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剂、软磁复合粉末的造粒方法及软磁复合粉末技术

技术编号:2217100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胶粘剂、软磁复合粉末的造粒方法及软磁复合粉末,所述胶黏剂由胶材溶于丙酮中制得,其中,所述胶材包括质量比为(2.5‑3.5)∶(3.5‑4.5)∶(2.5‑3.5)的氰酸脂改性环氧树脂、甲基纳迪克酸酐和4‑环乙烯‑1,2‑二甲酸二甲酯,且所述胶材与丙酮的质量比为1∶1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将胶粘剂结合流化床造粒得到的软磁金属复合粉末的松装密度高、流动性能好、可连续生产,并且能够保证造粒粉材的一致性,造粒过程中无浪费现象,实现100%的收率。

Granulation Method of Adhesive and Soft Magnetic Composite Powder and Soft Magnetic Composite Pow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胶粘剂、软磁复合粉末的造粒方法及软磁复合粉末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软磁粉体材料的制备
,具体涉及胶粘剂、软磁复合粉末的造粒方法及软磁复合粉末。
技术介绍
模压电感包括座体和绕组本体,是由所述座体将绕组本体埋入金属磁性粉末内部经压铸而成。所述磁性粉体包括羰基铁粉、铁硅铬粉、铁硅铝粉末等,分体的粒径约为10um。细小的磁性分体在存放过程中极易结块堆垛,且在压制模压电感时会出现粉尘飞扬、粘附器壁的问题,同时因粉末干燥无流动性而无法定量进行送料生产;此外,模压电感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其损耗(主要是涡流损耗)随使用频率的提高而增大,损耗不仅降低器件的性能,还产生大量焦耳热。目前,用以减少损耗造成能量损失的通用方法是在磁性粉体外包覆一层电阻率较高的有机或无机绝缘层来增加其电阻以降低导电性,这就需要使用胶粘剂来进行造粒处理。传统造粒方法为挤出造粒,如专利CN201710792019.8便对软磁粉末进行了二次挤出造粒,该工艺可以完成造粒操作,但是因为筛网易破损而导致无法实现连续生产,造粒过程中亦会因摩擦而造成粉末表面包覆的绝缘层脱落,从而破坏包覆效果,降低电感的安全性、提高电感的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传统造粒方法无法连续生产,且造粒过程中易破坏磁性粉体表面的绝缘层。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胶粘剂,将胶材溶于丙酮中制得,其中,所述胶材包括质量比为(2.5-3.5)∶(3.5-4.5)∶(2.5-3.5)的氰酸脂改性环氧树脂、甲基纳迪克酸酐和4-环乙烯-1,2-二甲酸二甲酯,且所述胶材与丙酮的质量比为1∶10。优选地,所述氰酸脂改性环氧树脂、甲基纳迪克酸酐、4-环乙烯-1,2-二甲酸二甲酯的质量比为3∶4∶3。软磁复合粉末的造粒方法,采用上述的胶粘剂,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将软磁金属粉末加入磷酸二氢铝的水溶液中,搅拌、加热后抽干;其中所述软磁金属粉末、磷酸二氢铝和水的质量比为1∶(0.005-0.01)∶(0.1-0.12):(2)制备胶粘剂:按配比称取所述胶材和丙酮,再将所述胶材溶解于丙酮,搅拌混匀即得;(3)制备原浆:将步骤(1)得到的预处理后的软磁金属粉末加入步骤(2)得到的胶粘剂,搅拌混匀即得;其中所述软磁金属粉末与所述胶材的质量比为1∶(0.025-0.035);(4)造粒:对步骤(3)得到的原浆进行流化造粒。优选地,所述软磁金属粉末包括羰基铁粉、铁硅铬合金粉末、铁硅铝合金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采用双行星搅拌机进行搅拌,参数设置为:温度100-115℃,时间45-55min。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采用双行星搅拌机进行搅拌,参数设置为:转速40-50r/min,时间20-30min。优选地,所述流化造粒采用蠕动泵输送所述原浆,所述蠕动泵的入口处设置有筛网。优选地,所述筛网的目数为70目。优选地,所述流化造粒的参数设置为:干燥床进风风量为110-130m3/h,干燥床进风温度90~110℃,干燥床出风温度75℃,干燥床层压降300~350kPa,干燥床层板为50~100目筛网,送料离心机转速300~350r/min,进料口蠕动泵转速40~50Hz。采用上述的软磁复合粉末的造粒方法制得的软磁复合粉末。本专利技术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述的胶粘剂具有粘接强度高、成型压力小的特点,特别适用于流化造粒,利用该胶粘剂并结合流化床造粒的方式得到的软磁金属复合粉末的松装密度高、流动性能好、可连续生产,并且能够保证造粒粉材的一致性,造粒过程中无浪费现象,实现100%的收率;同时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述的造粒方法提升了软磁复合粉末的成型特性,使其在较低的压力下可以获得较高的压坯密度,进而保持产品的高电感值和高稳定性。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胶粘剂和软磁复合粉末的造粒方法,并利用该软磁复合粉末的造粒方法造粒得到软磁复合粉末。所述胶粘剂具体包括胶材和丙酮,所述胶材主要由质量比为(2.5-3.5)∶(3.5-4.5)∶(2.5-3.5)的氰酸脂改性环氧树脂、甲基纳迪克酸酐和4-环乙烯-1,2-二甲酸二甲酯混合而成,且所述胶材与丙酮的质量比为1∶10。将所述胶材溶于所述丙酮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所述胶粘剂。所述软磁复合粉末的造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将软磁金属粉末加入磷酸二氢铝的水溶液中,搅拌、加热后抽干;其中所述软磁金属粉末、磷酸二氢铝和水的质量比为1∶(0.005-0.01)∶(0.1-0.12),所述软磁金属粉末包括羰基铁粉、铁硅铬合金粉末、铁硅铝合金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2)制备胶粘剂:按配比称取所述胶材和丙酮,再将所述胶材溶解于丙酮,搅拌混匀即得;(3)制备原浆:将步骤(1)得到的预处理后的软磁金属粉末加入步骤(2)得到的胶粘剂,搅拌混匀即得;其中所述软磁金属粉末与所述胶材的质量比为1∶(0.025-0.035);(4)造粒:对步骤(3)得到的原浆进行流化造粒。接下来本文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上述软磁复合粉末的造粒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述的软磁复合粉末的造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预处理:称取铁硅铬合金粉末(FeCrSi-A)5000g、磷酸二氢铝40g、蒸馏水600g,将所述磷酸二氢铝溶解于蒸馏水中,再向其中加入所述铁硅铬合金粉末,然后将混合物置于双行星搅拌机中,在105℃条件下搅拌50min,同时抽风至干燥;随后取出粉末;(2)制备胶粘剂:分别称取氰酸脂改性环氧树脂45g、甲基纳迪克酸酐60g、4-环乙烯-1,2-二甲酸二甲酯45g以及丙酮1250g,将所述氰酸脂改性环氧树脂、甲基纳迪克酸酐、4-环乙烯-1,2-二甲酸二甲酯溶于所述丙酮;(3)制备原浆:向步骤(2)得到的胶粘剂中加入步骤(1)得到的粉末,并将混合物置于双行星搅拌机中搅拌混匀,得到底部无沉淀的乳浊液;其中所述双行星搅拌机的转速为40r/min,搅拌时间25min;(4)造粒:对步骤(3)得到的原浆进行流化造粒;具体地,通过蠕动泵送至离心喷嘴中进行离心喷雾,同时设置干燥床进风风量为120m3/h,干燥床进风温度为100℃,干燥床出风温度为75℃,干燥床层压降为320kPa,干燥床层板为60目筛网,送料离心机转速为320r/min,进料口蠕动泵转速40Hz;造粒过程中,为避免发生堵塞,可以在蠕动泵进料口处设置一70目筛网。上述方法中,胶粘剂与铁硅铬合金粉末混合后由蠕动泵送入离心机内,在离心力及胶粘剂与丙酮的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体颗粒下落。此过程中,若球体颗粒的粒径小于某一预设值(如60目),则其可以直接经过筛网落入出料口进行收料,若球体的粒径大于所述预设值,则其在热风的吹打下破碎成为小球形后通过筛网。由此,本实施例中的原浆在获得100%的收率的同时,还得到球形度极高的粉体颗粒。利用本方法制得的软磁复合金属粉末的松装密度高、流动性能好,与此同时,本方法所使用的胶粘剂的胶粘强度高、绝缘性能好,使得后续制备的模压电感器件具有降低的损耗。对比例1采用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铁硅铬合金粉末与胶粘剂使用挤出造粒工艺制备软磁复合粉末,测试松装密度与流动性,结果见表1。表1、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胶粘剂,其特征在于,将胶材溶于丙酮中制得,其中,所述胶材包括质量比为(2.5‑3.5)∶(3.5‑4.5)∶(2.5‑3.5)的氰酸脂改性环氧树脂、甲基纳迪克酸酐和4‑环乙烯‑1,2‑二甲酸二甲酯,且所述胶材与丙酮的质量比为1∶10。

【技术特征摘要】
1.胶粘剂,其特征在于,将胶材溶于丙酮中制得,其中,所述胶材包括质量比为(2.5-3.5)∶(3.5-4.5)∶(2.5-3.5)的氰酸脂改性环氧树脂、甲基纳迪克酸酐和4-环乙烯-1,2-二甲酸二甲酯,且所述胶材与丙酮的质量比为1∶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氰酸脂改性环氧树脂、甲基纳迪克酸酐、4-环乙烯-1,2-二甲酸二甲酯的质量比为3∶4∶3。3.软磁复合粉末的造粒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粘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将软磁金属粉末加入磷酸二氢铝的水溶液中,搅拌、加热后抽干;其中所述软磁金属粉末、磷酸二氢铝和水的质量比为1∶(0.005-0.01)∶(0.1-0.12);(2)制备胶粘剂:按配比称取所述胶材和丙酮,再将所述胶材溶解于丙酮,搅拌混匀即得;(3)制备原浆:将步骤(1)得到的预处理后的软磁金属粉末加入步骤(2)得到的胶粘剂,搅拌混匀即得;其中所述软磁金属粉末与所述胶材的质量比为1∶(0.025-0.035);(4)造粒:对步骤(3)得到的原浆进行流化造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磁复合粉末的造粒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健李媛媛刘国安方超万静龙张德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博微田村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