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室内干式地暖模块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6277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室内干式地暖模块及系统,所述节能型室内干式地暖模块包括基层、发热层、装饰层和干燥机构,所述基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设的防滑层、防潮层和底板;装饰层设于所述基层上方;发热层设于所述基层与所述装饰层之间,包括联接架,所述联接架上侧连接所述装饰层,下侧连接所述基层,所述联接架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发热电缆、第一高导热层、发热水管和第二高导热层,所述发热水管连接有用于提供热水的储水箱;所述干燥机构以对所述地暖模块中的水汽进行抽吸,并可导入所述储水箱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导热速率高,可有效节约能源,且可防止产生的水汽腐蚀地暖内部结构,将水汽回收再利用以节约资源。

An Energy-saving Indoor Dry Heating Module an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室内干式地暖模块及系统
本技术涉及供热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室内干式地暖模块及系统。
技术介绍
地热式取暖越来越受欢迎,地暖给人们在寒冷的冬季所带来的舒适感是其它取暖方式所无法相比的。但现有的干式地暖装置,其暖水管容易受到外界地板的压力,从而导致暖水管的损坏,非常的不安全,且整个装置的导热性不强,不能够将热能有效的传输到地面上,导致了热能的极大浪费,且现有的地暖地板系统一般采用水暖或电暖,电暖型地暖系统能耗高,耗电大,水暖型地暖系统发热慢,但保温性能比电暖好,且地暖系统一般处于地板下层的密闭空间,极易受潮,潮湿环境易导致电暖型地暖系统部件老化,形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室内干式地暖模块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地暖供热系统能耗高导热慢且安全隐患较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节能型室内干式地暖模块,包括:基层,所述基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设的防滑层、防潮层和底板;装饰层,设于所述基层上方;发热层,设于所述基层与所述装饰层之间,包括联接架,所述联接架上侧连接所述装饰层,下侧连接所述基层,所述联接架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发热电缆、第一高导热层、发热水管和第二高导热层,所述发热水管连接有用于提供热水的储水箱;以及,干燥机构,所述干燥机构包括布设于所述底板上侧的水汽吸收管,所述水汽吸收管上设置有多个吸气口,所述水汽吸收管的一端连接有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与所述储水箱连通设置,以对所述地暖模块中的水汽进行抽吸,并导入所述储水箱中。优选地,所述水汽吸收管包括主吸气管和多个分吸气管,所述主吸气管的一端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用于连通所述抽吸装置,所述主吸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多个分吸气管,所述多个分吸气管沿所述主吸气管的端部向外周的方向呈辐射状横向延伸布设,各所述分吸气管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吸气口。优选地,所述多个吸气口为与所述各分吸气管相连通设置的集气管,所述各集气管沿所述各分吸气管的径向横向沿伸设置。优选地,所述各集气管的两端设有开口,所述各集气管的中部与所述各分吸气管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各集气管相对应设置的导流槽,所述各导流槽沿所述底板的侧边向所述各集气管方向沿伸设置,且所述各导流槽呈倾斜设置,所述各导流槽处于下方的一端与所述各集气管的开口处连接。优选地,所述发热水管的管线排列方式与所述发热电缆的管线排列方式为上下相对应设置;和/或,所述发热水管的外侧包覆有绝缘层,所述发热电缆缠绕于所述发热水管的绝缘层外侧。优选地,所述联接架上设有安装槽,用以供所述发热水管放置,所述安装槽设置为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发热水管的部分露设于所述凹槽外部,所述第二高导热层上设有向上凹陷的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凹槽为上下相对应设置,以形成一容纳空间,以将所述发热水管包覆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优选地,所述第一高导热层和所述第二高导热层均为导热软态纯铝板,所述导热软态纯铝板的板厚为0.5mm。优选地,所述联结架表面在所述安装槽上端的周侧还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的凸设高度高于所述容纳空间的高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节能型室内干式地暖模块系统,包括多个所述节能型室内干式地暖模块;以及抽吸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地暖模块的主吸气管相互连通设置,并汇集至一汇集管,所述汇集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抽吸装置;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发热电缆对所述发热水管先加热,以提高发热水管的发热速率,且增加了高导热层,提高了导热速度,使地暖系统升温速度更快,并对地暖系统加以抽吸除湿,去除掉所述地暖系统内的潮气,可有效保护基层及内设的发热装置,从而延长了地暖系统的使用寿命,且抽吸出来的水汽又进入到储水箱中,有利于节约资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节能型室内干式地暖模块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述发热层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所述干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述干燥机构相拼接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异效果,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型室内干式地暖模块及系统,图1至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节能型室内干式地暖模块的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节能型室内干式地暖模块包括基层1、装饰层3、发热层2及干燥机构4,所述基层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设的防滑层11、防潮层12和底板13;所述装饰层3设于所述基层1上方;所述发热层2设于所述基层1与所述装饰层3之间,包括联接架21,所述联接架21上侧连接所述装饰层3,下侧连接所述基层1,所述联接架21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发热电缆23、第一高导热层24、发热水管22和第二高导热层25,所述发热水管22连接有用于提供热水的储水箱;所述干燥机构4包括布设于所述底板13上侧的水汽吸收管41,所述水汽吸收管41上设置有多个吸气口,所述水汽吸收管41的一端连接有抽吸装置5,所述抽吸装置5与所述储水箱连通设置,以对所述地暖模块中的水汽进行抽吸,并导入所述储水箱中,所述导入口处设有过滤装置,以免将杂质导入所述储水箱中,造成对所述发热水管的污染。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发热电缆23对所述发热水管22先加热,以提高发热水管22的发热速率,且增加了高导热层,提高了导热速度,使地暖系统升温速度更快,并对地暖系统加以抽吸除湿,去除掉所述地暖系统内的潮气,可有效保护基层及内设的发热装置,从而延长了地暖系统的使用寿命,且抽吸出来的水汽又回收到储水箱中,有利于节约资源。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水汽吸收管41包括主吸气管411和多个分吸气管412,所述主吸气管411的一端设有连接头6,所述连接头6可连通所述抽气装置5,所述主吸气管411的另一端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型室内干式地暖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所述基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设的防滑层、防潮层和底板;装饰层,设于所述基层上方;发热层,设于所述基层与所述装饰层之间,包括联接架,所述联接架上侧连接所述装饰层,下侧连接所述基层,所述联接架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发热电缆、第一高导热层、发热水管和第二高导热层,所述发热水管连接有用于提供热水的储水箱;以及,干燥机构,所述干燥机构包括布设于所述底板上侧的水汽吸收管,所述水汽吸收管上设置有多个吸气口,所述水汽吸收管的一端连接有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与所述储水箱连通设置,以对所述地暖模块中的水汽进行抽吸,并导入所述储水箱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室内干式地暖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所述基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设的防滑层、防潮层和底板;装饰层,设于所述基层上方;发热层,设于所述基层与所述装饰层之间,包括联接架,所述联接架上侧连接所述装饰层,下侧连接所述基层,所述联接架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发热电缆、第一高导热层、发热水管和第二高导热层,所述发热水管连接有用于提供热水的储水箱;以及,干燥机构,所述干燥机构包括布设于所述底板上侧的水汽吸收管,所述水汽吸收管上设置有多个吸气口,所述水汽吸收管的一端连接有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与所述储水箱连通设置,以对所述地暖模块中的水汽进行抽吸,并导入所述储水箱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室内干式地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汽吸收管包括主吸气管和多个分吸气管,所述主吸气管的一端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用于连通所述抽吸装置,所述主吸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多个分吸气管,所述多个分吸气管沿所述主吸气管的端部向外周的方向呈辐射状横向延伸布设,各所述分吸气管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吸气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室内干式地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吸气口为与所述各分吸气管相连通设置的集气管,所述各集气管沿所述各分吸气管的径向横向沿伸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型室内干式地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集气管的两端设有开口,所述各集气管的中部与所述各分吸气管相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型室内干式地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展诺何斌庄国铲庄超喜陈卫国刘丰钧解金平明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装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