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波装置及电磁加热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7356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波装置。应用于电磁加热设备,所述吸波装置包括:吸波介质,具有导电性并用于与所述电磁加热设备的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对于所述电磁加热设备的线圈盘附近的电磁干扰辐射,所述吸波介质能够将所述电磁干扰辐射的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根据反馈的所述信号控制所述吸波介质消除所述电磁干扰辐射;及支撑介质,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与所述吸波介质连接,所述支撑介质用于支撑所述吸波介质。因此,吸波介质与控制电路板共同作用可以有效消除电磁干扰辐射,提高整个吸波装置消除电磁干扰辐射的能力。支撑介质对吸波介质起到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吸波介质的使用寿命。

Wave Absorbing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波装置及电磁加热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
,特别是涉及一种吸波装置及包含该吸波装置的电磁加热设备。
技术介绍
电磁加热技术在电磁炉、电磁灶和电饭锅等电磁加热设备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电磁加热也称电磁感应加热,其通过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当容器位于交变磁场中时,容器表面将切割交变磁场的磁力线而在容器底部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容器底部的载流子高速无规则运动,载流子与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的效果。电磁加热技术需要遵循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电磁干扰)技术标准,故电磁加热设备对周边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规定值,同时电磁加热设备也对周边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的抗扰度。为使电磁加热设备尽量符合EMI技术标准,传统通常采用“增加电容,加大电感”的解决方案,但是该解决方案存在成本较高且仍然难以满足EMI技术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吸波装置抵消电磁干扰辐射的能力。一种吸波装置,应用于电磁加热设备,所述吸波装置包括:吸波介质,具有导电性并用于与所述电磁加热设备的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对于所述电磁加热设备的线圈盘附近的电磁干扰辐射,所述吸波介质能够将所述电磁干扰辐射的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根据反馈的所述信号控制所述吸波介质消除所述电磁干扰辐射;及支撑介质,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与所述吸波介质连接,所述支撑介质用于支撑所述吸波介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介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吸波介质贴附在所述支撑介质的表面上;或者,所述支撑介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介质层叠设置,所述吸波介质夹置在两个所述支撑介质之间;或者,所述支撑介质包括1至10个,其中,多个所述支撑介质相互层叠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波介质所处的平面与所述支撑介质所处的平面两者平行或相交成设定角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波介质在所述线圈盘上具有投影面积,所述线圈盘上的谐振线圈具有覆盖面积,所述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覆盖面积的一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介质包括PCB板,所述吸波介质包括贴附在所述PCB板上的铜箔;或者,所述吸波介质包括由冲裁、喷涂、印刷、或电镀工艺形成在所述支撑介质表面的导电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波介质包括导线,所述导线弯曲成层状结构并贴覆在所述支撑介质的表面上;或者,所述导线来回往复穿透所述支撑介质的两个相对表面而形成层状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包括单股线材或绕制在一起的多股线材,所述线材包括铝材料、铜材料或合金材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介质设置在所述线圈盘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吸波介质连接的连接导体,所述连接导体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焊接、铆接、螺接或插接。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吸波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电磁加热设备包括线圈盘和控制电路板,吸波介质具有导电性,使得吸波介质能够将线圈盘附近的电磁干扰辐射的信号反馈至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根据反馈的信号控制吸波介质消除电磁干扰辐射。因此,吸波介质与控制电路板共同作用可以有效消除电磁干扰辐射,提高整个吸波装置消除电磁干扰辐射的能力。同时,吸波介质与支撑介质连接,支撑介质对吸波介质起到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吸波介质的使用寿命。并促进吸波介质更好地消除电磁干扰辐射,进一步提高吸波装置消除电磁干扰辐射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设备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设备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设备中吸波装置的第一示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设备中吸波装置的第二示例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设备中吸波装置的第三示例结构示意图;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设备中吸波装置的第四示例结构示意图;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设备中吸波装置的第五示例结构示意图;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设备中吸波装置的第六示例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设备中线圈盘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2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设备的电路图;图14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设备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参阅图1和图2,电磁加热设备10包括吸波装置100、线圈盘200、控制电路板300、和承载组件400。线圈盘200和吸波装置100两者均与控制电路板300电性连接,承载组件400用于承载金属锅具21等加热体20,承载组件400可以为微晶玻璃面板410等。承载组件400位于线圈盘200的上方。交变电流通过线圈盘200而产生交变磁场,当加热体20位于承载组件400上而处于该交变磁场中时,加热体20表面将切割交变磁场的磁力线而在其底部产生交变电流(即涡流),涡流使加热体20底部的载流子高速无规则运动,载流子与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对金属锅具21等加热体20进行加热的效果。在电磁加热设备10工作的过程中,线圈盘200会产生电磁干扰辐射而影响其它设备的正常工作;同时,其它设备也会在该电磁加热设备10附近产生电磁干扰辐射,进而影响电磁加热设备10自身的正常工作。由于电磁加热设备10包括吸波装置100,吸波装置100能够将线圈盘200附近的电磁干扰辐射传导至控制电路板300,控制电路板300吸收或抵消电磁干扰辐射,使得电磁加热设备10不会产生影响其它设备正常工作的电磁干扰辐射,其它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辐射也因被消除而无法影响电磁加热设备10自身的正常工作,最终使得电磁加热设备10符合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电磁干扰)技术标准。具体而言,例如,控制电路板300包括电容或电感等滤波元件,控制电路板300中的电路也会产生电磁辐射,传导至控制电路板300的电磁干扰辐射可以由滤波元件吸收,也可以与控制电路板300电路中产生的电磁辐射相抵消。同时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波装置100具有第一种表现形式,该第一种表现形式的吸波装置100包括吸波介质110和连接导体112。吸波介质110由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导线111绕制而成,吸波介质110可以绕制成层状结构,吸波介质110的首端和尾端不连接,使得整个吸波介质110为非封闭的开环结构。吸波介质110的首端和尾端均连接有连接导体112,吸波介质110通过连接导体112与控制电路板300电性连接。连接导体112可以与吸波介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波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磁加热设备,所述吸波装置包括:吸波介质,具有导电性并用于与所述电磁加热设备的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对于所述电磁加热设备的线圈盘附近的电磁干扰辐射,所述吸波介质能够将所述电磁干扰辐射的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根据反馈的所述信号控制所述吸波介质消除所述电磁干扰辐射;及支撑介质,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与所述吸波介质连接,所述支撑介质用于支撑所述吸波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波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磁加热设备,所述吸波装置包括:吸波介质,具有导电性并用于与所述电磁加热设备的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对于所述电磁加热设备的线圈盘附近的电磁干扰辐射,所述吸波介质能够将所述电磁干扰辐射的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根据反馈的所述信号控制所述吸波介质消除所述电磁干扰辐射;及支撑介质,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与所述吸波介质连接,所述支撑介质用于支撑所述吸波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介质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吸波介质贴附在所述支撑介质的表面上;或者,所述支撑介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介质层叠设置,所述吸波介质夹置在两个所述支撑介质之间;或者,所述支撑介质包括1至10个,其中,多个所述支撑介质相互层叠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介质所处的平面与所述支撑介质所处的平面两者平行或相交成设定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介质在所述线圈盘上具有投影面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克芝陈劲锋戚龙丘守庆陈剑赖明亮黄永豹程高明刘国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汇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