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杆上打滑机构扭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6279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进行丝杆丝杆上打滑机构进行扭力测试的检测装置。一种丝杆上打滑机构扭力检测装置,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扭力输出机构、扭力传输机构和固定座,扭力输出机构或扭力传输机构上设有传感器,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向上开口以与丝杆组件的丝杆相配合的内螺纹孔,所述扭力传输机构包括第一联动块、第二联动块,第一联动块位于第二联动块上侧并与扭力输出机构固定并联动,所述第二联动块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支撑部和内齿圈部,所述内齿圈部内缘形成有与丝杆组件的齿轮相啮合的齿部,第二联动块放置在丝杆组件端部上以使支撑部支撑在所述齿轮上侧,所述第二联动块与第一联动块间设有可相互配合的联动结构。

Torsion Detection Device for Sliding Mechanism on Scre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丝杆上打滑机构扭力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丝杆上打滑机构扭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有的丝杆组件上具有打滑机构,打滑机构包括套设在丝杆外的齿轮、齿轮与丝杆间的打滑组件,丝杆组件的打滑机构装配好后需要进行扭力检测。通常都采用由驱动电机、传感器的配合以进行扭力的输送,以通过传感器所发生的型号以得到扭力大小的测试值。进行打滑机构安装时,只需要保持丝杆的竖向设置,然后逐个往丝杆端部上设置零部件,最后通过螺栓和垫片压紧锁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进行丝杆丝杆上打滑机构进行扭力测试的检测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丝杆上打滑机构扭力检测装置,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扭力输出机构、扭力传输机构和固定座,扭力输出机构或扭力传输机构上设有传感器,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向上开口以与丝杆组件的丝杆相配合的内螺纹孔,所述扭力传输机构包括第一联动块、第二联动块,第一联动块位于第二联动块上侧并与扭力输出机构固定并联动,所述第二联动块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支撑部和内齿圈部,所述内齿圈部内缘形成有与丝杆组件的齿轮相啮合的齿部,第二联动块放置在丝杆组件端部上以使支撑部支撑在所述齿轮上侧,所述第二联动块与第一联动块间设有可相互配合的联动结构,所述固定座固定于第一驱动装置输出端,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所述固定块上的丝杆组件向上移动,以使第二联动块与第一联动块配合。进行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使用时,将丝杆螺纹配合在固定座上,通过固定座防止丝杆自转并进行丝杆的竖向保持,随后在丝杆端部的打滑机构上放置第二联动块,以使第二联动块的内齿圈部以与丝杆上的齿轮啮合,并使第二联动块的支撑部压在齿轮上,启动第一驱动装置以将丝杆抬起,以使第二联动块与第一联动块配合,最后启动扭力输出机构以实现扭力测试,通过传感器以得到扭力测试值。其中,本专利技术的“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只用于表示零部件相对两侧的位置,而不是零部件的实际方位。作为优选,所述联动结构包括形成于第一联动块轴向侧与第二联动块轴向侧间的凹部和凸部,所述凸部可进入凹部或从凹部脱出。凸部可以设置在第一联动块上,凹部可以设置在第二联动块上;或凹部设置在第一联动块上,凸部设置在第二联动块上;或第一联动块下轴向面和第二联动块上轴向面均设有若干凸部和凹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联动块或第二联动块轴向面上呈形成有若干所述凹部,所述凹部呈弧形槽结构,若干凹部的弧的圆心均同心。上述设置以使凸部能更容易地进入凹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联动块或第二联动块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压缩弹簧和所述凸部,凸部受力以能使压缩弹簧压缩并使凸部部分或全部移动至容纳槽内。上述设置以使本装置的使用更为方便,不需要进行凸部与凹部的对准;当凸部与凹部没对准时,第一驱动装置抬起第二联动块,以使凸部部分或全部缩回容纳槽,然后扭力输出机构以使第一联动块转动,在第一联动块的转动过程中,凸部会移动至凹部轴向侧以实现凸部与凹部的对准,以使凸部被压缩弹簧推入凹部中,从而实现联动结构的配合。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由固定块、定位块构成,所述固定块形成有向上开口的放置槽,所述定位块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定位块具有向上开口的所述内螺纹孔,所述定位块周向外壁与固定块的放置槽周向内壁间设有相互配合以限制定位块自转的定位凸起和定位槽。可以通过更换定位块以适应不同型号的丝杆,以使本专利技术装置能用于不同型号丝杆上打滑机构的扭力测试。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部和内齿圈部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零部件,所述支撑部和内齿圈部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在一起,所述支撑部与第一联动块间设有可相互配合的联动结构。可以更换内齿圈,以适应丝杆上不同型号的齿轮,以使本专利技术装置能用于不同型号丝杆上打滑机构的扭力测试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上/外设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形成有对丝杆让位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上端槽壁向周向外侧延伸以形成有用于对丝杆组件上的部件进行支撑的支撑槽。固定筒用于对丝杆上的零部件进行支撑,以尽可能地避免丝杆倾斜,以保证测试精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二驱动装置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使第一驱动装置和固定座前后移动。上述设置以便于检测工人在固定座上放置丝杆。作为优选,所述扭力输出机构侧面设有电批支架,所述电批支架上设有可升降的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端部可转动固定有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二转动板上设有电钻。本专利技术装置能用于辅助丝杆上打滑机构的装配,通过电钻以便于进行打滑机构上螺栓的转动锁紧。本专利技术具有能进行丝杆上打滑机构扭力检测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剖视图;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联动块的支撑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联动块的内齿圈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丝杆上打滑机构扭力检测装置,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扭力输出机构、扭力传输机构和固定座,扭力输出机构包括伺服电机11、减速器12、传感器13,扭力传输机构包括第一联动块2和第二联动块3,固定座上设有向上开口以与丝杆组件的丝杆14相配合的内螺纹孔15,第一联动块2位于第二联动块3上侧并通过联轴器与扭力输出机构固定并联动,第二联动块3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支撑部31和内齿圈部32,内齿圈部32内缘形成有与丝杆组件的齿轮16相啮合的齿部33,第二联动块3放置在丝杆组件端部上以使支撑部31支撑在齿轮33上侧,第二联动块3与第一联动块1间设有可相互配合的联动结构,固定座1固定于升降板41上,升降板41固定于第一驱动装置4输出端,在第一驱动装置4的作用下,固定块上的丝杆组件向上移动,以使第二联动块3与第一联动块2配合。其中,扭力输出机构通过上支架42固定于工作台43上,工作台43下侧通过下支架44固定有第二驱动装置45,第一驱动装置4固定于第二驱动装置45输出端,第二驱动装置45用于使第一驱动装置4和固定座前后移动。其中,第一驱动装置4为升降气缸,第二驱动装置45为直线气缸。联动结构包括形成于第一联动块2轴向侧与第二联动块3轴向侧间的凹部34和凸部21,凸部21可进入凹部34或从凹部34脱出。第二联动块3轴向面上呈形成有两个凹部34,凹部34呈弧形槽结构,两个凹部34的弧的圆心均同心。第一联动块2形成有容纳槽22,容纳槽22内设有压缩弹簧和凸部21,凸部21受力以能使压缩弹簧压缩并使凸部21部分或全部移动至容纳槽22内。其中,凸部21一段粗一段细,容纳槽22下端开口内径小于凸部21粗的一段的外径。第二联动块3的支撑部31和内齿圈部32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零部件,支撑部31和内齿圈部32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在一起,支撑部31与第一联动块2间设有可相互配合的联动结构。固定座由固定块51、定位块52构成,固定块51形成有上下贯穿的放置槽,固定块51固定在升降板41上,定位块52放置于放置槽内,定位块52具有向上开口的所述内螺纹孔15,定位块52周向外壁与固定块51的放置槽周向内壁间设有相互配合以限制定位块52自转的定位凸起53和定位槽。升降板41上设有固定筒54,固定筒54套设在固定座的固定块51外,固定筒54形成有对丝杆14让位的让位槽55,让位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丝杆上打滑机构扭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扭力输出机构、扭力传输机构和固定座,扭力输出机构或扭力传输机构上设有传感器,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向上开口以与丝杆组件的丝杆相配合的内螺纹孔,所述扭力传输机构包括第一联动块、第二联动块,第一联动块位于第二联动块上侧并与扭力输出机构固定并联动,所述第二联动块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支撑部和内齿圈部,所述内齿圈部内缘形成有与丝杆组件的齿轮相啮合的齿部,第二联动块放置在丝杆组件端部上以使支撑部支撑在所述齿轮上侧,所述第二联动块与第一联动块间设有可相互配合的联动结构,所述固定座固定于第一驱动装置输出端,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所述固定块上的丝杆组件向上移动,以使第二联动块与第一联动块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丝杆上打滑机构扭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扭力输出机构、扭力传输机构和固定座,扭力输出机构或扭力传输机构上设有传感器,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向上开口以与丝杆组件的丝杆相配合的内螺纹孔,所述扭力传输机构包括第一联动块、第二联动块,第一联动块位于第二联动块上侧并与扭力输出机构固定并联动,所述第二联动块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支撑部和内齿圈部,所述内齿圈部内缘形成有与丝杆组件的齿轮相啮合的齿部,第二联动块放置在丝杆组件端部上以使支撑部支撑在所述齿轮上侧,所述第二联动块与第一联动块间设有可相互配合的联动结构,所述固定座固定于第一驱动装置输出端,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所述固定块上的丝杆组件向上移动,以使第二联动块与第一联动块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杆上打滑机构扭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结构包括形成于第一联动块轴向侧与第二联动块轴向侧间的凹部和凸部,所述凸部可进入凹部或从凹部脱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丝杆上打滑机构扭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块或第二联动块轴向面上呈形成有若干所述凹部,所述凹部呈弧形槽结构,若干凹部的弧的圆心均同心。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丝杆上打滑机构扭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块或第二联动块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压缩弹簧和所述凸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桢标
申请(专利权)人:横店集团英洛华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