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模糊滑膜变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7243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永磁同步电机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滑膜变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永磁同步电机、模糊滑膜控制器模块、Clark变换模块、Park变换模块、PI控制器模块、dq/αβ转换模块、SVPWM模块和逆变器模块,其中,模糊滑膜控制器模块包括滑膜变结构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滑膜变结构控制器用于构建指令转速与实际转速之差、滑膜参数ε以及q轴的额定电流

A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Fuzzy Synove Variabl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模糊滑膜变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永磁同步电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模糊滑膜变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永磁同步电机因为其使用方便、可靠性高、性能优越等优点,广泛运用于交流伺服系统中。传统的PID控制算法简单,可靠性高,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控制要求,但在外界扰动过大或精度要求高时,难以满足调速要求。近年来,包活模糊控制、滑模控制在内的许多现代控制理论被逐渐应用到永磁同步电机的调速系统中。其中,滑模变结构控制因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以及对系统参数要求低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并在电机的伺服控制中得到应用。目前,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中,存在如下问题:永磁同步伺服系统性能的优劣影响着数控机床的加工质量。永磁同步电机是一个具有强耦合、多变量、非线性特点的复杂控制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受到内部参数摄动、外界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传统上永磁同步电机一般采用PI控制,PI控制属于线性控制,鲁棒性极差,因此用于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效果不佳。基于此,将滑模变结构控制应用于电机伺服控制,该控制方式具有较强鲁棒性,控制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模糊滑膜变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通过将模糊滑膜变结构模块的设计,使得滑膜变结构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相结合,其中通过采用模糊控制器对滑膜控制器参数进行调整,以此对滑膜变结构控制器的输出进行调节,进而提高电机的响应时间,有效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性能,减小转速超调,削减滑膜变结构带来的抖振问题,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以及鲁棒性。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模糊滑膜变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永磁同步电机、模糊滑膜控制器模块、Clark变换模块、Park变换模块、PI控制器模块、dq/αβ转换模块、SVPWM模块和逆变器模块,其中:所述传感器模块与所述永磁同步电机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三相电流、实际转速ω和转子位置θ;所述模糊滑膜控制器模块与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用于将预设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指令转速ω*与所述实际转速ω之差转换为q轴的额定电流所述Clark变换模块用于与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永磁同步电机三相电流转换为α轴的电流Iα和β轴的电压Iβ;所述Park变换模块与所述Clark变换模块和传感器模块同时连接,用于接受所述α轴的电流Iα、β轴的电压Iβ和转子位置θ转换为q的实际电流iq和d轴的实际电流id;所述PI控制器同时与所述模糊滑膜控制器模块和Clark和Park变换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q轴的额定电流和实际电流iq之差,以及d轴的额定电流和实际电流id之差分别转化为q的实际电压Uq和d轴的实际电压Ud;所述dq/αβ转换模块与所述PI控制器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q的实际电压Uq、d轴的实际电压Ud和转子位置θ转换为α轴的电压Uα和β轴的电压Uβ;所述SVPWM模块与所述dq/αβ转换模块连接,用于将α轴的电压Uα、β轴的电压Uβ和母线电压转化为六路PWM波;所述逆变器模块与所述SVPWM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接受到的所述六路PWM波对所述六路PWM波中的功率开关进行开或断;所述永磁同步电机与所述逆变器模块相连,根据所述功率开关的开或断调节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实际电压,进而调节其实际转速,由此,实现对所述永磁同步电机转速的控制。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模糊滑膜控制器模块包括滑膜变结构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所述滑膜变结构控制器用于构建所述指令转速ω*与实际转速ω之差、滑膜参数ε以及q轴的额定电流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该关系计算获得所述q轴的额定电流所述模糊控制器用于实时调节滑膜参数ε,以此提高电机的响应速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指令转速ω*与实际转速ω之差、滑膜参数ε以及q轴的额定电流之间的关系优选按照下列表达式:其中,D是常量,s是滑膜切换函数,x2是中间变量,x2=d(ω*-ω)/dt,c是滑模面系数,ε是指数趋近率系数,k是指数趋近率系数,t是采样时间,τ是积分变量。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常量D优选按照下列表达式进行:其中,pn是极对数,是磁链系数,J是转动惯量。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滑膜切换函数s优选按照下列表达式进行:s=cx1+x2其中,x1=ω*-ω,x1、x2是系统变量,c是滑模参数。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模糊控制器优选设置为两个输入,一个输出,其中输入为滑膜切换函数s和其对时间的微分ds/dt,输出为滑膜参数ε。进一步优选地,所述d轴的额定电流为0。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模糊滑膜控制器模块的设计,有效的将模糊控制器和滑膜变结构控制器结构,其中通过模糊控制器对滑膜参数的实时优化,使得滑膜变结构控制器能快速的对电机状态变化发生响应,减小转速超调,并削减单独采用滑膜变结构控制器带来的抖振问题,有效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性能,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以及鲁棒性;2、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基于模糊滑膜变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整体结构简单,模糊滑膜控制器模块的设计过程简单但效果明显,使得电机即便添加负载之后仍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能快速恢复到指令转速,稳定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构建的基于模糊滑膜变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构建的模糊滑膜变结构控制模块的原理图;图3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构建的模糊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构建的滑膜变结构控制器的示意图;图5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构建的滑膜切换函数和切换函数导数的隶属度函数;图6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构建的Δε隶属度函数;图7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构建的模糊控制器输入输出的3D效果图;图8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构建的模糊滑膜变结构控制输出ε;图9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构建的传统PI控制与模糊变结构控制转速波形图;图10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构建的模糊变结构控制与变结构控制转速波形图;图1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构建的模糊变结构控制与PI控制在突加负载时转速波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一种基于模糊滑膜变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永磁同步电机、模糊滑膜控制器模块、Clark变换模块、Park变换模块、PI控制器模块、dq/αβ转换模块、SVPWM模块和逆变器模块,其中:所述传感器模块与所述永磁同步电机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三相电流、实际转速ω和转子位置θ;所述模糊滑膜控制器模块与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用于将预设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指令转速ω*与所述实际转速ω之差转换为q轴的额定电流所述Clark变换模块用于与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永磁同步电机三相电流转换为α轴的电流Iα和β轴的电压Iβ;所述Park变换模块与所述Clark变换模块和传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模糊滑膜变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永磁同步电机、模糊滑膜控制器模块、Clark变换模块、Park变换模块、PI控制器模块、dq/αβ转换模块、SVPWM模块和逆变器模块,其中:所述传感器模块与所述永磁同步电机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三相电流、实际转速ω和转子位置θ;所述模糊滑膜控制器模块与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用于将预设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指令转速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模糊滑膜变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永磁同步电机、模糊滑膜控制器模块、Clark变换模块、Park变换模块、PI控制器模块、dq/αβ转换模块、SVPWM模块和逆变器模块,其中:所述传感器模块与所述永磁同步电机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三相电流、实际转速ω和转子位置θ;所述模糊滑膜控制器模块与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用于将预设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指令转速ω*与所述实际转速ω之差转换为q轴的额定电流所述Clark变换模块用于与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永磁同步电机三相电流转换为α轴的电流Iα和β轴的电压Iβ;所述Park变换模块与所述Clark变换模块和传感器模块同时连接,用于接受所述α轴的电流Iα、β轴的电压Iβ和转子位置θ转换为q的实际电流iq和d轴的实际电流id;所述PI控制器同时与所述模糊滑膜控制器模块和Clark和Park变换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q轴的额定电流和实际电流iq之差,以及d轴的额定电流和实际电流id之差分别转化为q的实际电压Uq和d轴的实际电压Ud;所述dq/αβ转换模块与所述PI控制器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q的实际电压Uq、d轴的实际电压Ud和转子位置θ转换为α轴的电压Uα和β轴的电压Uβ;所述SVPWM模块与所述dq/αβ转换模块连接,用于将α轴的电压Uα、β轴的电压Uβ和母线电压转化为六路PWM波;所述逆变器模块与所述SVPWM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接受到的所述六路PWM波对所述六路PWM波中的功率开关进行开或断;所述永磁同步电机与所述逆变器模块相连,根据所述功率开关的开或断调节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实际电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曦徐冬磊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