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7338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防振装置,其中用于使主流体室和副流体室相互连通的限制通道根据振动频率的变化在短时间内切换到第一限制通道或者第二限制通道,可以有效减小防振装置的尺寸。在该防振装置中,当借助于加压空间(130)中的流体压力使活塞构件(78)抵抗螺旋弹簧(90)施加的力向闭合位置移动时,活塞构件(78)闭合孔开口(74),当借助于螺旋弹簧(90)施加的力使活塞构件(78)返回到打开位置时,活塞构件(78)打开孔开口(74)。因为孔开口(74)形成为使得防振装置的沿轴向的纵向开口宽度(L)比沿圆周方向的横向开口宽度(W)大,充分确保了孔开口(74)所需的开口面积,使纵向开口宽度(L)足够小,并且缩短了活塞构件(78)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的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防止来自振动产生构件的振动的传递的流体填充式防振装置,更特别地,涉及一种适于用作汽车用发动机支座等的防振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如乘用车等车辆上,用作发动机支座的防振装置被布置在作为振动产生部的发动机和用作振动接收部的车体之间。防振装置被构造成吸收由发动机产生的振动,由此防止振动被传递到车体侧。 作为该类型的防振装置,已知一种防振装置,在该防振装置中,设置主流体室、副流体室以及使两个室彼此连通的多个孔以容纳宽范围的频率的振动,由电磁螺线管等驱动的阀机构根据输入振动的频率有选择地开闭多个孔,从而借助于这些孔中的一个使主流体室和副流体室彼此连通。 也就是说,对于该防振装置,不仅需要用于控制孔的开/闭状态、以由多个孔切换流体通路的电气的电磁螺线管等,而且从构造的角度考虑,还需要用于基于输入振动的频率等操作电磁螺线管等以切换孔的控制器。 传统的防振装置的问题在于电磁螺线管和控制器比较贵,这些元件使防振装置的构造显著地复杂化,并且使在车辆上安装防振装置的作业麻烦。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专利文献1中已经公开了以下防振装置,在该防振装置中,使主流体室和副流体室经由摆动孔和怠速孔彼此连通,布置在形成怠速孔的一部分并且与副流体室连通的筒状空间中的活塞构件在输入摆动振动时被移动到由主流体室中的流体压力闭合怠速孔的闭合位置,并且在输入怠速振动时被移动到由螺旋弹簧施加的力打开怠速孔的打开位置。 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防振装置,设置用于将外筒中的空间分隔成主流体室和副流体室的分隔构件,活塞构件被布置在形成在该分隔构件的内周侧的缸室中,并且可沿轴向移动。当活塞构件移动到闭合位置时,活塞构件闭合面对缸室而开口的孔开口,以使怠速孔处于闭合状态,当活塞构件返回到打开位置时,活塞构件与孔开口分离,以使怠速孔处于打开状态。 此外,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防振装置,在活塞构件的下表面上的中央部一体地形成沿防振装置的轴线向下突出的引导轴,让该引导轴可滑动地插入的轴容纳孔形成在从副流体室划分出孔空间的分隔壁部中。由此,活塞构件被引导以沿开/闭方向移动,并且还限制活塞构件相对于轴线的偏心和倾斜的产生。 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防振装置,活塞构件不能沿开/闭方向平滑地移动,除非在轴容纳孔的内周面和引导轴的外周面之间设置具有预定宽度的间隙。 也就是说,在轴容纳孔和引导轴中的每一方不可避免地产生尺寸误差,流体压力不是必然均匀地作用在活塞构件上,从而产生倾向于使活塞构件相对于引导轴倾斜的力矩。为了防止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活塞构件的移动阻力过大,需要在轴容纳孔的内周面和引导轴的外周面之间设置具有预定宽度的间隙。 专利文献1WO2004/081408 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防振装置,形成在分隔构件的内周面中的面对缸室的孔开口的纵横比不受任何特别的限制,孔开口的沿与缸室中的构件的移动方向(开/闭方向)一致的纵向的开口宽度(纵向开口宽度)较大。因此,为了确保孔开口的打开或闭合,必须使活塞构件的从打开位置到闭合位置的可动范围比孔开口的纵向开口宽度大。 然而,专利文献1所述的防振装置具有以下问题随着活塞构件的可动范围的增大,形成缸室的分隔构件的沿开/闭方向的尺寸必须增大,分隔构件的尺寸的增大不可避免地使整个防振装置的尺寸增大。 此外,如果孔开口的纵向开口宽度增大,则当活塞构件打开或闭合孔开口时需要的活塞构件的位移、即从打开位置到闭合位置的距离也增大。因此,还产生以下问题当输入振动从怠速振动变化到摆动振动或者反之时,怠速孔的状态从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中的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改变所需的响应速度变慢。 另外,如果轴容纳孔的内周面和引导轴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内周侧间隙)与活塞构件的外周面和缸室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外周侧间隙)之间的关系不适当,则当活塞构件相对于引导轴倾斜时,引导轴的外周面不与轴容纳孔的内周面接触,而仅活塞构件的外周面与缸室的内周面接触。此外,在活塞构件的外周面和缸室的内周面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力。因此,由于该摩擦力的影响可能导致活塞构件将不能正常移动到与输入振动的频率对应的位置(打开位置或闭合位置)。 而且,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防振装置,在用于将形成在外筒的内周侧的液室空间分隔成主流体室和副流体室的分隔构件的外周面中形成两个独立的孔(摆动孔和怠速孔),在主流体室中,弹性体是分隔壁的一部分,在副流体室中,隔膜是分隔壁的一部分。因此,分隔构件的构造是复杂的,并且难以减小分隔构件的沿轴向和径向的尺寸。 因此,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防振装置,分隔构件的尺寸较大,使得整个防振装置的尺寸不期望地变大。 此外,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防振装置,用于对活塞构件朝向打开位置施力的螺旋弹簧被以压缩状态布置在孔空间中。使螺旋弹簧的一端部圈(支座面)压靠活塞构件,另一端部圈(支座面)压靠从防振装置中的副流体室划分出孔空间的分隔壁部。 已知由于螺旋弹簧被构造成一对端部圈通常分别具有相对于轴线的不对称形状,因此,在变形时产生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的横向力。因此,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防振装置,如果螺旋弹簧在振动输入时重复进行沿压缩方向和拉张方向的变形,则由于横向力的影响使得整个螺旋弹簧沿径向移动。结果,发生螺旋弹簧相对于预定组装位置的偏移(偏心),或者一端部圈相对于另一端部圈沿与轴线垂直的方向相对移动,从而螺旋弹簧可能相对于活塞构件的开/闭方向倾斜。 如果螺旋弹簧以该方式处于偏心或倾斜状态,则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防振装置,螺旋弹簧的变形和回复力之间的关系(弹簧常数)变得与设计值不同,或者螺旋弹簧的非线性特性变强,从而活塞构件将不能正常移动到与输入振动的频率对应的位置(打开位置或闭合位置)。 考虑到上述事实,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振装置,在该防振装置中,使主流体室和副流体室彼此连通的限制通道可以根据振动频率的变化在短时间内被切换到第一限制通道和第二限制通道中的一方,并且可以有效地减小该防振装置的尺寸。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振装置,在该防振装置中,使主流体室和副流体室彼此连通的限制通道可以由移动到缸室中的与输入振动的频率对应的位置的活塞构件切换到第一限制通道和第二限制通道中的一方,并且可以通过活塞构件的外周面与缸室的内周面的接触而可靠地防止活塞构件的移动阻力增大。 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振装置,在该防振装置中,使主流体室和副流体室彼此连通的限制通道可以根据振动频率被切换到第一限制通道和第二限制通道中的一方,并且可以有效地减小该防振装置的尺寸。 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振装置,在该防振装置中,用于对活塞构件朝向孔开口的打开位置侧施力的螺旋弹簧的端部圈可以准确地定位在预定组装位置,并且可以可靠地防止螺旋弹簧从组装位置移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1的防振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构件,其被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方;第二安装构件,其被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方;弹性体,其布置在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之间;主流体室,其填充有流体,并且弹性体用作分隔壁的一部分,主流体室的内部容积与弹性体的弹性变形一起变化;副流体室,其填充有流体,副流体室的内部容积能够增大和减小;第一限制通道,其使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振装置,其包括:第一安装构件,其被连接到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方;第二安装构件,其被连接到所述振动产生部和所述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方;弹性体,其布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构件之间;主流体室,其填充有流体,并且所述弹性体用作分隔壁的一部分,所述主流体室的内部容积与所述弹性体的弹性变形一起变化;副流体室,其填充有所述流体,所述副流体室的内部容积能够增大和减小;第一限制通道,其使所述主流体室和所述副流体室相互连通;第二限制通道,其使所述主流体室和所述副流体室相互连通,并且具有比所述第一限制通道的流体流动阻力小的流体流动阻力;缸室,其设置在所述主流体室和所述副流体室之间,并且填充有所述流体;活塞构件,其将所述缸室划分成孔空间和加压空间,所述孔空间形成所述第二限制通道的一部分,并且与所述副流体室连通,所述加压空间与所述第二限制通道隔开,所述活塞构件能够沿所述孔空间和所述加压空间的膨胀/收缩方向在预定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孔开口,其被设置成面向所述孔空间,以使所述孔空间与所述第二限制通道中的其它部分连通;施力构件,其用于对所述活塞构件朝向所述打开位置侧施力,以减小所述加压空间;流体压力释放路径,其用于当借助于所述施力构件施加的力使所述活塞构件返回到所述打开位置时,允许所述加压空间中的所述流体流出到所述孔空间或所述副流体室中;以及止回阀,其布置在所述主流体室和所述加压空间之间,所述止回阀能够随着所述主流体室中的流体压力的变化,使所述流体在所述主流体室和所述加压空间之间仅沿一个方向流出,沿所述孔开口的与所述膨胀/收缩方向平行的开口纵向的第一开口宽度被设定成比沿与所述开口纵向交叉的开口横向的第二开口宽度窄,并且当借助于所述加压空间中的所述流体压力使所述活塞构件抵抗所述施力构件施加的力向所述闭合位置移动时,所述活塞构件闭合所述孔开口,当借助于所述施力构件施加的力使所述活塞构件返回到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活塞构件打开所述孔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木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