主视图。图3为双拉杆外置式拉杆箱的分解图。图4为双拉杆外置式拉杆箱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5为伸缩杆伸出后两拉杆组件同高的示意图。图6为伸缩杆伸出后两拉杆组件不同高的示意图。图7为脚轮组件的立体图。图8为脚轮组件的主视图。图9为上下铝框分解图。图10为上下铝框收合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10所示,双拉杆外置式拉杆箱包括箱体1、拉杆组件2和脚轮组件3。在本技术中,双拉杆结构包括拉杆组件和脚轮组件。所述的箱体1包括下箱体12和上箱体11。上箱体11铰接在下箱体12上;在本技术中,参见图5和图6,左侧为箱体的前侧,右侧为箱体的后侧。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箱体11的前面两侧设有上下延伸的前容置槽111,在上箱体11的前面上侧设有横向延伸的与两侧的前容置槽111相通的前凹槽112,在上箱体11上位于前凹槽112的下边缘上设有前凹陷部113。在下箱体12的后面两侧设有上下延伸的后容置槽121,在下箱体12的后面上侧设有横向延伸的与两侧的后容置槽相通的后凹槽122。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下箱体12的开口边缘设有下铝框5,在上箱体11的开口边缘设有上铝框4。所述的下铝框5的截面包括下连接部51、自下连接部51的一端向下箱体12外侧延伸的下抵挡部52和自下连接部的一端向下箱体内侧延伸的下凸块53,在下凸块53远离下连接部的一侧设有卡槽54;在下连接部51的内侧面设有向下箱体内侧延伸的下凸筋55,下凸筋55与下凸块53之间形成下凹槽50,这样,能提高下铝框的强度。所述的上铝框4包括上连接部41、自上连接部41的一端向上箱体11外侧延伸的上抵挡部42、设在上连接部41一端向上箱体11内侧延伸的上凸块43和设在上凸块43上与卡槽54配合的卡置部44,在上凸块43与上抵挡部之间形成台阶,在上凸块43的外侧设有卡置槽46,卡置槽46卡置有密封圈6。在上连接部41的内侧面设有向上箱体内侧延伸的上凸筋45,上凸筋45与上凸块43之间形成上凹槽40。卡槽为V形,卡置部为V形。采用V形卡槽和卡置部,当卡置部与卡槽在配合过程中,不仅能对上下铝框起到导向定位的作用,而且让配合更加的好。所述的下连接部51插入到下箱体12的开口边缘内侧,通过下抵挡部52抵挡住下箱体12的开口边缘,起到定位下铝框5的作用。所述的上连接部41插入到上箱体11的开口边缘内侧,通过上抵挡部42抵挡住上箱体11的开口边缘,起到定位上铝框4的作用。当上下箱体收合后,卡置部44卡置到卡槽54内,一方面,对上下箱体收合起到定位的作用,防止上下箱体错位收合,另一方面能避免箱体在运输等过程在上下箱体之间出现开缝。由于设置了卡置槽,因此,对密封圈的定位更加的可靠,避免密封圈脱离上铝框。当设置了密封圈6后,上箱体11与下箱体12收合后,密封圈6对上下铝框的收合具有缓冲作用,避免上下铝框直接碰撞,这样,能减小箱体收合过程中的噪音,同时能减少上下铝框的磨损和变形,起到保护上下铝框的作用,另外,密封圈提高了箱体的密封性能,是的防水、防尘的效果好。通过设置上下凸筋,能提高上下铝框的强度。如图10所示,A为上箱体和下箱体的外侧,B为上箱体和下箱体的内侧。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的拉杆组件2包括固定管21、伸缩杆22和手柄23。前容置槽111和后容置槽121内分别通过从箱体内侧穿过箱体的螺钉固定的固定管21,固定管21的截面包括两相互垂直的边和连接在两垂直边之间的圆弧边,即在箱体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拉杆组件2。在固定管21上滑动的插设有伸缩杆22,伸缩杆22与固定管21之间设有卡扣,伸缩杆22及伸缩杆与固定管之间设置卡扣属于现有技术。在伸缩杆22的上端通过90度连接头24插接有手柄23,采用连接头插接的结构连接伸缩杆与手柄,便于安装和拆卸手柄和伸缩杆。手柄的外侧面为圆弧边。在固定管21的下端插接有脚轮组件3。如图7和图8所示,脚轮组件3包括脚轮支架31和安装在脚轮支架31上的脚轮32。上述结构,在箱体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了拉杆组件,使得箱体在前后拉杆组件的支撑下有更强大的抗压能力。箱体两边均设有外置式拉杆组件,用户可以两个人以上同时推动拉杆箱从而分担推动所需的力量,使得行李物品很重时,可以一起轻松的推动。当拉杆组件的伸缩杆伸缩后,在前后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杆箱双拉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箱体前侧和后侧的拉杆组件,所述的拉杆组件包括固定管、伸缩杆和手柄,在箱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管,在固定管上滑动的插设有伸缩杆,在伸缩杆的上端连接有手柄;在固定管的下端安装有脚轮组件,所述的脚轮组件包括安装在固定管下端的脚轮支架和设在脚轮支架上的脚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杆箱双拉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箱体前侧和后侧的拉杆组件,所述的拉杆组件包括固定管、伸缩杆和手柄,在箱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管,在固定管上滑动的插设有伸缩杆,在伸缩杆的上端连接有手柄;在固定管的下端安装有脚轮组件,所述的脚轮组件包括安装在固定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湛初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幂杪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