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颗粒的在线监测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6321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装备状态监测领域,涉及一种金属颗粒的在线监测装置及其装配、监测方法;所述监测装置包括传感器壳体、两个油路连接头、N个电磁铁组件、一个检测线圈、一个磁极套以及油管;检测线圈套设于油管外表面中部的凹槽处;磁极套套设在油管外,且磁极套外表面的周向均匀分布N个电磁铁;油路连接头与油管之间设有密封圈;两个油路连接头与传感器外壳通过螺纹连接形成磁场屏蔽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监测油路中金属颗粒的多种特征,能够有效监测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机械装备故障诊断和寿命预测,且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An on-line monitoring device for metal particles and its assembly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颗粒的在线监测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装备状态监测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周向均布高梯度磁场的大口径润滑油路在线金属颗粒监测装置,具体为一种金属颗粒的在线监测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对机械装备的健康状态进行在线监测既避免了机械装备中断工作所带来的高成本,也有效的减小了机械装备在运行期间突生故障的可能性。在线油液监测技术利用润滑油中颗粒的微粒总量、几何形态、尺寸分布等特征信息对机械装备的磨损状态进行诊断,抗干扰能力强,能够发现装备的早期磨损状态,防止机械装备出现突发性故障,避免因装备故障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机械装备的关键部分往往需要很高的强度,所以零部件通常由金属制成,这导致油液中存在铁磁性颗粒,正是利用金属颗粒的磁特性,在高强度、高梯度磁场下捕获润滑油中的磨粒,通过得到金属颗粒的信号监测机械装备的磨损状态。在线金属颗粒监测技术在工程中应用广泛,能够监测齿轮磨损失效,应用在线金属颗粒监测于大功率矿用齿轮箱,可以获取粒径≥50μm的异常磨粒,分析齿轮箱的磨损状态。利用在线金属颗粒监测技术,可以评估车用发动机的健康状况,通过检测发动机润滑油中的金属颗粒变化,能够快速判断发动机的异常磨损,保证机械装备安全运行。目前,在线金属颗粒监测装置大部分只能监测小口径油路中的金属颗粒,但在实际油路系统监测中,需要在线监测大口径油路的金属颗粒信息。提出一种用于大口径油路金属颗粒检测的监测装置,传感器采用N(N≥3)个电磁铁组件产生均匀分布于大口径油路周向的高梯度磁场,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实现大口径油路中金属颗粒的准确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了在线监测大口径油路中的金属颗粒,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周向均布高梯度磁场的大口径润滑油路在线金属颗粒监测传感器,通过监测油路中金属颗粒的多种特征进行信息融合分析,能够有效监测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机械装备故障诊断和寿命预测,同时,恒流驱动源和均匀高梯度静磁场也保证了监测传感器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本专利技术提出了金属颗粒的在线监测装置及其装配方法,其中,一种金属颗粒的在线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包括传感器壳体1、两个油路连接头2、N个电磁铁组件、一个检测线圈7、一个磁极套9以及油管8;检测线圈7套设于油管外表面中部的凹槽处;磁极套9套设在油管8外,且磁极套9外表面的周向均匀分布N个电磁铁,且内表面设有N个导槽92,其中N≥3;油路连接头2与油管8之间设有密封圈10,且油路连接头2设有限位条25;两个油路连接头2分别与传感器外壳1通过螺纹连接形成磁场屏蔽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铁组件包括铁芯3、激励线圈4、第一磁极5和第二磁极6,铁芯3套设在激励线圈4中,激励线圈4与第一磁极5、第二磁极6通过螺纹连接,第一磁极5和第二磁极6之间有气隙56。进一步的,第一磁极5和第二磁极6之间的气隙宽度为0.5~3mm。进一步的,所述磁极套9设有导槽,形状与磁极匹配,且磁极套9外表面的中部设有开槽90,开槽90宽度大于第一磁极5和第二磁极6之间气隙56的宽度。可选的,油管8的内径大于20mm。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金属颗粒的在线监测装置的装配方法,包括通过油管8、磁极套9、量块实现各个电磁铁的气隙宽度等量,通过油路连接头2、传感器外壳1将电磁铁装备至目标位置;所述磁极套9设有导槽92,与油管8外表面配合用于限位磁极,包括第一磁极5和第二磁极6;所述油路连接头2设有均匀分布的限位条25,用于限位电磁铁;装配过程可按以下步骤:S1、将油管8套设在磁极套9中,将第一磁极5与第二磁极6送至导槽内,第一磁极5与第二磁极6进入方向相对,形成气隙,气隙位于磁极套9开槽下方;S2、将量块推入开槽90,量块置于气隙中,第一磁极5与第二磁极6夹持量块,将磁极与铁芯3螺纹连接,实现气隙宽度固定,取出量块;S3、激励线圈4套设铁芯3,铁芯3与第一磁极5、第二磁极6螺纹连接,将磁极侧边推入油路连接头2的限位条25中,两个油路连接头2夹持电磁铁,并与传感器外壳1通过螺纹连接实现电磁铁固定。其中,当油管中的金属颗粒通过均匀高梯度磁场时,检测线圈磁通量发生变化,导致检测线圈感应电压变化,检测到实时输出的感应电压信号u:其中,N为检测线圈匝数,Δφ为轴向高梯度磁场回路的磁通量变化,Δt为金属颗粒通过高梯度磁场的时间。通过检测实时输出的感应电压信号,可以实现油路中金属颗粒的监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采用恒流驱动源和N(N≥3)个电磁铁组件产生一个均匀分布的高梯度静磁场,作为激励源,避免因磁场分布不均和激励线圈参数非线性变化导致的测量精度下降,具有高可靠性。2、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紧凑,适应多种监测环境,监测装置安装在大口径油管外部,操作简单,易于实现,安全性高,应用广泛。3、本专利技术采用铝壳包裹结构,能够有效屏蔽环境中的工频干扰,提高监测装置精度。本专利技术内部的磁极套气隙既屏蔽外部电磁场对检测线圈的干扰,也保证只在气隙处产生磁场,减小了内部高梯度磁场对外部环境产生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颗粒的在线监测装置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颗粒的在线监测装置的剖切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电磁铁组件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磁极套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一个电磁铁组件时的监测装置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监测装置的各个组件的装配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材料为铁的颗粒通过监测装置,其运动路径的磁场强度变化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铁颗粒通过监测装置时,检测线圈输出的电压信号变化图;图中,1、传感器壳体,2、油路连接头,25、限位条;3、铁芯,4、激励线圈,5、第一磁极,56、气隙,6、第二磁极,7、检测线圈,8、油管,9、磁极套,90、开槽,92、导槽;10、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金属颗粒的在线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包括传感器壳体1、两个油路连接头2、N个电磁铁组件、一个检测线圈7、一个磁极套9以及油管8;检测线圈7套设于油管外表面中部的凹槽处;磁极套9套设在油管外,且磁极套9外表面的周向均匀分布N个电磁铁,其中N≥3;油路连接头2与油管8之间设有密封圈10,且油路连接头2设有N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条25;油路连接头2与传感器外壳1通过螺纹连接形成磁场屏蔽结构。所述电磁铁组件包括铁芯3、激励线圈4、第一磁极5和第二磁极6,铁芯3套设在激励线圈4中,激励线圈4与第一磁极5、第二磁极6通过螺纹连接,第一磁极5和第二磁极6之间有气隙。第一磁极5和第二磁极6之间的气隙宽度为1~3mm。所述油管8中部外表面设置凹槽,并在凹槽处套设检测线圈7,检测线圈7套设在磁极套9内部;磁极套9设有导槽92,形状与磁极匹配,且磁极套9外表面的中部设有开槽90,开槽90宽度大于气隙56宽度;油路连接头2设有限位条25,用于限位电磁铁。其中,导槽92的形成是通过在磁极套9内周设置N个凸条,每两个凸条之间则形成一个导槽,最终形成N个导槽。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金属颗粒的在线监测装置的装配方法,可参考如图3~图6所示,包括通过油管8、磁极套9、量块实现各个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颗粒的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包括传感器壳体(1)、两个油路连接头(2)、N个电磁铁组件、一个检测线圈(7)、一个磁极套(9)以及油管(8);检测线圈(7)套设于油管(8)外表面中部的凹槽处;磁极套(9)套设在油管(8)外,且磁极套(9)外表面的周向均匀分布N个电磁铁,其中N≥3;油路连接头(2)设有N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条(25),且油路连接头(2)与油管(8)之间设有密封圈(10);两个油路连接头(2)分别与传感器外壳(1)通过螺纹连接,形成磁场屏蔽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颗粒的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包括传感器壳体(1)、两个油路连接头(2)、N个电磁铁组件、一个检测线圈(7)、一个磁极套(9)以及油管(8);检测线圈(7)套设于油管(8)外表面中部的凹槽处;磁极套(9)套设在油管(8)外,且磁极套(9)外表面的周向均匀分布N个电磁铁,其中N≥3;油路连接头(2)设有N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条(25),且油路连接头(2)与油管(8)之间设有密封圈(10);两个油路连接头(2)分别与传感器外壳(1)通过螺纹连接,形成磁场屏蔽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颗粒的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组件包括铁芯(3)、激励线圈(4)、第一磁极(5)和第二磁极(6),铁芯(3)套设在激励线圈(4)中,激励线圈(4)与第一磁极(5)、第二磁极(6)通过螺纹连接,第一磁极(5)和第二磁极(6)之间有气隙(5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颗粒的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磁极(5)和第二磁极(6)之间的气隙宽度为0.5~3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松周威萧红罗久飞郑凯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